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十五五规划定调!未来5年广州楼市“玩法”彻底变了!

未来五年,房地产行业到底要怎么走?答案,其实昨天已经给出来了。昨天,《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

未来五年,房地产行业到底要怎么走?

答案,其实昨天已经给出来了。

昨天,《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正式发布。

这可是未来五年的国家发展蓝图。

里面的内容有很多,但最让地产圈炸开的,还是那一句:

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别小看这六个字。这种文件一般都是讲国家大方向的,很少会点名某个行业。

这次能单独提“房地产”,而且还放在“民生保障”那一段。

这就说明,房地产的地位,真的变了。

房地产,不再是“拉动经济”的发动机,而是回归到它原本的角色,让老百姓住得更好。

过去二十年,房地产确实立了大功:盖楼、卖地、搞投资、拉GDP……

但也留下了一地鸡毛:房太多、债太高。

根据住建部今年3月的报告:全国城镇居民住房自有率,已经高达87.8%,全球领先。

简单说,现在已经不是“谁没房子”的问题,而是“房子太多、质量不够、买不起好房”的问题。

所以,这次中央的信号非常明确:

楼市不玩摊大饼了,要转向“提质量、稳民生”。

以前靠卖地推动,现在要靠“好房子”立身。

以前拼速度、拼规模,现在拼品质、拼服务。

接下来五年,房地产的逻辑要彻底换了。

几个关键信号,直接给你划重点👇

第一, “以人定房,以房定地”。

以前怎么搞的?地方要GDP,就多卖地;开发商拿地就开建,不管市场消化不消化;

房价一高,大家就一窝蜂地买。结果库存爆了、风险大了。

现在呢?要反过来。先看这个城市有多少人要房、需要什么样的房,再决定建多少、卖多少、供多少地。

核心逻辑:楼市要跟人口走,不是跟地价走。

第二,“先租后买,保障+市场”两条腿走路。

以前我们总说“买不起房”,其实是因为住房体系太单一。

“十五五规划”要推的是“梯度住房体系”:刚毕业的可以先租,有积蓄的可以买,困难群体有保障房,不同阶段都有选择。

而且这次中央还特意强调了“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把“城镇工薪群体”也纳入了保障范围。

这意味着,保障房不再只是“低收入群体”的专属,而是要让更多普通上班族,也能住得起、住得好。

有人会说,这是不是在学新加坡?确实有点像,但我们暂时还做不到。

新加坡的“组屋”占比高达80%甚至90%,而我们的保障房占比还很低,最大的问题是,财力不够。

毕竟新加坡人均GDP已超9万美元,而我们就算一线城市还不到它的三分之一。

所以,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保障房会持续增加,但改善性住房依然是主力。

第三,“好房子+城市更新”,是下一个风口。

未来楼市的竞争,不再是谁地多、谁楼高,而是谁能做出真正的“好房子”。

“好房子”不只是建筑质量,还得配套好、物业好、服务好。

与此同时,城市更新也会上主舞台。

老旧小区翻新、旧厂房改造、城中村改造……

这些,都是新的增长点。不是再去“造新城”,而是把老城翻红。

第四,“房地产税”,彻底没影了。

还有个细节,很多人可能没注意这次《十五五规划建议》全文里,“房地产税”四个字,彻底消失了。

一句没提,一个影子都没有。

要知道,从2010年的《十二五》开始,中央文件每一轮都提房地产税:

“研究推进”、“推进立法”、“扩大地方税权”……一路喊了十五年。

而这次,直接不提了。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至少到2030年之前,房地产税不会落地。

这不仅是一个税收信号,更是一个市场信心信号。

在楼市企稳阶段,选择“不动这根弦”,等于正式告诉市场:安心买房,别担心被征税。

最后,很多人最关心的还是:房价是不是就一蹶不振了?

乐居认为,未来五年,楼市不会再走“全国普涨”的老路,而是进入一个结构性分化、品质驱动的新阶段。

未来五年,大概率是这样的局面:

一是,核心区稳中有升。人口流入+产业支撑,比如广州的琶洲、白鹅潭等热门板块。

二是,郊区盘、库存盘压力大。没产业、没人口的地方,房价还得慢慢挤泡沫。

三是,好房子溢价越来越明显。那些拥有“好房子、好配套、好服务”的改善型产品将成为市场硬通货,其价格将与普通住宅拉开明显差距。

四是,政策更平稳,不会再用“猛药救市”,而是慢慢调结构、稳信心。

换句话说,未来五年,不是“炒房时代”,而是“优胜劣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