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961年,杨尚昆的二儿子杨绍明,小时候很淘气,一直是中南海里的“孩子王”,就连

1961年,杨尚昆的二儿子杨绍明,小时候很淘气,一直是中南海里的“孩子王”,就连毛主席也非常器重他,甚至还直言:“这个杨小二将来可以当中央委员,候补期18年。杨绍明1942年出生在延安,那时候抗日战争正打得火热,他的爸妈杨尚昆和李伯钊都在忙革命工作。 一句玩笑话,半个世纪后竟成了最准的预言。1961年那个夏天,谁能想到在中南海游泳池边被毛主席笑着拍肩膀的“杨小二”,真的用另一种方式参与并记录了新中国的伟大征程? 杨绍明1942年5月生在延安窑洞,那会儿抗日正吃紧,杨尚昆在中央办公厅忙得脚不沾地,李伯钊在抗敌剧团到处演出,孩子基本是组织上大家一起带。邓颖超同志还抱过这个小婴儿,窑洞里油灯一晃,大家伙儿都说这孩子生在宝地,长大肯定有出息。 新中国成立后,杨家搬进中南海,丰泽园、春耦斋那一带成了杨绍明的童年乐园。他排行老二,家里人叫他小二,院里十几个领导人的孩子都服他管,李敏、李讷、叶燕、胡胜利……一帮小伙伴玩起来全听他指挥。夏天摸鱼冬天滑冰,春天放风筝都能把线挂到哨兵的枪上,警卫战士也只能笑笑,谁让这是中南海的孩子王呢。 毛主席最喜欢这孩子。1961年夏天,游泳池边一帮年轻人正起哄划船,十九岁的杨绍明站在最前面指挥,毛主席散步过来,看得直乐,招手把他叫过去,笑着说了那句传了半辈子的名言:“这个杨小二,将来可以当中央委员嘛!先候补十八年!”一句话把周围大人都逗笑了,从那以后,周总理、朱老总都跟着叫他“小二”。 十二岁生日,杨尚昆送儿子一台莱卡M2相机,亲自教他装胶卷、调光圈。从那以后,中南海里多了一个背相机的小伙子,逮着谁拍谁,毛主席看书、周总理散步、朱德种花,全进了他的镜头。主席看见了也不恼,还专门让他多拍几张。 1961年中考,杨绍明数学只考五十多分,没考上重点高中。毛主席知道后把他叫去,语重心长地说,不能光靠干部子弟这块牌子,得去群众中锻炼。杨绍明听进去了,回家咬牙补了一年课,第二年平均八十五分考进北大历史系。 大学毕业,他主动去河北农村劳动锻炼,后来调进新华社当摄影记者。1980年开始,给邓小平同志当了整整十二年专职摄影师,从北京到南方谈话,一路跟拍。1987年,他那组《退下来的邓小平》拿了荷赛新闻人物铜奖,这是我们内地摄影记者第一次在世界大赛拿奖。1992年南方谈话,他也是随行摄影之一。 那句“候补十八年”算下来,从1961年到1979年,整整十八年,杨绍明没走仕途,也没下海经商,一辈子就干了一件事:用相机给党和国家留证据。他当过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世界华人摄影学会会长、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八十多岁了还在北京街头拍广场舞大妈、拍高楼大厦、拍新时代老百姓的笑脸。 毛主席当年一句带笑的预言,到底还是应了。杨绍明没当成中央委员,可他用镜头参加了一场更大的中央全会——记录了改革开放最波澜壮阔的那些年。这大概就是最中国式的“候补”方式:不坐主席台,就站在历史旁边,按下快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