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妈为生儿子,把我丢给大姨,我花100万给大姨买房,妈大闹,我:你不配

我七个月早产,瘦小得像只猫,连哭都没力气。我爸看了一眼,冷冷吐出一句:“估计活不成,扔了吧。”是接生婆偷偷把我塞进棉被,

我七个月早产,瘦小得像只猫,连哭都没力气。

我爸看了一眼,冷冷吐出一句:“估计活不成,扔了吧。”

是接生婆偷偷把我塞进棉被,用热水袋捂了一夜,我才勉强活下来。

但他们没高兴太久——因为我是个女儿。

上头有姐,他们还想要儿子,于是把我丢给了乡下的大姨:“想养就给你。”

二十多年后,我用全部积蓄为大姨买了一套一百万的房子。

亲妈得知后,当场气得住院,说我“没良心”。

我站在病床前,看着那个当年亲手抛弃我的人,只淡淡说了一句:

“你没养我,就别指望我养你。”

01.

在我出生的那个年代,计划生育政策抓得特别紧,家里已经有了个五岁的姐姐,所以我是偷偷摸摸来到这个世界的。

我出生时一声不吭,我爸只是匆匆一瞥,然后冷冷地说:“这孩子没救了,埋了吧。”

接生的阿姨不忍心,给我爸爸出了个主意,用冷热水交替浇在我身上。

但我还是像块木头一样静静地躺着。

这招不灵,阿姨又想了个办法,让我爸抽烟,然后把我倒挂起来,用烟熏我。

没想到,这招还真奏效了。

我因此得以幸存。

没想到,比起亲生父亲,更希望我活下去的竟然是毫无血缘关系的接生阿姨。

我一活过来,大人们就把我夹在胳膊下,偷偷摸摸地带出了屋子,不敢让人知道这是个孩子,悄悄地把我送到了乡下的大姨家。

大姨从我爸手里接过我时,我爸说得很清楚:“这孩子不是送给你们的,只是让你们养几年。过几年,我们会把她接回去的。”

在计划生育的年代,比起已经养了五年的姐姐,爸妈选择了把才7个月大的我悄悄地送回了农村。

就这样,我在农村度过了我的童年。

大姨对我特别好,就像对待亲生女儿一样,两个表哥有的东西,我也有一份。

虽然长大后我收入不高,但每年也会给还在农村种地的大姨寄几千块钱。

上初中时,一次放学回家,我发现亲生爸妈和我大姨坐在桌前,大姨一脸忧愁。我这才知道亲生爸妈突然要把我接回去,回市里上初中。

大姨眼含泪光,把我拉过去,她的手轻轻地拍着我的手,悄悄地对我说:“你回去后,你要乖,你要勤快,好好地听话,这样他们才会疼你。”

然后她又转头对我爸妈嘱咐道:“老二这刚回去,和你们不是太熟悉,你们要多花精力在她身上,慢慢地她就会和你们熟络起来了。”

我妈却只回了一句:“我不懂这些阴阳怪气。”当时的我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只知道姨妈听后一副失望的神情。

回到市里,爸妈先带我去了派出所,把我加进我家的户口簿。他们甚至没有给我取名字,我的名字是顶替姐姐的。

上户口的时候,他们给姐姐另外办了一本新的户口本,只有姐姐一个人。而我,代替姐姐成了户口本上的长女。姐姐的名字是苏小雨,我的名字是苏雨。

我也不明白,作为家里年纪最大的孩子,姐姐的名字里有个“小”字,而年纪稍小一点的我反而没有。

就这样,我回到了真正的家,开始了与亲生家人一起生活的日子。

到家之后,我听大姨的话。在家里安安静静,乖巧懂事,不忍爸妈生气,也不给家里添任何麻烦。

开始我只是帮着家里做家务,到后来这些家务就全落在了我的身上。

但在姐姐眼里,我懂事,我做家务,都是我在讨好爸妈。

但在这世界上,我可以讨好任何人,但唯独父母,是不需要被孩子讨好的。

2

回家后家里送我去了寄宿制初中。我第一次坐我爸的车是我爸开车送我去学校,第二次是我爸开车来学校接我回家。

我爸当时给我的承诺是,以后周五放假给他打电话他就会来接我。

但我妈知道了之后,对我说:“你爸那么忙,哪来时间每周去接你?你没事儿别给你爸打电话。”

但我爸真的忙到每周来接我一次的时间都没有吗?我想只是我妈觉得我不值得我爸特意来接我,我爸的时间不值得花在我身上。

当时弟弟在另一所私立学校上小学,如果放假时间刚好碰到一起的话,我爸才会把我俩一起接我家。

初三的时候,弟弟转到了我所在的学校。从那之后,爸爸每周都来接我了。

关于爸爸的车,有次我们一家人出门的时候,我妈说:“咱在这儿等一会儿,你爸下车去把你弟和你姐的保险费交一下。”

