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如今的智能辅助驾驶可谓是“车圈的顶流话题”,今日智能驾驶再添新瓜,司机开启华为智驾后居然睡着了!车辆最终稳定停下,华为方面表示“饮酒后还是要叫代驾!”,那么日后的代驾的行业很大可能会被光速替代。
这次事件有两个关键点,第一就是司机酒后将车辆控制权交予辅助驾驶系统,这种行为虽然看似是对于科技和指甲刀信任,但是其本质上是一种对交通法规与公共安全的漠视。虽然华为的智能驾驶系统展现了出色的环境感知、路径规划与应急处理能力,能够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完成靠边停车,但这并不意味着技术已成熟到可完全替代人类驾驶员。现行交通法规明确规定,驾驶过程中驾驶员必须保持清醒并随时准备接管车辆。
司机在酒精影响下入睡,已构成危险驾驶罪,无论系统是否“成功”完成行驶任务,其违法行为的本质并未改变。第二点则是技术的进步不能成为逃避法律责任的借口。智能驾驶系统是辅助工具,而非人工代驾可以替代的程度。人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任何L2或L3级辅助驾驶系统,均未达到完全无人驾驶的法律与技术标准。将生命安全寄托于尚未完全成熟的AI系统,既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也是对公共安全的严重威胁。最后改名驾驶员也是收到了拘役1个半月、罚款4000元的惩罚!
针对此事,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回应称:“我们的系统非常好,但喝酒了还是需要叫代驾。”事实上华为在智能驾驶方面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毕竟智能驾驶这件事儿需要一个庞大和持久的学习过程,而华为官方的这一表态尽显理性和克制。
企业还是十分负责任的并未借此鼓吹“完全替代人类驾驶”,反而明确划出安全底线。同时这件事儿也敲醒了迷恋智驾的我们,技术发展的终极目标是辅助和服务于人,而并不是鼓励人们盲目的逾越法律的红线。即便未来系统能实现更高阶的自动驾驶,酒后驾驶的法律与道德红线依然不可逾越。
尽管当前代驾仍是酒后出行的刚需,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持续演进,代驾这个传统以“时间换金钱”为核心模式的职业正面临被AI替代的风险。辅助驾驶系统已能完成车道保持、自动变道、拥堵跟车等复杂操作,未来随着L4级自动驾驶的落地,车辆将具备在特定场景下完全自主运行的能力。届时,代驾司机的部分职能或将被系统取代,尤其是在夜间、长途、低风险路段等场景中。
那么在人工智能加速渗透的今天,哪些职业具有可持续性?那些依赖重复性劳动、低技术门槛、以时间换取收入的职业,正面临被“光速替代”的危机。而真正具备深度、专业性与人文关怀的行业,如心理咨询、教育、医疗、创意设计等,才更可能在技术浪潮中屹立不倒。
华为辅助驾驶系统在此次事件中表现稳健,展现了中国智能汽车技术的飞速进步,但技术的成熟不等于规则的松动。司机酒后入睡的行为必须受到法律严惩,这是对法治精神的维护,也是对生命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