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结婚骗补法院判有效?详解婚姻效力认定边界
⚖️ 最近"男子为骗补与男友姐姐假结婚"一案引发广泛关注
一、二审法院均认定婚姻有效
原告方准备申请再审
这起案件折射出婚姻效力认定中的诸多法律难点
💡 案件核心争议点:
▫️ 双方明确为骗取拆迁补贴办理结婚登记
▫️ 聊天记录显示"完事赶紧办离婚手续"
▫️ 登记当天转账5万元,当天往返京豫两地
▫️ 婚后未共同生活,未以夫妻相称
📚 法院判决婚姻有效的法律依据:
根据《民法典》第1051条规定
婚姻无效只有三种情形:
1️⃣ 重婚
2️⃣ 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
3️⃣ 未到法定婚龄
此案不符合以上任何一种情形
故法院判决驳回婚姻无效的诉讼请求
⚖️ 原告方再审的主要理由:
▫️ 构成通谋虚伪表示(《民法典》第146条)
双方并无真实结婚意愿
仅以婚姻形式掩盖骗取补贴的目的
▫️ 违背公序良俗(《民法典》第153条)
通过虚假婚姻侵占集体拆迁资源
损害其他村民合法权益
🔍 法律专业人士分析:
本案凸显了婚姻家庭编特别规定
与总则编一般规定的适用优先级问题
目前司法实践对婚姻无效认定持谨慎态度
严格限定在法定三种情形内
但个案的公平正义也需要考量
💡 律师温馨提示:
1️⃣ 婚姻不是儿戏
法律上的婚姻关系一旦建立
就会产生人身、财产等一系列法律后果
2️⃣ "假结婚"存在巨大风险
如一方意外死亡
"配偶"将享有法定继承权
3️⃣ 企图通过婚姻获取不当利益
不仅可能达不到目的
还可能面临刑事追责
4️⃣ 遇到类似纠纷
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律师帮助
通过合法途径维护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