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军发动了2025年以来最大规模的攻势,为俄罗斯献上独特的新年大礼。
根据多家权威媒体报道,2025年1月14日,乌克兰军队发动了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也是2025年最大规模的远程导弹和无人机联合袭击,对俄罗斯境内纵深目标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打击,被戏称为为俄罗斯献上的“独特新年大礼”。

它不仅给俄罗斯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和军事压力,更在战略上展示了乌克兰军队在西方援助和自身军工发展下的远程打击能力,为俄乌战场增添了新的变数。
现在知道,乌克兰内部,被这项攻击俄罗斯12个城市的行动起了个代号叫地毯。
明示是对俄国重要地点的全面攻击,地毯式轰炸。
连续多日,乌克兰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击中一个俄罗斯的油气设施。
由于这些攻击总是引发大火,俄罗斯竟然全国范围内,罕见的出现了灭火材料的严重短缺。

俄罗斯被烧到没有材料救火,乌克兰现在的思路很清晰。
乌克兰通过系统性打击俄罗斯能源与军工设施,成功开辟了“第二战场”,迫使俄军分散防空资源并承受经济与后勤压力。
这一战略思路清晰且效果显著,但也面临俄方报复与援助不确定性的挑战。
未来,乌克兰或将继续深化远程打击能力,同时寻求国际社会更多支持,以在长期消耗战中占据主动。
就是在停火前,尽量破坏俄罗斯的工业生产能力,放缓俄罗斯经济的恢复速度,至少使其在未来几年难以再次发动战争,这样乌克兰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战备。

目前这个局面大家都清楚,但俄罗斯无可奈何。
俄罗斯的“无可奈何”不是指它不能反击,而是指:
从主动进攻方,变成了需要分心应对本土被袭的防御方,战争节奏被乌克兰打乱。
用高昂的成本去防御低成本的攻击,战争经济面临持续失血。
除了对乌克兰进行无差别的报复性轰炸外,缺乏更有效的、能从根本上阻止乌军远程打击的手段。

乌克兰的这一战略,成功地将战争从乌克兰领土,部分“转移”到了俄罗斯本土,迫使俄罗斯人民也开始真切地感受到战争的代价。
这无疑是一场极其高明且具有长远影响的战略博弈。
普京也很无奈,只能寄希望于川普出面尽快谈判以结束战争。
在空袭完俄罗斯本土后,乌克兰不出意外的将目光投向了克里米亚。

乌军向俄占克里米亚发射了国产的海王星导弹。
布良斯克州联合打击(2025年10月21日),乌克兰使用英国“风暴阴影”导弹、国产“海王星”导弹及无人机,对俄罗斯布良斯克州化工厂、半导体厂及变电站发动联合空袭。
重点袭击俄军的港口,克里米亚的塞凡堡等地传出剧烈的爆炸声。
持续数个小时,一直到凌晨时分都能听到轰鸣声。

乌克兰国产“海王星”导弹已成为其远程打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西方武器和无人机协同作战,成功打击了俄军在克里米亚及本土的高价值目标。
尽管存在技术局限,但其战略意义显著——不仅削弱了俄军战争潜力,还提升了乌克兰在国际谈判中的地位。
未来,随着乌克兰军工能力的提升,这种“以小博大”的战术或将发挥更大作用。

实际上作为克里米亚的关键港口,塞凡堡在去年就频繁遭受打击,给俄军的物资运输造成重大影响,它几乎和克什大桥一起,成为乌克兰空袭克里米亚的首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