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带一路”倡议的经纬线上,港口是串联起陆海联动的关键支点。从南亚次大陆的瓜达尔到东南亚的新加坡,从西非几内亚湾的克里比到东非尼日利亚的莱基,这些由中国企业参与建设或运营的港口,不仅改写了当地的航运版图,更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本文将带您走进“一带一路”沿线的代表性港口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汉班托塔港、新加坡大士港,解码它们如何用钢铁与技术,在蓝色经济带上刻下发展的印记。
巴基斯坦,南亚次大陆的“十字路口”,北接中亚,南濒阿拉伯海,是连接东亚与中东、非洲的关键节点。然而,在2004年之前,其南部沿海的瓜达尔地区还只是一个仅有数千人的小渔村,仅有一座小型渔港,难以承载区域贸易需求。
转机始于2002年,中国交建承接了瓜达尔深水港的建设任务。这是我国首个对外援助的大型港口项目,规划建设3个多用途泊位,主码头岸线长达602米。2004年12月22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瓜达尔港正式从渔村蜕变为现代化深水港,巴基斯坦的“第三大港”由此诞生。
如果说港口建设是“硬件”突破,那么自由区开发则是“软件”升级。2016年,中国交建总承包的瓜达尔自由区起步区建设启动,2018年2月,自由区正式开园。这里不仅规划了物流仓储、加工制造等功能区,更配套了商业中心、员工宿舍等生活设施。2023年7月,中国南方商品展示交易中心项目通过竣工验收,标志着自由区向“产城融合”迈出关键一步。
如今,瓜达尔港已成为中巴经济走廊的核心节点:从新疆喀什经中巴公路南下的货物,经此可直抵阿拉伯海,比传统经马六甲海峡的航线缩短近8000公里;自由区则吸引了纺织、建材等中资企业入驻,带动当地就业超万人。正如巴基斯坦前总理阿巴西所言:“瓜达尔港是巴基斯坦的未来,更是‘一带一路’的未来。”
二、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印度洋上的“航运新坐标”斯里兰卡,被马可·波罗称为“东方最美岛屿”的印度洋岛国,其南部的汉班托塔市曾因干旱少雨、经济落后被称为“被遗忘的角落”。但这里有一个天然优势——距离全球最繁忙的亚欧航线仅10海里,每天数百艘商船从其附近海域经过。
2008年1月,中斯两国政府框架下的汉班托塔港一期工程正式开工。2011年12月,港口竣工,首期建成2个10万吨级泊位和1个5万吨级泊位,可停靠大型集装箱船和油轮。这一项目创造了多个“第一”:中国交建首个中斯政府间框架下的港口项目,詹天佑奖首次将境外工程纳入评选(2015年汉班托塔港获此殊荣)。
汉班托塔港的建成,彻底改变了斯里兰卡的港口格局。此前,斯里兰卡90%的货物需经科伦坡港中转,而科伦坡港因泊位饱和长期面临拥堵。汉班托塔港的投运,不仅分流了科伦坡港的压力,更凭借其靠近国际主航线的区位优势,吸引了中东、非洲的货轮挂靠,成为印度洋上冉冉升起的航运枢纽。
新加坡,面积仅728平方公里的“城市国家”,却凭借马六甲海峡的区位优势,长期稳坐“全球航运枢纽”宝座。然而,随着上海、宁波等中国港口的崛起,新加坡面临“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挑战。
破局之道在于“智能化”。2024年全面投运的PSA大士港自动化码头,正是新加坡的“卫冕之作”。这个占地13.37平方公里的超级港口综合体,拥有26公里深水泊位,设计年处理能力6500万标箱,较2021年几乎翻倍。
其技术创新堪称“全球之最”:振华重工团队研发的双小车自动化岸桥,起重量达65吨;大型单悬臂自动化轨道吊采用激光导航+5G控制技术,定位精度达毫米级;独立平台式自动拆装锁销机,解决了自动化码头“最后一公里”的人工操作难题。
大士港的投运,不仅让新加坡港的处理能力跃居全球前列,更重新定义了“智慧港口”的标准。正如新加坡交通部长所说:“大士港不仅是一个码头,更是新加坡参与全球航运竞争的‘技术堡垒’。”
港口之外,是更广阔的未来从瓜达尔的渔村蜕变,到汉班托塔的航线聚焦;从克里比的百年圆梦,到莱基的经济破局——“一带一路”上的这些港口,不仅是钢筋水泥的物理存在,更是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它们用数据证明:合作而非独占、共赢而非零和,才是全球发展的最优解。
d喜欢我们的内容吗?那就点个赞加关注吧!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发现,下期更精彩!
一带一路上的北马其顿科佳、哈萨克斯坦玛依纳两座代表性水电站
END 欢迎关注
从“地理阻隔”到“发展动脉”:探访一带一路上的那些公路网络
从“地理阻隔”到“发展动脉”:探访一带一路上的那些铁路网络
(部分文字图片视频等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敬请联系本号进行删改)参考来源:网络 / 中国交建
【版权声明】未经授权许可谢绝转载。
喜欢就点关注❤关注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