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金钏儿之死的根源是什么?“袭人”体会的最深刻!

《红楼梦》第三十二回,小说中描述了金钏儿之死这出悲剧。作为荣国府当家主母王夫人的四大丫鬟之一,她的死,给我们众多的读者,

《红楼梦》第三十二回,小说中描述了金钏儿之死这出悲剧。作为荣国府当家主母王夫人的四大丫鬟之一,她的死,给我们众多的读者,带来了遗憾,也带来了震惊。

遗憾是源于她的年轻、漂亮、活力;震惊是源于她的过错、她所果断的选择轻生。

作为王夫人身边的四大丫鬟之一,金钏儿为何会有如此悲剧?这在《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中,描述的十分详细。

这一天中午,宝玉闲来无事,在荣国府闲逛,期间,来到王夫人房间的他,看见一边给母亲捶腿、一边发困的金钏儿。

见母亲沉睡着,他便来到金钏儿的身边,与她闲聊起来,便从所戴的荷包之中,拿出了一颗提神的香雪润津丹。

对于宝玉的调戏,最初金钏儿是不在意的,直到宝玉说出,等他的母亲醒来,便讨要她,一块儿到怡红院生活。

对于年轻的金钏儿而言,这无疑是莫大的喜事,而为了让自己更进一步的得到这样的机会,她更是给宝玉出了一个点子:“你到东小院”去拿贾环与彩云去。

却不曾想,这番话,全被王夫人听见了。盛怒之下的当家主母,翻身便狠狠地扇子她一个耳光,直言她是带坏宝玉的“狐狸精”,并无情的将她撵了出去。

几天后,下人便在东北角的井里,发现了死去的她。

从这个细节之中,似乎我们容易将金钏儿的悲剧,武断的放在其本人的身上。

毕竟,在与宝玉闲聊之中,她确实有着带坏宝玉的举动;更何况,面对她与宝玉调情,王夫人也仅仅是将她撵出罢了,是金钏儿选择了投井而死。

如此看来,金钏儿投井而死,成了咎由自取;成了自作自受了?然真相,果真如此吗?

或许,对于这一点,“袭人”体会的最为深刻。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因为元春的口谕,使得众人得以入住大观园。而这一天,贾政便特意让下人叫来了宝玉,叮嘱他在大观园中,好生学习。

却不曾想,在这期间,发生了一个插曲。

王夫人道:“明儿再取十丸来,天天临睡的时候,叫袭人伏侍你吃了再睡。”

宝玉道:“只从太太吩咐了,袭人天天晚上想着,打发我吃。”

贾政问道:“袭人是何人?”王夫人道:“是个丫头。”

贾政道:“丫头不管叫个什么罢了,是谁这样刁钻,起这样的名字?”

王夫人见贾政不自在了,便替宝玉掩饰道:“是老太太起的。”

贾政道:“老太太如何知道这话,一定是宝玉。”

因为药丸这件事,王夫人顺口便说出了“袭人”这个名字。却不曾想,坐在一旁的贾政听见后,非常生气。

为何?因为对于“袭人”二字,他是理解的,尤其是宝玉将这样地两个字用在了一位丫鬟的身上,可见他有多么的不务正业,是全身心的,沉迷于风花雪月之中的。

只是,面对生气的贾政,王夫人是如何做的?作为宝玉母亲的她,并没有选择沉默,而是想要拿出贾母来替宝玉开脱;只是她的片面之词,终究少了些说服力罢了。

而通过这样一个插曲,能给我们带来怎样地启示呢?这“袭人”二字,又与金钏儿的悲剧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对此,并不难理解。

我们从贾政因为听见“袭人”二字便准备训斥宝玉之时,王夫人的反应来看,不难体会出,她对儿子宝玉的溺爱。

原本,作为封建社会之下的男子,作为荣国府的宝二爷,他最应该做的,便是投身于仕途经济学。但是,我们仅从他给丫鬟所取的名字,诸如“袭人”、“麝月”这样的风格,便不难体会出宝玉的心思究竟放在哪里了。

然作为有着教育义务的母亲王夫人而言,面对宝玉的如此行为,她做了什么呢?

