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连接沈阳与丹东的“东北黄金走廊”,沈丹客专以205.7公里的钢铁脉络串联起辽东城市群。这条承载区域发展使命的铁路专线,44%的里程被90.1公里的隧道覆盖——从最长7349米的南芬隧道到下穿高速的大顶山隧道,从深藏山城的本溪隧道到毗邻城区的锦江山隧道,这些“超级工程”不仅是地理屏障的突破者,更是中国铁路建设技术的集中展现。本文将带你走进沈丹客专的隧道世界,解码大国工程背后的智慧与艰辛。

当列车从沈阳南站出发,向南疾驰205.7公里抵达丹东站时,乘客或许不会意识到,这段旅程中近一半的时间都在穿越山体——沈丹客专全线90.1公里为隧道工程,占比高达44%。这条2010年4月开工、2015年8月完成验收的客运专线,不仅是东北铁路网“八纵八横”的重要补充,更承担着缩短沈阳至丹东时空距离(从2小时压缩至1小时内)、激活辽东旅游经济带的战略使命。

沈丹客专的44座隧道中,4座被列为“重难点工程”——它们不仅长度居前,更因复杂的地质条件或特殊的区位限制,成为考验建设者智慧的“试金石”。
1. 南芬隧道:最长隧道的“地下长征”7349米的南芬隧道,是沈丹客专的“长度担当”。这条穿越辽东低山丘陵区的隧道,需直面断层破碎带、富水岩层等多重地质风险。施工过程中,掌子面(隧道开挖面)常遇渗水,若处理不当可能引发坍塌;而围岩破碎导致的支护难度,更要求每一步掘进都需“精雕细琢”。建设者采用“短进尺、强支护、勤量测”的动态施工法,配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硬是在“软豆腐”般的岩层中“啃”出了一条通道。2014年6月,随着最后一声爆破,这座“最长隧道”的贯通,标志着沈丹客专线下工程取得关键突破。

6275米的大顶山隧道,挑战来自“头顶”——它需从沈丹高速公路下方穿过,隧道顶部与高速路面的垂直距离最短仅20余米。若施工中围岩沉降控制不当,可能导致高速路面开裂甚至塌陷,后果不堪设想。为解决这一难题,项目部联合高校与科研机构,多次组织专家现场论证,最终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将隧道分成多个小断面分步开挖),配合实时沉降监测系统,将围岩变形控制在毫米级。这种“微扰动”施工技术,不仅保障了高速路的安全通行,更成为类似工程的参考范例。
3. 本溪隧道:山城枢纽的“咽喉工程”6717米的本溪隧道,地处本溪新城与本溪市之间,是连接城市核心区的“咽喉”。其特殊性在于:隧道出口紧邻既有铁路线,施工中需避免对既有线路产生干扰;同时,隧道穿越的部分区域为居民密集区,爆破振动需严格控制在安全阈值内。建设者采用“机械开挖为主、弱爆破为辅”的方案,配合减震孔、缓冲层等技术,将振动影响降至最低,既保障了工程进度,又最大限度减少了对居民生活的干扰。

4605米的锦江山隧道,终点毗邻丹东市区锦江山公园,周边分布有居民楼与文物保护点。施工中,除控制振动外,还需处理浅埋段(隧道顶部覆盖层较薄)的地表沉降问题。建设者创新采用“地表注浆加固”技术——通过向隧道上方岩层注入水泥浆,提前加固松散地层,再配合管棚支护(在隧道顶部打入钢管形成“保护罩”),成功解决了浅埋段施工难题。这条隧道的贯通,为丹东站的最终接入奠定了基础。

沈丹客专的隧道建设地处东北,冬季最低温达30℃,有效施工期仅78个月。为追赶工期,建设者打破常规,连续多年开展冬季施工:通过搭建暖棚保持混凝土浇筑温度,采用抗冻外加剂保障材料性能,硬是在“冰天雪地”中抢出了进度。
沈丹客专的建设凝聚了多方力量:原铁道部与辽宁省合资共建,京沈铁路客运专线辽宁有限责任公司统筹协调,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负责核心设计,中铁九局、中铁建大桥局等10余家单位协同施工,四电系统集成与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等“黑科技”的应用,共同构筑起这座工程的技术基石。
隧道里的“中国速度”与“区域未来”如今,沈丹客专已运营近十年,每天数十对动车组穿梭于沈阳与丹东之间,将“东北边境城市”丹东拉入“沈阳1小时经济圈”。而藏于山体中的隧道群,不仅是地理屏障的“征服者”,更是中国铁路建设从“追赶”到“引领”的见证——从地质难题的精准破解,到特殊环境下的施工创新,从团队管理的科学高效,到多方协作的系统智慧,这些“超级隧道”用坚实的混凝土与钢铁,书写着“交通强国”的生动注脚。

当我们乘坐高铁穿越这些隧道时,或许该多望一眼窗外的山体——那里不仅有自然的馈赠,更有无数建设者的汗水与智慧,它们共同铸就了这条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钢铁动脉”。
喜欢我们的内容吗?那就点个赞加关注吧!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发现,下期更精彩!
从夷洲到宝岛:解码中国台湾五千年历史中的发现、经营与光复印记
流动的文明殿堂:中国高铁站的文化叙事艺术》
凝固的地域诗篇:中国高铁站建筑艺术巡礼——带你探访五座极具代表性的特色高铁站
一文了解国家重点铁路工程:蒙华铁路上的那些超级隧道工程
天山南北的钢铁动脉:精霍与奎北铁路的建设密码
END 欢迎关注
(部分文字图片视频等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敬请联系本号进行删改)参考来源:网络\国家铁路局
【版权声明】未经授权许可谢绝转载。
喜欢就点关注❤关注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