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灼灼韶华》唐曾:家道中落,从富公子变穷小子,40岁单身很犯愁

虽然是圈里名声在外的“黄金单身汉”,但演员唐曾演起感情戏可一点也不含糊。在电视剧《灼灼韶华》里,饰演陈大顺,他就再一次精

虽然是圈里名声在外的“黄金单身汉”,但演员唐曾演起感情戏可一点也不含糊。

在电视剧《灼灼韶华》里,饰演陈大顺,他就再一次精准拿捏了。

像是白月光一样的存在,陈大顺本身也像个童话故事,完美得让人难以置信。

都说在那个人人将封建礼教奉为圭臬的时代,敢想敢做、雄心勃勃、敢为人先的巾帼不让须眉的野心家褚韶华是“稀缺品”,而殊不知,陈大顺这样进退有度、不卑不亢、深情温柔、无私奉献的“贤内助”更是“稀缺品”。

他俩都是反性别刻板印象的典型,女子亦可驰骋商场,而男子也能做好稳固大后方的工作。

陈大顺给予了褚韶华无条件的爱——无条件信任、无条件包容、无条件尊重,他没有以爱为名去折断她的双翼,而是尽可能地给她创造了一片能令其自由翱翔的天空。

难得的是,陈大顺是真真切切地“看见”了韶华,看到了妻子的好,并衷心地希望她变得更好。

也因此,韶华最后选择了留下,她也许会遇到更多更好的男人,但如此毫无保留地在爱她的,她今后不会再有了。

陈大顺用真心换来了真心。

唐曾演到位了,笨拙但真诚的爱、温柔也纯粹的深情,那种的切实的怜惜、真心欣赏、浓郁的爱意,都在其精湛的眼神戏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看得出来,他是在用脑子演戏,并没有将“陈大顺”变成一个为了爱而爱,为了好而好的完美无瑕工具人。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陈大顺无限包容,势必会有点缺了硬气和主见。

父母皆强硬,儿子就偏弱,不断看眼色、委屈求全的成长过程中,被压在两座五指山下,自然会被磨平棱角,无形中就被规训得乖巧懂事听话。

所以,陈大顺,人如其名,起初,他是隐隐约约有“爸宝男”的样儿的,事必躬亲、不敢反抗、不懂争取,这跟褚韶华截然相反。

所以,他被她所吸引。

而在妻子的影响下,陈大顺也觉醒了,不再事事唯父亲所马首是瞻,虽然方式很柔和,但他终于有了棱角、有了反抗、有了主见。

其实他们内心最深处的诉求是一样的,那就是“反抗父权”,所以能走到一块儿。

只是,即使陈大顺不英年早逝,这一对隐患也很大,最后也很有可能分道扬镳。

显而易见的是,褚韶华要得太多,陈大顺要得太少,一个大步大步往前迈,一个小步小步在后赶,褚韶华要的是事业,陈大顺要的是褚韶华,需求错位,很容易渐行渐远。

现在看来,让爱意停留在最浓烈的时刻,让感情终结在最美好的一幕,这个结局反而最完美。

角色虽然早早下线,但唐曾这回却是“有效演出”了,有限的篇幅里不忘刻画角色的成长,也赋予了角色灵魂,他的演技一如既往地“稳”,也越发老练了。

出道16载,唐曾有不少佳作傍身。

《无尽的尽头》里的袁家新;

《幸福草》里的黎长安;

《问苍茫》里的李大钊;

《红鲨突击》里的王长林;

《人生之路》里的马栓;

《幸福到万家》里的王庆来;

《鬓边不是海棠红》里的曹贵修;

《我怕来不及》里的李春生;

《娘亲舅大》里的佟家庚;

《拥抱星星的月亮》里许冲;

《爱你一生》里的曾向阳;

《知青》里的赵天亮......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如今,在观众心里,唐曾是毋庸置疑的“演技派”,这些作品就是他的底气。