她没有选择训斥,没有选择告诫,反而是选择了默许,选择了替其开脱。

或许,也正是因为她对宝玉的如此态度,才会使得金钏儿这位丫鬟,这位服侍王夫人多年的丫鬟,认定她是宠儿狂魔。

所以,面对贾宝玉,她会主动与他打趣,询问宝玉是否吃她嘴上的胭脂。所以,面对贾宝玉说出“只得母亲一醒,便向她讨要金钏儿到怡红院一块儿生活”。

因为金钏儿骨子里对王夫人性情的理解;因为金钏儿长期以来对王夫人对待宝玉态度的理解,在她看来,宝玉的如此要求,大概率是不成问题的;而她给宝玉所给的建议,让他去东小院抓彩云与环哥儿去,不过是给他壮壮胆罢了。

只是,金钏儿虽然服侍了王夫人十多年;虽然自以为摸透了她对宝玉的溺爱。但她终究还是没有深刻的认识这位当家主母的为人。

作为荣国府的当家主母,其为人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在原文中,作者用了四个字加以描述“天真烂漫”。

而这看似美好、纯洁的四个字,用在这位年过半天的当家主母身上,其讽刺意味,便不言而喻了。

也就是说,作为当家主母的王夫人,其性情是多变的,是喜怒无常的。所以,在多数时候,在其心情愉悦的时候,她能够默许丫鬟与儿子宝玉打趣;但凡事总有例外,而不幸的是,金钏儿刚好撞上了她的例外。

因为前一刻,王夫人刚在贾母的房中,从凤姐嘴里,听见了宝玉与黛玉二人“扣了环”一般的重归于好;再加上通过一场“清虚观打醮”,使得元春端午节赐礼给她带来的喜悦又瞬间消失。

如此一来,我们便不难体会王夫人此时最真实地心情了;便不难体会,为何金钏儿与宝玉,仅仅调戏了几句,她便如此愤怒,并不惜撵出金钏儿了。

评论列表

胡梦茵
胡梦茵 3
2025-09-10 18:41
呵呵,袭人是如何获得王夫人看重的,袭人在王夫人处说的那一番话什么怕宝二爷的名声,又担忧宝玉喜欢在女孩子堆里面混,袭人那番话处处都着眼于宝二爷的名声,借此才打动了王夫人一叠声的我的儿。所以,不说王夫人身边的大丫鬟金钏儿,连袭人都明白王夫人最看重宝玉名声。那么作为王夫人的大丫鬟第一人,金钏儿为什么言行间就是和她反着来呢?拿她和鸳鸯对不吧,鸳鸯也是贾母身边的第一人,在面对宝玉要吃她嘴上才搽的胭脂的时候,鸳鸯怎么说的做的?金钏儿呢,宝玉要外出见客还大庭广众打趣宝玉吃不吃她嘴上的胭脂?所以金钏儿的行事真是一时不查?她明明就是处心积虑!那么明知道自己主子忌讳不说帮着约束众人反而自己有一个带头犯,金钏儿何来无辜,难道不是活该!
胡梦茵
胡梦茵 3
2025-09-10 18:45
另外,别拿袭人的名字惹贾政厌烦来说话,惹贾政厌烦的明显是人不是名字,不过是贾政压屋及乌罢了。说袭人名字出自淫词艳赋的,那么暴雨房里其他丫鬟呢?晴雯麝月秋纹碧痕,这些哪个的名字和袭人有区别,难不成她们的名字都是出自四书五经了?怎么贾政偏生就容不下袭人呢?自己想想李嬷嬷是谁放在宝玉身边的?宝玉学里有事贾政过问的可是李贵——李嬷嬷儿子,以袭人和宝玉的小动作,李嬷嬷被撵后不会去贾政处给袭人上眼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