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美印防务“新婚燕尔”,F414发动机成了“心脏考验”

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的车间里,F414发动机的金属外壳在灯光下闪闪发光,仿佛在问:这次联姻能让我稳定跳动吗?美国与印度刚刚签

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的车间里,F414发动机的金属外壳在灯光下闪闪发光,仿佛在问:这次联姻能让我稳定跳动吗?

美国与印度刚刚签署了一项十年期防务框架协议,两国国防部长在吉隆坡握手谈笑的画面充斥媒体。表面看来,这对“战略情侣”正处在蜜月期。

赫格塞思在社交平台上热情洋溢,称这项协议将加强“协调、信息共享和技术合作”。辛格则表示这是“我们日益迈向战略趋同的信号”,将“开启伙伴关系的新十年”。

但在这些华丽辞藻背后,一个关键的考验正悬而未决:十年后,美国能否为印度的LCA战机稳定提供F-414涡扇发动机?

01 防务合作:“新婚燕尔”的甜蜜与尴尬

美印这场“战略联姻”背后,既有如胶似漆的甜蜜,也有难以忽视的尴尬。

协议签署之际,两国关系正因为贸易摩擦而承受压力。今年早些时候,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印度商品征收50%关税,其中包括因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和武器而追加的25%惩罚性关税。

现在,这项十年期防务框架协议,旨在加强军事行动、技术共享和战略协调方面的合作。

美国咨询公司欧亚集团的专家普拉米特·帕尔·乔杜里认为,这项协议将使两国军队能够更无缝地协同作战。

表面上,美印防务合作正在升温。今年2月印度总理莫迪访问美国期间,特朗普承诺向印度出售巨额军事装备,可能包括F-35隐形战机。

但历史的伤痕依然存在。印度在传统上依赖俄罗斯武器和价格优惠的石油。

02 发动机之争:印度“心病”与三国演义

F414发动机对于印度而言,不仅仅是动力装置,更是国家防务自主的一块“心病”。

F414涡轮风扇发动机是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研制的加力式涡扇发动机,主要为F/A-18E/F“超级大黄蜂”舰载战斗机设计。

军用推力5556daN,加力推力9780daN,推重比高达9.1。性能相当不俗。

印度花了三十多年研制的LCA“光辉”战斗机使用的就是F414发动机。2023年6月,通用电气公司与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签署备忘录,计划在印度本土生产F414-GE-INS6型发动机用于“光辉”Mk2战斗机。

但看似美好的合作背后,隐患早已埋下。

2023年以来,印度与GE关于在印合作生产F414发动机的谈判进展缓慢。2024年,印度甚至因GE严重延误交付其国产单发战斗机发动机而施以罚款。

印度空军司令辛格曾无奈表示:“我想不出有哪个项目能够按时完成”。

面对这种不确定性,印度已经开始寻找“备胎”。印度政府正与来自至少三个国家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商进行初步接触,其中包括英国、法国和日本。

英国罗罗公司表示乐意与印度建立伙伴关系,共同为AMCA开发航空发动机,并承诺向印度进行完整的技术转让。

法国赛峰集团则提议基于其成熟的M88发动机进行改进,通过升级核心技术实现更高的推力。

日本则提出了与印度合作开发AMCA发动机的提议,尽管他们缺乏成熟的航空发动机制造经验。

03 印度的算盘:在“自力更生”与“技术拿来”之间走钢丝

印度的战略目标远不止获得几台发动机那么简单。

近年来,印度政府推出了一系列较为激进的改革举措,旨在实现国防工业自主化。

2024财年,印度国防产值达到了172亿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比上一财年增长18%,比5年前增长90%。

这一成就背后,是印度“自力更生印度”倡议和《国防采购程序2020》的推动。

印度还开始发布“积极本土化清单”,以明确时间表的方式规定了未来将禁止进口的装备和项目。

此前,印度官方数据显示,印度武器装备自给率已从30%–50%跃升至65%。

但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印度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自主计划屡屡受挫。

印度为五代机AMCA计划的“国产发动机”依然停留在纸面上。印度的目标是最终在发动机领域形成自主研制能力。

04 地缘棋局:美印的“同床异梦”

美印防务合作,表面上是双边关系,实则是一场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

对美国而言,印度是“印太战略”的关键一环,是对抗中国影响力的重要伙伴。美国国防部长重申,印度仍是华盛顿在国防合作方面优先选择的伙伴。

对印度而言,接近美国是为了获取先进技术和装备,但始终不愿完全放弃战略自主。

印度一直在美俄之间保持微妙平衡。尽管美国施加压力,印度依然维持与俄罗斯的防务合作,只是其进口俄罗斯武器的规模已在逐步缩小。

这种“同床异梦”在发动机合作上尤为明显。

美国希望通过有限的技术转让绑定印度,而印度则想获得真正的前沿技术。印度政府高级官员总结称,罗罗和赛峰都表示乐意与印度合作,并均承诺完整的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

但“承诺”和“落地”之间,往往有着巨大的鸿沟。

印度班加罗尔的工厂里,工人们正在组装第一台本土生产的F414发动机。通用电气的标志鲜明地印在机器上,而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的技术人员则在努力学习每个细节。

十年后,这些发动机能否持续为印度战机提供动力,不仅仅取决于车间的技术水平,更取决于华盛顿和新德里之间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

美国能否持续提供这颗“心脏”,答案不在吉隆坡的签约仪式上,而在两国未来十年如何平衡短期利益与长期战略的考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