原来,买保险的时候,他们也只买了姐姐和弟弟的。

是不是因为爸妈没有为我付出过精力,没有养过我,所以他们就不会珍惜我这个老二。人之所以爱护一件东西,是因为精心地照顾过。

就像小王子爱护玫瑰一样,后来小王子去了其他星球,发现原来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玫瑰,但他还是只爱那一朵玫瑰。他仅仅是爱他的玫瑰吗?不,他是爱他的付出。

后来我想通了,爸妈对我是没有那份儿珍惜自己的付出的那种感情。

同样地,由于童年时期缺失了他们的那份爱,我对他们也不会产生依赖。

回家的那段时间,我妈一直不让养大我的大姨来看我,像是担心姨妈会把我带走似的。但她把我留在身边,却又不呵护我,不关爱我。

当时年幼的我想不明白,为什么我妈甚至还给姐姐和弟弟找了干爸干妈,希望他们在这个世界除了父母还能有其他依靠。

但对于我,他们却要把我与大姨妈的联系切断。

现在我知道了,在他们眼里,我就是不配,不配得到任何好处。任何好事儿都不会发生在我的身上,如果有,那就是意外。

只有被父母重视的孩子才会得到其他人的重视。对于家里的几个孩子,家里的亲戚们也都拜高踩低。她们上赶着拍我爸妈的马屁,想着能从我家得到一些好处。

因为爸妈喜欢弟弟,从小这些亲戚见着我弟就开始各种夸赞,拉着弟弟坐在他们腿上:“你看这孩子,一看就聪明。将来啊,肯定能上个好大学。工作后,肯定能有一番成就。你们俩夫妻可真是好福气啊!”

然后他们再转向刚给他们端完茶的我:“这老二不太行啊,傻、笨,不是学习的料。再说了,女孩子上那么多学干什么。”

但从小到大,在学校里,所有老师都夸我聪明。当时我年纪小,不敢顶撞长辈。现在如果可以回到当初,我肯定会当场扇他们两巴掌。

但如这些心怀鬼胎的亲戚所说,我爸妈没有在学习上支持过我。高中时没有达到理想的分数我想复读,被拒绝了。

我妈说:“你能上这个大学已经很不错了。毕业后就算找不到工作,我们给你在批发市场开个小门脸做点小生意多好。要没本事儿的话,去电子厂工作也能养活你自己。”

果然,他们从来不会指望我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对于大学毕业的我,我只配在电子厂工作,甚至不配当一个文员。

所以后来我想出国留学,他们还是拒绝了。

我与姐姐的情谊,既复杂又纯粹。

我们这对亲姐妹,关系甚至比不上普通朋友。唯一将我们相连的,仅仅是那一脉相承的血脉。

那年我回家,与姐姐发生了争执。

当时,家里将我和姐姐安排在同一个房间。我一直保持写日记的习惯,那时流行带密码锁的日记本。

我也跟风买了一本,但这种日记本价格不菲,用完了之后囊中羞涩,便换了一本不带锁的普通日记本,继续我的日记生涯。

某日,我躺在床榻上小憩,半梦半醒间瞥见姐姐坐在桌边翻阅着什么。等我完全清醒,才意识到她正在偷窥我的日记。

她似乎没料到我会这么快醒来,还在津津乐道地翻阅我的日记。

我立刻从床上跳起,夺回日记本,当着她的面,一页一页地撕个粉碎。

“疯子!”姐姐毫无歉意地骂道。

“你才是疯子,你这是偷窥!”我毫不示弱地回击。

就这样,我们开始互相谩骂,直到把父母吵醒。

3

母亲走进房间,看到的是我姐衣冠楚楚地坐在椅子上,而我则是披头散发地站在桌边,气喘吁吁。

母亲不问青红皂白,也不听事情的来龙去脉。

她认定是我的错:“你这个从乡下来的丫头真不懂规矩。怎么一点礼貌都没有?不懂规矩,还出口成脏。你学学你姐,有点大家闺秀的风范,行不行?”

