“家里有充电宝的要注意了!” 近日社交平台上一条消息炸了锅,“充电宝安全新标准要出,现有3C认证全失效”的说法越传越广,不少网友刷到后心里直打鼓。 有人刚花几百块买了大容量3C充电宝,看着崭新的机身发愁,担心刚用没几次就成了摆设; 准备出差的打工人翻出背包里的充电宝,反复核对3C标识,生怕到了机场不让登机;还有学生党吐槽,之前为了符合民航规定特意换了认证产品,现在又来这么一出实在让人生气。 这波焦虑不是没原因,今年6月28日民航局刚实施“史上最严”登机规定,明确禁止无3C标识、标识不清的充电宝上飞机,大家花真金白银买认证产品,就是图个安心和能用。 传言里“2026年2月发布、6月实施”的时间节点说得有模有样,还说近七成产品要淘汰,让不少人越看越慌,甚至有人已经开始盘算要不要提前囤新的。 就在大家纠结要不要跟风换充电宝时,权威声音终于来了。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直接出面辟谣,明确说网传的时间节点根本没确定,而且强制性标准发布后,通常会留6到12个月的过渡期,给企业和市场缓冲。 更关键的是,已经拿到3C认证的充电宝完全不受影响,该用能用,该登机能登机,不用怕闲置浪费。 原来这波谣言,是部分媒体对《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制定进展的片面解读,把个别企业人员的理解当成了主管部门表态,才引发了这场虚惊。 要知道3C认证是我国强制性市场准入制度,对充电宝的安全指标卡得很严,正品标识还有全息激光防伪效果,有菱形暗纹和立体感觉,不是随便贴个贴纸就能冒充的。 这场风波也给大家提了个醒,面对各类网传新规,别急着焦虑跟风。正规渠道买的合规产品,有清晰的3C标识,就不用担心被突然“淘汰”。 后续不管标准怎么更新,监管的核心都是保障消费者安全,而不是让大家花冤枉钱。 生活里类似的谣言不少,遇事多等一等官方消息,少被不实信息带节奏,才能避免白忙活一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