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媒体突然报道了:受中日关系紧张等因素影响,在日本的越南务工群体因为中国游客减少,正在经历解雇和减薪潮。 东京成田机场的到达大厅里,早已没了往日的熙熙攘攘,连平时挤满旅行大巴的团体停车位都空出了一大片。 这清冷景象的背后,是数以万计中国游客突然取消了赴日行程,而这一切的导火索,是日本政坛传出的涉台不当言论,触碰了中方底线,让两国关系变得紧张。 短短一个多月里,接近50万人次的赴日行程被按下暂停键,给日本旅游业带来了2.2万亿日元的经济损失,更让依赖中国游客的相关行业直接“缺血”。 要知道,中国游客在日本的消费分量可不轻,每5日元的入境消费里就有1日元来自中国游客。京都的民宿、大阪心斋桥的药妆店,尤其是药妆店三成的流水都靠中国游客支撑。 可随着中国游客的锐减,这根曾经昂扬的消费曲线突然断崖式下跌,隐藏在繁华背后的劳动力链条也瞬间绷断,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在日越南务工者。 现在在日本的越南务工者已经突破50万,占了日本外籍劳工的四分之一。他们大多没坐在写字楼里,而是像毛细血管一样分布在服务业、零售业这些基础行业,其中不少岗位本来就是为接待中国游客催生的。 不管是大阪药妆店里帮着找面膜的越南姑娘,还是东京烤肉店里用生涩中日双语记菜单的小伙子,他们的工时和收入都直接跟客流量挂钩。 如今没了中国游客,日本本地人的消费又因为日元贬值而缩水,老板们要止损,第一刀就挥向了这些没什么议价能力的临时工。 有人的时薪从1200日元降到了900日元,更惨的是直接被通知“下周不用来了”。 这些越南务工者来日本可不容易,为了拿到“技能实习”或“特定技能”签证,很多人在老家背负着几千甚至上万美元的中介债务,那是全家人卖地、借贷凑出来的“买路钱”。 他们原本盘算得很好,在日本忍着高强度劳动和狭小的住宿环境,每月寄回二三十万日元,既能还债,还能给老家盖新房。 可现在别说盖房了,不少人连自己的生活费都成了问题。有媒体说,千叶县甚至出现6个人挤在13平米小屋里的情况,连房租都凑不齐。 签证制度僵化让他们没法随便换工作,“实习生”的身份又让他们常常得不到完整的劳动法保护,被欠薪两三个月,甚至公司倒闭一分钱拿不到的情况并不少见,越南驻日使馆的求助热线每天能接到两百多通电话,里面全是听不懂日语的无助和恐慌。 这事儿想想挺讽刺,日本明明面临严重的“用工荒”,特别需要年轻劳动力补充,却没给这些“救火队员”足够的保障。 一旦行业风向变了,比如这次因为政治博弈导致游客锐减,这些底层劳动者就成了不用支付解约成本的“缓冲器”。 有些商家甚至趁机换血,哪怕店里还有其他国家游客,也借故削减越南员工,其中的委屈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浅草寺旁的纪念品店里,曾经被中国游客抢购一空的招财猫如今落满灰尘,店外蹲着不少徘徊的越南务工者,他们抽着闷烟,连家里的催款电话都不敢接。 全球化时代,各国经济早就紧密相连,日本政客为了政治目的逞一时口舌之快,代价却落到了最无力抵抗的普通人身上。 数千里之外越南河内的某个家庭,可能毫无征兆就丢了饭碗。政治从来都不只是高层的博弈,它落下的每一粒灰,在普通人头上都是一座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