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果不其然,日本媒体突然“宣布”了一个冷冰冰的现实: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里,能被日本品

果不其然,日本媒体突然“宣布”了一个冷冰冰的现实: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里,能被日本品牌牢牢占据的领域,已经所剩无几。 曾经出门逛街,满大街跑的都是丰田、本田,卡罗拉、思域更是街车中的街车,那时候谁家开辆日系车,都觉得倍有面儿,仿佛握着了靠谱和体面的代名词。 可如今再放眼街头,比亚迪宋、吉利帝豪、长城哈弗成了“流量担当”,乘联会2025年前十个月的数据直接给出了答案,日系车在华市场份额暴跌到10.8%,而自主品牌则一路高歌猛进,直接飙到了58.3%,这个差距放在十年前简直不敢想象。 就拿自主品牌的领头羊比亚迪来说,2025年1-10月累计销量已经达到3701852辆,光是10月一个月就卖了441706辆,创下年内新高,其中海外销量还同比增长了155.5%,不仅在国内吃香,还卖到了全世界。 旗下的王朝网、海洋网车型持续热销,方程豹、腾势、仰望等高端品牌也站稳了脚跟,仰望虽然单月销量只有654辆,但作为高端品牌已经成功打开了市场。 反观曾经的销量王者丰田,9月在华销量微降1.6%,虽然第二财季在华利润有所增长,但更多是靠合资企业经营效率提升,而非销量的爆发式增长。 曾经的国民家轿卡罗拉,前三季度销量同比下滑16.8%,只卖出63735辆,连销量排行榜前十都挤不进去,只能在第十三名徘徊,而它的市场份额,早就被比亚迪秦PLUS、吉利帝豪这些自主车型瓜分殆尽。 这背后根本不是日系车质量变差了,而是自主品牌实在太能打,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简直把日系车按在地上摩擦。 2025年1-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1267.2万辆,同比增长28.1%,累计渗透率已经达到46.4%,新能源汽车早已不是小众选择,而是成为了市场主流。 可日系车的新能源转型却慢得像蜗牛,本田的e:NS1、e:NP1极湃1等纯电车型,前三季度销量都不足3000辆,连比亚迪一款车型一个月的零头都不到。 丰田虽然推出了铂智3X这样表现稍好的纯电车型,前三季度销量47056辆,同比增长超9倍,但其他车型比如bZ3同比下滑70.4%,表现分化严重,根本没法和自主品牌形成正面抗衡。 日产的全新纯电SUVN7算是日系新能源的新秀,截至10月底累计销量37604辆,但放在自主品牌里,这样的成绩也只能算中规中矩。 关键是自主品牌太懂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了。同样的预算,国产车型能给你全景天窗、智能驾驶、超大屏车机,连语音控制、车载微信这些细节功能都考虑到了,而日系车还在宣传“省油耐用”这种老掉牙的卖点。 就拿理想L系列来说,靠着精准的家庭用户定位,用大空间、舒适配置和无续航焦虑的增程技术,成为了很多家庭的首选,而日系高端车型比如汉兰达,虽然还能保持增长,但增速早已被自主高端品牌甩在身后。 在性价比方面,自主品牌更是拉满,花买日系紧凑型车的钱,就能买到自主中型车,配置还更丰富,消费者又不傻,自然会用脚投票。 汽车市场的变化只是一个缩影,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曾经被日本品牌牢牢占据的领域早就一个个失守了。 以前提起高端家电,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索尼电视、松下冰箱,觉得只有买日系家电才靠谱、有品质,现在走进家电城,海尔、美的、格力的专柜前挤都挤不进去,相关数据显示,这三大国产品牌已经占据了白色家电市场72%的份额,而日系品牌的份额连8%都不到。 曾经风靡一时的日系数码产品,现在也难觅踪影,不是日本的技术退步了,而是国产品牌的更新换代速度太快,从手机到电脑,从耳机到智能家居,国货早就从“能用”变成了“好用”,从“价格便宜”变成了“价值领先”。 说到底,这一切变化的核心不是日本品牌不行了,而是中国制造业和中国消费者都变了。国家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动力电池技术的突破,让自主品牌有了弯道超车的机会;而消费者也不再盲目迷信外国品牌,更看重产品的品质、配置和性价比。 日系品牌之所以在华市场份额持续收缩,本质上是没有跟上中国市场的变化节奏,还在抱着过去的优势不放,转型慢、产品更新滞后,自然会被市场淘汰。 现在的中国人买东西,早就不把“进口”当作加分项了,谁的产品更懂用户、更具创新力,谁就能占据市场,曾经被日本品牌牢牢占据的生活领域越来越少,不过是国货崛起的必然结果,这样的变化,既真实又提气。 信息来源:新浪财经《这场战争,日本彻底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