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老板如何识人、把标杆选出来?我从任正非这里得到一个启发:看眼里有没有光

这点非常重要,可能80%以上的老板都不晓得。事实上,很多老板就根本不懂得如何识人、用人,他们以为只要靠钱就能支配人,停留

这点非常重要,可能80%以上的老板都不晓得。

事实上,很多老板就根本不懂得如何识人、用人,他们以为只要靠钱就能支配人,停留在这样的层面就很难把人才真正用起来。

因为人才不是奴才,后者是没办法,所以只能依附别人,不是你也是别的老板。

而对于真正的人才来说,他们都是有自己的追求和理念的,你想要让他们对你“忠心耿耿”无疑是痴心妄想。

既要人才的能力,又要奴才的乖顺,这是个大难题。

从古至今,多少人杰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都不行,所以管理的成本一直很高。

有的老板想着“调教”,打利益牌,打感情牌,想要动摇人才的心志,收服后为己所用。在这方面确实有些枭雄做到了,他们擅长收买人心,拿捏人情世故,但因为他们骨子里都是为了自己,所以终究是行不通。

比如近代某人在这方面手段高超,军阀都被他搞定了,可最后还是兵败如山倒,只能躲在小岛上。

用人是大学问,而用人需要从识人开始。

在前面《如何让员工心悦诚服?不是“财散人聚”,我发现任正非有两大高招》一文中我们讲要把标杆选出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关于这点我们还可以更具体来聊一聊,老方说任正非在这方面真的很厉害。

心里有野心的人,眼里就有光。

人才通常不是循规蹈矩的,老板带队伍千万别想着“无欲则刚”,员工要是都没有欲望,那他们还有什么斗志、公司还怎么赢?

你想一想,华为公司为啥强调以奋斗者为本,而不是说“以人为本”?老方说这就叫实事求是,不虚伪,说真话。

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奋斗者?

“公司要团结的是有意愿、有能力、能干成事的员工,而不是为了团结而团结。对于不想干事、不能干事的员工,继续实施不胜任调整及淘汰。”

团结就是力量,但团结也不是团结所有人,老板要团结的是那些具备上述三点的人:第一是有奋斗的意愿;第二是有奋斗的能力;第三是能够把事情做成,有奋斗的结果。

毕竟公司是功利性的商业组织,不能够吃大锅饭,否则公司就垮了。

那么,如何发现、确定一个人是需要团结的奋斗者呢?我的体会是看这个人有没有野心,简单说就是不安于现状,敢于争取机会,哪怕看起来很莽撞,很野心勃勃。

这样的人眼里就有光。

我们看余承东就可谓“求上得中”的人,做什么都奔着第一去,做智能手机就是跟苹果PK,做汽车业务也是勇于争夺第一,永远是不服输的劲头。

有这种劲头就会斗志昂扬,敢于胜利才能赢得胜利,你招聘100个员工,其中必然会有几个人眼里是有光芒的,他们不甘于平庸,会为了一个出头的机会奋力拼搏。你要做的就是给他们这个机会,当然也是给公司一个机会。

他们不怕困难,不怕吃苦受累,就怕是没有做事的机会和回报。

大道至简。任正非在华为创业成功,我认为跟他善于发现人、激励人、给人才机会有很大关系。

人才永远是跃跃欲试的状态,怕就怕员工没有争强好胜的劲头。有一部老电视剧《高地》,“两位最亲密的战友在军队里面斗了一辈子,退休了还在争。我们就要形成这种争先恐后的风气,一种活跃风气,一种精神投入风气,不要怕社会嘲笑我们是疯子。”

狭路相逢勇者胜,如果大家都不把输赢当回事,没有好胜心,那谈何组织活力和竞争力?

如果我们主要观察就会发现,那些眼里有光的人精气神就好,给人一种很能干的印象,气场也强,而他们的现实处境也比那些双目无神的人要好。

人生在世,要蓬勃成长,要敢于闯荡,我想做到的事一定会做到,也也一定能做到。唯有具备这样的信念,才能成功。

最后,创业维艰,漫漫长途,谁伴我闯荡呢?一定要找到志同道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