说到底,演员只有靠作品才能真正被观众记住。

然而,哪有什么一夜成名,背后都是百炼成钢。

唐曾能走到今天,完全就靠他是“一块硬骨头”,倔强、固执、埋头干事、不撞南墙不回头,他跟自己较劲儿,跟挫折硬碰硬,也时常跟命运这个东西一较高下。

当年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没背景、没资源、没人脉,唐曾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一条最难的路走——北漂。

他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那时候大家都说,别去北京,会饿死的,但我不信这个邪。”

刚入行,没经纪人,没团队,孑然一身,单打独斗,唐曾就自己学着做简历,而且成果很是精美,他觉得别的不说,态度得拿出来,还自己花时间花精力搜索各种剧组信息,仅用一个月就把北京的剧组跑了一个遍。

这一个月在北京走的路,比他四年在上海求学加起来的路还要长。

没饿死,但确实也吃不上饭,唐曾吃了不知道多少的泡面,连年夜饭都是雷打不动的泡面。

跟唐曾一起来北漂闯荡的朋友,跑了两三天就叫苦不迭,打道回府了,只有他一个人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只要一直跑,跑一千个剧组,总有一个组会挑中你,而只有一个你也是成功了。”

做演员要熬得住,唐曾身体力行地践行了这句话。

别的人说当演员要经历很多人想不到的苦和煎熬,最好不要去做演员,可能没人信,但如果是唐曾说的,就很有信服力。

因为,他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北漂以前,18岁家道中落以后,他就已经品味到了人间疾苦了。

1985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唐曾是家中独子,父母都是做生意的老板,他从小家境优渥,是泡在蜜罐里长大的。

可18岁,无忧无虑的生活戛然而止。

那年,父母生意败落,一度失去了经济来源,而雪上加霜的是,为了能多挣些钱,母亲开始炒股,存款反而被挥霍一空,那会儿,唐曾的生活有一种像是一脚迈入了悬崖的不真实感。

因为不巧的是,也在那个时候,他找到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长相硬朗阳光,唐曾被找去当群演,而且导演还专门给了他台词,这个小小的插曲,让他萌生了对表演的热爱。

可家里的一系列变故无疑是一只“拦路虎”。

当他提出要考表演专业,父母只是唉声叹气:

“这个很难吧,我们也没什么钱,你怎么弄?”

而说是这么说,这两个已经因破产而失意潦倒的为人父母的中年人还是想办法给儿子凑了一笔钱。

那几乎是家里少得可怜的仅剩的三千块钱,唐曾郑重接过,就到上海考学了。

没想到的是,他铩羽而归。

“回来后我特难受,之前一直信誓旦旦觉得能考上。”

唐曾不服,他不想放弃,还想重考。

可同时也知道经济上的困窘,唐曾不再找父母要一分钱,就去电脑城当销售了。

他一边打工,一边复习备考。

首先是纠正一口成都口音——身边的人都说家乡话,但唐曾要求自己必须说字正腔圆的普通话。

这导致一些人很看不惯。

“说什么普通话,装什么装。”

富家公子隐入尘埃,虎落平阳被犬欺,那段时间,周围人什么话都说过,就是没有好话,讥讽和质疑不绝于耳,尤其是看到他还“堕落”到了去卖电脑的境地,他们就更来劲儿了。

唐曾试用期只有600元。

以前他所谓的好友看到了,有的会阴阳怪气,拐着弯儿说其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好高骛远,而有的则看到了也装作没看到,扭头就走。

不过,也有患难见真情的,唐曾的一位好兄弟就来捧他的场,光顾时直接掏出了2万块钱买电脑。

接过钱的时候,他的双手都忍不住在发抖,不是唐曾没见过世面,是他在强忍眼泪。

直到现在,那位哥们儿依旧是他最好的朋友。

那段时间,唐曾经历了太多人情冷暖,但他一声不吭,都忍下来了,一无所有的时候只有一个选择——暗暗蛰伏、养精蓄锐、蓄势待发。

终于,六个月后,他从实习销售成了金牌销售,彻底扬眉吐气了一把,并用这份工资再次报名了艺考。

几个月后,唐曾收到了上海戏剧学院的录取通知书,那天,对着镜子,他又哭又笑,放声大喊,把这几年的憋屈、兴奋全部倾吐了出来。

可升学的高兴劲儿就持续了一会儿,毕竟,唐曾还得想办法解决学费。

他是真正的“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大学期间,为了省学费,唐曾还曾退了宿舍,花了99块钱买了一顶帐篷打地铺睡在了同学宿舍的阳台上,夏天,都是虫子,冬天,冻得瑟瑟发抖。

