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坐高铁的2个印度人把光脚跷到前面小桌板上了,脚丫子就搁那儿明晃晃摆着旁边小姐姐眼

坐高铁的2个印度人把光脚跷到前面小桌板上了,脚丫子就搁那儿明晃晃摆着旁边小姐姐眼睛闭得死死的,不知道是在闭目养神还是在享受味道。高铁的播音室,还在播放着铁路部门的相关规定。 我在斜对面,第一反应是皱眉,第二反应是看乘务员。车厢里有人小声议论,有人拍了照,有人假装看窗外。小姐姐其实不是睡着,是在回避,怕对上眼尴尬。桌板后面确实有人准备吃饭,手里的面包犹豫半天没拆。 我想了想,先把耳机摘了,走过去用简单英文说了一句:不好意思,这个桌板是放食物的,能把脚放下吗?我边说边指了指广播里的提示,又递了两张湿巾。两个人愣了一下,其中一个赶紧把脚收回,另一个连声道歉,还用蹩脚中文说不懂规矩。他们拿湿巾擦了擦桌面,又把鞋穿上了。 坐回座位,气氛一下松了。刚刚犹豫的男生把面包拿出来,笑着对我说谢谢。我也笑了,心里那股闷气散了不少。过了两分钟,乘务员过来,礼貌地补充了一句车厢文明提醒,还发了几包消毒纸巾。整个过程没有吵,没有拍桌子,也没有指着鼻子骂,事情就解决了。 这事让我想了两点。第一,公共空间靠规则,也靠互相提醒。不是什么都得冲动解决,一句清楚的说明,往往比一通情绪更有用。第二,跨文化出行会有差异,但差异不是借口,更不是标签。别人不懂规矩,可以提醒;明知不守,那就找乘务员。别一上来把人往死角里推,到头来只剩对立。 后排的大叔原本要起身理论,看到他们收脚,也坐下了。他嘀咕一句:你这办法比我吼管用。我说,大家都赶路,体面比气势重要。他点了点头,顺手把自己的行李重新摆好,没再占过道。 小插曲还有个尾巴。两个外籍乘客到站前主动跟乘务员说想了解中国高铁礼仪,乘务员拿了中英版的小册子给他们。他们翻着还把刚才没用完的纸巾递给旁边乘客,说谢谢提醒。车厢里有人笑,有人拍了拍手扶。 如果下次你遇到类似情况,先稳住情绪,评估一下能不能用一句礼貌话解决。如果不行,找工作人员。规则是底线,沟通是桥。保持界限,也保留善意,这趟路才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