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我国历史有长达一千多年的空白期,没有史料记载,期间发生了什么

中国是个讲究传承的国度,可偏偏最该连上的那段,断了。史书记载从公元前841年“共立为政”算起,可尧舜禹、夏商周这些熟得不

中国是个讲究传承的国度,可偏偏最该连上的那段,断了。

史书记载从公元前841年“共立为政”算起,可尧舜禹、夏商周这些熟得不能再熟的名字,却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时间点都对不上,史书里提得神乎其神,现代学界却迟迟不敢认账。

难道这千年真是“神话”?还是真的有啥“大事”被我们漏看了?今天就从锄头刨出的土里,找回那段“消失”的中国。

一、有人写但没人信:历史怎么“断”的?

史书不是没写,是写了没人敢拍板。问题的根起,还得从20世纪20年代说起。

当时,史学界突然来了一记“降维打击”。大史学家顾颉刚提出“古史辨”观点,说中国越古老的历史记载,可信度越低。

他翻《尚书》《山海经》,一看不得了,越往前写得越玄。尧能听鸟语,舜会呼风唤雨,这不是历史,是神话。他断言:“古史是层累造成的,是后人一层层往上堆的。”

这一砸,把夏商周硬生生从“实锤历史”打成了“民间传说”。特别是夏朝,连个能握住的考古坐标都找不着,变成了“口耳相传”的代名词。

往后,史学界基本从公元前841年周厉王出奔作为中国精确纪年的起点——因为这一年是“共和元年”,被《史记》钉死在时间线上。

问题是,夏、商、周这些祖宗级别的朝代,明明就在《史记》《尚书》《竹书纪年》里头明明白白地写着。

可是没人信。司马迁写得起劲,现代学界却抬手一个“传说”全扫进垃圾桶。文字在,信仰没了,整整一千年,历史仿佛进了“冷宫”。

二、文献靠边站,考古上战场:千年断档是怎么被刨回来的?

那文献靠不住,考古呢?说白了,就得“用锄头讲历史”。

1978年,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土丘让人眼前一亮。山西襄汾的陶寺遗址一出土,就不是村落那么简单。

200万平方米的城址,考古专家一进去,发现里面有夯土城墙、宫殿遗址、墓葬群、天文观测台。观测台能测冬至夏至、春秋分,连月亮走哪都能推出来。

关键是时间。一测,落在公元前2300年左右,这刚好撞上《尚书》里说的“尧舜时期”。你说文献玄?这考古可“实打实”。

再往下一接,是河南偃师的二里头遗址。它早在1959年就开始发掘,直到1996年被列入“夏商周断代工程”核心对象。一测时间——公元前1750年到前1500年,对上了传说中的“夏王朝中晚期”。

但这还不够。有人质疑:“挖出房子就说是夏,凭啥?”凭啥?凭它有大型宫殿遗址、绿松石嵌饰、青铜礼器、十字路口城市规划。别说商代,西周初期都不一定有这配置。

2000年,国家断代工程首次发布阶段性成果,正式提出:夏朝起于公元前2070年,止于前1600年,共存世470年。

你说史书玄,国家背书算不算数?这一下,把历史硬生生往前拉了1200年,把那段没人敢碰的“黑箱期”拉进现实。

这一锄头,砸的可不只是土,是“西方话语标准”的壳子。

三、青铜器和甲骨文告诉你:史官不说话,器物能作证

很多人说没史料。怎么没?光甲骨文就有几十万片,写得比你家账本还细。

1928年,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甲骨文,内容涉及祭祀、气象、征战、农业、王位继承,简直就是商朝的日常记录本。

更狠的是,这些记录和《史记》记载高度吻合,比如帝乙、帝辛这些商王,全都能在甲骨文中找到“在岗”记录。

再说青铜器,那更是“高能现场”。出土青铜礼器上,常刻铭文:几月几日,某君某地,设礼宴、定盟约、命卿士。

这些字不是为美观,是为“历史存档”。它们来自当事人,落款当时,一件鼎能讲三代事。

到了西周、春秋,这类“器物史料”越发丰富,形成了文献与实物互证的结构。可见,史书不写,不等于历史就不在。“字写在铁上”,有时候比纸上更硬气。

尤其在敦煌遗书、云梦秦简、居延汉简不断出土的背景下,今天的中国史研究早已告别“只信笔”的阶段。那种“文献至上”的学术偏见,早就过时了。

国家也不是坐等考古“随缘更新”。

1996年断代工程启动,联合考古、天文、地质、碳十四、文献五大系统,研究团队横跨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国家天文台等核心单位。花的不是钱,是国家认知体系的主动更新。

2022年《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终稿发布,五大核心遗址(陶寺—二里头—偃师商城—殷墟—丰镐)正式成链。从国家级别立项,到时间坐标一一精确,这一波,直接打脸“空白说”。

最后一锤,落在价值观:西方历史讲“文字证据”,我们讲“综合系统”。你要纸?我们有简牍。你要时间?我们有碳十四。你要逻辑?我们有考古链条。别说“史前空白”,那是你没换把尺子。

参考资料:

《史无记载:考古发现的中国史》历史不完全是我们看到的那个样子.山西新闻网.2024-03-08

探索中国上古时期的年表《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发布.中国网.2022-08-24

跨越两百年的疑惑——夏.止园札记.2022-03-02

吕振羽和翦伯赞史学观点的异同及特点.知网.2022

中国史确切纪年向前推进一千二百多年.中新网.2000-01-10

夏代有无之争的症结所在.中国社会科学网.2020-06-02

破译战国典籍中的文化密码(文化中国行·人文观察).人民日报.2025-08-03

都大锦:《唐实录》的历史文献价值及其流传与亡佚.古籍.2025-06-05

评论列表

名字不见了
名字不见了 4
2025-10-26 21:45
而这个文字记录就在考古发掘出来的西周青铜器上。
勿叨叨
勿叨叨 3
2025-10-26 20:01
国内越古的越不可信。。就信国外的。
名字不见了
名字不见了 3
2025-10-26 21:44
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根据文字记录和天文学推算,已经确定了具体的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