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豪车陨落?保时捷前三季度营业利润暴跌99%!

一、数据触目惊心:从巅峰跌落谷底2025年前三季度,保时捷营业利润断崖式下滑至4000万欧元(约3.3亿元人民币),较2
一、数据触目惊心:从巅峰跌落谷底

2025年前三季度,保时捷营业利润断崖式下滑至4000万欧元(约3.3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40亿欧元暴跌99% 。

销量同步萎缩:全球交付量仅21.25万辆,同比下降6%(2024年同期为22.6万辆);

现金流艰难维稳:汽车净现金流微增8%至13.4亿欧元,但难掩经营困境;

利润率归零边缘:销售回报率从14.1%骤降至0.2%。

二、三重暴击:利润崩塌的核心原因

中国市场雪崩式溃败曾经贡献全球近三成销量的中国市场,2024年销量暴跌28%,2025年颓势延续:

本土品牌围剿:比亚迪、蔚来等凭借智能化体验和高性价比,抢占30万+市场,削弱保时捷“豪华光环”;

电动化战略迟滞:在华电动车型仅占27%(含混动),Taycan等车型因续航和智能短板被边缘化;

经销商大规模撤退:门店数量计划从150家砍至100家,裁员比例高达30%(传N+6赔偿),止血求存。

电动化战略剧烈摇摆保时捷的转型路线陷入自我矛盾:

目标倒退:放弃“2030年电动车占比80%”激进目标,改称“80%电车可交付”,实际妥协于市场阻力;

技术路线争议:原计划纯电车型(如旗舰SUV)紧急回调,改推燃油/插混版;经典燃油车Macan被迫停产清库存;

平台同质化:与大众共享PPE电动平台,导致Macan EV智能化不足,难敌特斯拉、中国新势力。

全球成本风暴席卷

天价关税:对美出口因关税增加7亿欧元成本(2025年预估),被迫提价转嫁压力;

供应链反噬:电池原材料价格波动、芯片短缺推高生产成本,运营现金流曾暴跌63%(2024年);

研发投入沉没:前三季度研发费占比营收8.9%(约23亿欧元),但电动化成果未达预期。

三、断臂求生:保时捷的艰难自救

裁员收缩战线

全球裁员3900人(2029年前),中国区率先优化团队,削减外包岗位;

冻结非核心项目,聚焦现金奶牛车型(如Cayenne)。

重塑产品矩阵

停产经典燃油车:燃油Macan、718系列将于2026年全面停产,为电动版让路;

混动救场:新旗舰SUV取消纯电计划,押注燃油/插混双路线;

中国定制车型:投入8亿欧元研发本土化电动车型,拟2025年底推出。

战略重心转向

从“销量优先”到“利润优先” :缩减促销,提高车型起售价保毛利;

延长燃油车寿命:内燃机产线保留至2030年后,应对欧美保守市场;

技术补课:扩建中国研发中心,主攻智能座舱、ADAS系统,弥补智能化短板。

四、行业警示:传统豪车的“诺基亚时刻”

保时捷的崩盘折射出传统豪华车厂的系统性危机:

依赖燃油车红利:当电动化、智能化成为核心竞争力,发动机声浪与品牌溢价迅速贬值;

低估新势力颠覆力:中国车企以用户思维重构产品定义(如场景化智能驾驶),保时捷技术迭代滞后2-3年;

全球化布局失灵:地缘政治、关税壁垒、区域市场分化,让“一刀切”战略彻底失效。

结语保时捷的至暗时刻,映射出一个时代的残酷转折:当“豪华”的定义从马力变为算力,从机械精度变为用户体验,任何百年品牌都需在颠覆中重塑基因。其自救策略能否见效,取决于能否在“守旧”与“革新”、“全球标准”与“本土洞察”之间找到新平衡点。但确定的是——汽车行业的王座,已不再单靠历史与Logo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