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三星被收割、小米遭冻结,印度的报应终于来了:外资流出170亿美元

大家好,安叔这篇文章主要来分析:印度挣钱印度花,一分别想带回家,强如三星、小米、沃丰达也被收割,但也是取死之道。2025

大家好,安叔这篇文章主要来分析:印度挣钱印度花,一分别想带回家,强如三星、小米、沃丰达也被收割,但也是取死之道。

2025年印度上出现一个大问题,超过170亿美元资金疯狂撤离,降至多年来低点。

那个曾经被全球资本挤破头都想进入的市场,怎么就突然被集体抛弃了?

印度营商环境的困局

要想知道为什么外资们在2025年突然集体跑路,得先看看他们这些年在印度过的都是些什么日子。

很多国际大公司当初都是抱着淘金梦去的,结果发现那地方的规矩实在太奇怪。

比如三星公司,辛辛苦苦一年,正准备数钱,印度税务部门找上门来,得补缴6亿美元的税,一年的利润基本就没了。

2007年,还有沃达丰,印度为了罚他20亿美元,甚至专门修改了法律,想躲都躲不掉。

22年5月,小米48亿元人民币的资产说冻结就冻结,理由换了好几个,反正钱就是不给。

这些大公司都搞不明白,印度的法律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做的生意是合法的,明天人家出个新规定,这就变成违法的了。

到底合不合法,全凭印度一张嘴说了算,要是实在找不出毛病,他们就直接修改法律,改到违法为止,这种事见多了,哪个投资者还敢去做生意?

除了这些政策上的问题,日常经营的小麻烦更是能把人逼疯,印度总说自己人工便宜,可省下来的那点人工费,全填到别的窟窿里去了。

比如工厂停电是家常便饭,逼得每家企业都得自己买发电机,这又是一大笔开销。

路况也差,货物运输成本高,算下来比在中国运东西要贵出36%,工人的效率也让人着急。

孟买港处理一个集装箱container的速度,只有深圳港的四分之一,更奇葩的,有些地方的工人还要求岗位得父传子,子传孙,搞得开工厂跟继承王位一样。

还有更倒霉的,有个大国的电器公司来当地办厂培训员工,技术刚教会,印度政府马上就翻脸,开始扶持他们自己的本土企业,用各种办法把这家外企排挤出去。

最后这家公司只能把90%的股份贱卖,核心技术等于白送,这种事多了,外资圈子里早就怨声载道,大家都在忍,就看谁先忍不住。

这些积压已久的问题,让外资企业在印度的日子过得非常难,他们早就想走了,只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或者说,在等一个能让他们下定决心的理由。

退出时候终于来了

到了2025年,这个让外资集体下定决心的时刻终于来了,来看看数字,数字是最不会骗人的。

从2025年年初到现在,外国投资者从印度股市里撤走了超过170亿美元,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与此同时,新进入印度的外国投资有多少?

说出来都怕人笑话,只有3.53亿美元,一边是170亿,另一边只有3.5亿进来,生意还怎么做?

再和去年比一下,差距就更明显了,就在2024年,印度还吸引了100亿美元的外资,也算是个不错的成绩。

可今年都快到11月了,吸引到的外资额度连去年的零头都不到,直接暴跌了96%,这已经不是行情不好,这简直就是市场崩盘了。

全球的资本好像商量好了一样,有一位在新加坡做基金经理的人就说得很直白,他说他的团队在印度,法务部门的人比投资部门的人还忙,每天研究今天又改了什么政策,生怕一不小心被坑。

当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差到这种地步,资本的撤离也就成了必然的结果。

资本出走的导火索

如果说印度国内糟糕的环境是早已准备好的一堆干柴,那么点燃这场大火的,就是2025年发生的两件大事。

第一件事是5月份印度和巴基斯坦在边境上的一次小规模空战,印度本来是想在全世界面前秀一下肌肉,结果没想到自己反而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这个结果让一直在旁边观察的美国十分质疑,美国之前一直想把印度拉到自己这边,当成一个重要的帮手。

可现在一看,印度的实力好像不太行,真到了关键时刻可能指望不上,于是美国的态度开始变了。

不再像以前那样热情地拉拢印度,反而开始跟巴基斯坦走得更近了,印度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一下子就尴尬了起来。

紧接着第二件大事来了,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印度也彻底失去了耐心,直接动手。

加关税,砍签证,这两招下来,对那些在印度的外资企业来说,就是最后的致命一击。

他们之前之所以愿意忍受印度国内的各种麻烦,图的就是能利用印度的工厂,把产品卖到美国去赚钱。

现在去美国的路被高额关税给堵死了,他们留在印度的最大理由也就消失了,风险还在,赚钱的希望却没了,这笔账谁都会算。

于是大家再也不犹豫了,争先恐后地开启了逃离模式,生怕跑得慢了,连本都收不回来。

最有意思的,特朗普当时不光是针对印度,对中国的关税加得更狠,但是,同样面对外部的巨大压力,中国和印度的表现却完全是两回事。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两个国家的基础不一样。

印度为停电而发愁时,中国电网已经能够稳定输出千里之外。

当印度的货物还因为路况太差而堵在路上,中国的高铁,高速公路和自动化港口已经能让货物快速又便宜地运到任何地方。

这些实实在在的基础设施,才是吸引和留住投资的根本。

印度这些年,总想走捷径,靠着吹嘘自己有14亿人的大市场,再加上各种坑蒙拐骗的手段来吸引外资。

这种操作在市场好的时候,确实能骗到一些钱,但这种虚假的繁荣,一遇到真正的考验,马上就现了原形。

结语:

安叔私以为,印度当下出现的问题,其实一点也不奇怪,靠着小聪明和耍花招,也许能骗到人一次两次,但时间长了,谁都不傻。

当外部环境一有风吹草动,这种虚假繁荣立马就会崩塌,想发展最终还得靠实打实的硬功夫,走捷径的下场,往往是无路可走。

大家如何看呢?

信源

《环球时报》2025-10-29印度急了,正以惊人速度撤资

环球网2025-10-29财经观察,外资流出170亿美元,印度急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