他是个狠人。

天生一把硬骨头,唐曾是经历过低谷的人,也是从不认输、从不服命的人,北漂吃泡面的时候,他也都从没想过放弃:

“一定要在北京闯出一片天。”

就这样,唐曾熬了3年,大大小小各种跑龙套角色演了一个遍。

直到2012年,他经过层层筛选,当上了电视剧《知青》的男主角赵天亮。

演艺圈都是人靠人,能有选拔的机会,是拜知名服装造型设计师、一级美术师陈敏正所赐的,而他是唐曾通过《孔子春秋》认识的。

这回,唐曾才终于崭露头角,在演艺圈有了姓名,《知青》收视口碑暴走,他也随着水涨船高,成为了年代剧常客、知青专业户。

要说为什么他能荣登央视男主角宝座,答案是因为唐曾“不要命”。

他拍的剧一个比一个苦,别人都叫苦连天,不稀罕来,只有他来者不拒。

打戏因为追求完美打到直吐白沫;演哭戏太用力直接失声得请大夫扎针放血才恢复;夏天顶着四五十度的高温穿着厚实的军大衣棉袄;冬天零下二十几度的天气得爬电线杆子,手指都被粘住了,几个大老爷们儿硬生生被冻哭,只有唐曾一声不吭,熬到高烧住院、输了一个星期的液......

他知道,假的东西观众不喜欢,他得把最真实的情感给调动起来。

唐曾是妥妥的“戏痴”一个。

“我演戏有时候挺不要命的......别人劝我不用那么辛苦,但我觉得演员就是要实实在在,不能欺骗观众,更要对得起自己。”

太痴迷于一件事,会让人进入一种忘乎所以的状态。

“我挺坚持自己的看法。你要让我服气得心里服才行,否则不会去低头。对待自己喜欢的事情,想法也很简单很能坚持。”

能够专注的、不加评判、不加情绪地坚持重复本身就是一种才能,能吃苦也是一种天赋,这是唐曾能最终在演艺圈站稳脚跟的原因。

从成都到上海,从上海到北京,如今,他已经把父母接到了北京一起生活。

而40岁,跟其璀璨的事业相比,唐曾的感情就显得很空白了——他仍是“孤家寡人”一个,单身未婚未育。

不是不被催,也不是没有烦恼过,无奈,唐曾着实“挑剔”。

他向往的是纯粹无暇的爱情,没有物质和其他东西掺杂,只看是否相爱。

“对于爱情中的物质,我认为这些都可以自己挣,一个男人要有能力去挣钱,给自己爱人幸福。”

因为经历过低谷期的世态炎凉,唐曾对情义很看重,重视精神上的东西,尤其想找一个善良真诚、对他不离不弃的伴侣。

“有房子,有花园,可以耕种打理,过有家有爱的生活。”

这个条件看似简单,但其实一点也不简单,起码在当今这么快节奏的浮躁社会,善良纯粹的人就很凤毛麟角。

况且唐曾还是个“拼命三郎”。

爱是关注的质量,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你把关注给予了一处,就势必给不了另一处,爱是有代价的,爱得越深代价越大。

唐曾对表演爱得深切,也就无心去顾及感情,专注于事业,就不可避免在感情中缺席了。

他只管活在当下。

毕竟犯愁也不管用,感情不同于工作,工作努力了总归能看到成果,而感情却是选择大于努力。

——原创不易,敬请点赞关注——

评论列表

用户82xxx76
用户82xxx76 3
2025-09-17 22:57
不错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