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同事突然凑到我工位旁,声音压得很低:“姐,你上次喝一点点的图还在不?发我两张呗。”

我随手点开相册翻给他,边发边笑:“你不是不喝任何饮品吗?要这干嘛?” 他挠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发个动态。
手刚点完发送,我脑子突然“嗡”了一下 ——原来网上那些批量卖生活照的,真不是噱头!你刷到的“刚打卡的网红店”“海边落日随拍”“办公桌的咖啡早餐”,说不定跟我这张咖啡图一样,只是别人相册里 “共享素材”。

0.01元买3000张 “完美日常”,谁在批发“假生活”?
中午午休的时候我闲得没事,在电商平台搜了句“奶茶图”,结果直接看呆了 ——
首页全是标价几毛、几块的“生活素材包”:0.01元能买3000张“女生日常Live图”,从早餐的星巴克到睡前的小酌酒杯,连杯沿沾的口红印都有;4块钱能打包“商务精英套装”,头等舱舷窗、会议室白板、手戴名表敲键盘的图,凑够一周发圈不重样;甚至还有“医院陪护专用图”,吊瓶、病历单、折叠床的照片,配文都给你写好了:“守了一夜,希望家人平安”。
点进一家销量10万+的店,客服秒回:“所有图都是‘无水印实拍’,发朋友圈绝对不翻车,闺蜜都信你去过/吃过/经历过。” 我好奇买了个0.1元的“奶茶合集”,打开网盘一看——200多张图,从喜茶、奈雪到一点点,不同杯型、不同场景,连“插着吸管咬了一口的珍珠” 都拍得清清楚楚,比我自己喝的时候拍得还认真。

更离谱的是“定制服务”:想装 “欧洲游”?399元给你发百张带声音的Live图,埃菲尔铁塔下的风、威尼斯船上的水声都有;想装“恋爱中”?50块能买 “情侣牵手逛夜市”“对方视角拍的晚餐”,连男生手腕的纹身都能选款式。
你以为是“装精致”,其实早有人靠假图骗钱
一开始我也觉得,买图发圈的人,无非是想 “装得轻松点”,直到刷到几个网友的经历,才发现这事儿比 “虚荣” 吓人多了。
有个女生在小红书吐槽:她去年发在朋友圈的订婚照,被卖家扒下来卖,连婚书上的名字、日期都没打码。更可怕的是,有骗子用这张图装“刚失恋的单身白富美”,骗了个男生2万块。等男生找到她对质,她才知道自己的照片被人拿去当“诈骗道具”。
还有人刷到过“95后辞职环游世界”的博主,每天发不同国家的风景照,粉丝涨了 10万+,结果被网友扒出:他的图全是从素材店买的,人根本没出过省,连“在海边踩水”的图,都是用老家公园的湖P的。后来博主带货翻车,粉丝才发现,他推荐的“当地特产”,其实是拼多多9.9包邮的货。

最常见的还是“朋友圈装修”:有人花1块钱买张网红蛋糕图,配文“生日收到的惊喜”,其实那天他在公司吃泡面;有人拼单5块钱的“旅行素材”,发“说走就走的周末”,其实在家躺了两天。但这些人不知道,哪怕是不露脸的图,擅自用也可能侵权——之前就有卖家因为卖别人的旅行照,被起诉赔了2万多。
细思极恐:你随手拍的图,可能早被 “上架” 了
更让我后背发毛的是:我们自己发的朋友圈,说不定早就成了别人的“商品”。
这些素材店的图,哪来的?不是卖家自己拍的,大多是偷来的。
有的是用爬虫扒社交平台的公开内容,哪怕你设置了“仅好友可见”,也可能因为平台漏洞被泄露;有的是恶意软件骗你授权相册,偷偷把你拍的照片传走;还有人专门收二手手机,恢复里面的相册数据,连你删了的私密照都能扒出来卖。

杭州有个女生就遇到过:她发在微博的带娃逛迪士尼的照片,被卖家标成“亲子日常素材”卖,孩子的脸都没打码。她找卖家理论,对方只说“删不完,你爱咋咋地”,举报到平台,也只换来一句“会处理”,最后不了了之。
想想我们自己:喝奶茶拍张照、旅行拍段视频、甚至加班拍个泡面,随手发在朋友圈,根本没多想,却可能成了别人赚钱的工具。
其实你不用“装”,不完美的日常才最真实
后来小周发了朋友圈,用我给的咖啡图配文“今天的快乐是一点点给的”,没过半小时就删了。他跟我说:“发完总觉得不踏实,怕有人问‘哪家店的?好喝吗’,我答不上来。甚至还有人吹嘘让我请客”
我突然觉得,朋友圈本来就不是“精致大赛”。你喝奶茶时洒在手上的污渍、上班时的小烦恼、甚至没洗头戴帽子的自拍,这些不完美的瞬间,比盗来的素材更有温度。

毕竟,我们发朋友圈,不是为了让别人觉得 “你过得很好”,而是想记下来:今天我喝到了好喝的咖啡,今天我上班时的小烦恼,今天我虽然没洗头,但心情不错。
这些真实的小碎片,才是生活最珍贵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