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改主意了。 媒体报道:特朗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不再给乌克兰接受俄乌“和平计划”设定最后期限。也就是说本月27日的最后期限被他轻飘飘地给收回了。 很多人看懵了。昨天还是倒计时,今天像按了撤回键。我不觉得这是随性,更像一场试探:先抛出期限,让各方显形;再收回,看谁真着急、谁假镇定。 美国国内也有算盘。军援法案在国会拉锯,选民对海外花钱有意见,特朗普要顾基本盘,又不想让盟友彻底寒心,最稳妥的做法就是保持模糊,保留回旋空间。他把“不可预测”当成策略,用不确定制造筹码。 对俄乌这边,期限是一根杠杆。对乌克兰是压力,逼其评估停火底线;对俄罗斯是投石问路,看看普京是否会释放善意。现在把期限收回,其实是延长谈判窗口,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 我见过一个老板,开会上先把话说满,团队一阵紧张,然后他再降级,借机看每个人的态度。多数人骂他不稳,但他通过这种方式筛选筹码。特朗普用的是同一套,只是把职场招数搬到了地缘政治桌面上。 这种玩法的代价也明显:盟友信任被消耗,战场节奏被打乱,金融市场跟着波动。如果反复几次,欧洲可能选择自建安全框架,削弱对华盛顿的依赖,美方话语权不增反降。 真正值得盯的,不是截止日,而是下一步他会摆什么条件。会不会要求欧洲多掏钱、乌克兰承诺某条停火线、美方降低军援但提高监督?每一条都牵动战场和谈判。 我的看法是,不要把他简单贴上情绪化标签。他在把外交当生意做,谈判里最重要的是可退可进。设定期限是逼单,取消期限是拉长博弈。但这不是买卖房子,前线有人在流血,策略上的“灵活”,可能让局势更难收拾。 27号本来是一个锚,锚拔了,船会被风推到哪?乌克兰会不会在冬季前抢一次战术突破,争夺话语权?俄罗斯会不会拿出更强硬的条件测试美欧底线?你觉得这是精心布局,还是临场改剧本?如果你是泽连斯基,现在最该做的,是不是把欧洲的安全承诺捆得更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