这是我和姐姐之间唯一的,也是最初的和最后的一次冲突。

自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和姐姐争吵过,不再与她争执,不再与她争夺。我不再关心,不再在乎,也无所谓了。

我也不期待能像其他亲姐妹那样,一起逛街,分享心事。我们就像是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年龄的差异,她去了高中、大学,我们一直没有机会在一起相处。

姐姐的人生,是在父母的安排下度过的。

姐姐毕业后,父母安排她去了我们家附近的一所小学当老师。那时我正在上大学,放假回家时,姐姐的小学还没放假。

姐姐需要上早晚自习,母亲担心天黑路上危险,让我陪着姐姐上下班。

但她工作了一段时间后,觉得自己脾气太暴躁,不适合当老师。于是她辞去了工作,父亲又安排她进了移动公司工作。

父亲说:“移动公司多好,在屋里办业务就行,风吹不着,雨淋不着。”

姐姐在移动公司工作后,只要我放假回家,母亲就继续让我陪姐姐上下班。不久后,姐姐在移动公司交了一个好朋友,是她的同事。

她邀请同事来我们家吃饭,吃完饭后,同事主动帮忙收拾碗筷去厨房。姐姐连忙阻止:“没事,你不用收拾这些。放着别管,我们家有专门的人收拾。”

没错,这个人指的就是我。

姐姐到了适婚年龄,依然是在父母的安排下相亲认识了结婚对象。婚事定下后,家里给姐姐在市里买了房子和车子。

因为工作的原因,姐姐也一直在娘家住着。

姐姐怀孕后,母亲觉得姐姐怀孕需要人照顾,姐姐就一直在家里住到生完孩子。

姐姐出院回家的那天,一家人围着婴儿车,欣喜地欢迎这个小家伙的到来。而我像个局外人一样,在围着婴儿车的人墙外默默地观察着。

“你姐现在还在坐月子,出了月子身子也还没恢复。接下来你就帮她带孩子吧。”母亲命令似的对我说。

我心里当然是不愿意:“我还得回去上学,又不待在家里。”

“你不是马上要放暑假了吗?”母亲不依不饶。

我没有说话,暑假期间我也没有回家,借口在外面找了一份暑假工才得以躲清闲,避免成为免费月嫂。

毕业后我去了外省工作,母亲偶尔给我打电话时,虚情假意地嘱咐道:“你在外面有什么事儿要联系我啊,有什么家里能帮上的就直说。”

但当我真的抱着希望联系他们之后,他们就会只会一味地指责我,认为都是我的问题。

金钱上的帮助我早就不奢望了,但他们甚至不会提供帮我解决问题的建议。

我真傻,怎么又被这种虚情假意给迷惑了呢?她从来不问我在外面房子住得还习惯吗?生活上还适应吗?却要装出一副关心我的样子。

母亲节时我给我妈发了条短信:【妈,母亲节快乐。】

我妈回了两个字:【同乐。】

她是不是把我当成已经结婚生子的大女儿了?不,在她心里,只有大女儿一个人是真正的女儿吧。

我当然也希望我妈会对我好,但现在爸妈年纪大了,我也不想再去计较这些了。

4

他们想要母慈子孝,尽享天伦。我可以演,演出一副母慈子孝的温馨场面。但尽管我多么努力地说服自己不在意,或装作不在意,他们随便一个动作、一句话,还是能令我感到失望。

姐姐结婚时,父母也为她准备了房子和车子。轮到弟弟大喜之日,他们同样如此。

当弟弟家添了新成员,我妈一个电话把我召回家:“家里添丁进口了,你也不回来瞧瞧。”

孩子还小,我真不知道送什么礼物合适。心想,不如见面时给孩子包个五百块的红包。

我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再转乘大巴,终于回到了老家。

长途跋涉回到家,我妈见到我,第一句话不是问我累不累,也不是问我吃过饭没,而是:“你给你侄子买了啥?”

“我啥也没买。”我有点赌气地回答。

“那你给钱吧。”她说完,立刻转身回到婴儿床边,开心地哄着小外孙。

回到老家后,我和弟弟都在省城工作。

过年后我们一起回省城,父母把我们送到家门口。

父母把弟弟的车后备箱塞得满满当当,除了自家腌制的咸菜,还有随处可见的牛奶、酸奶,锅碗瓢盆、毛巾。从吃的到用的,应有尽有。

给弟弟装完东西,我妈回头问我:“你要带个西瓜走吗?”

我当时既感到无语又觉得好笑,没有回答。

最后我妈也没给我那个西瓜,我还是空着手离开的。

出发时,我和弟弟坐在车里,我妈对坐在副驾驶的弟弟说:“你下了南站后,那边有个高速路口,把你姐放那儿就行。”

原来我也不配让弟弟送我到家,而是需要中途下车自己回家。

我爸也没有让弟弟送我回家的意思,但他还是稍微关心地问:“你在那边好打车吗?”

“打车有啥不好打的?现在网约车不是随时可以叫。快走吧,路上小心啊。”

不知道这句话是我妈对我俩说的,还是只对我弟说的。

其实我妈并不小气,但她的给予都是有条件的,需要我笑脸相迎,说得难听点,需要我求她。

但我就是这么个固执的性格,不想向他们低头。

到了十月份,家里的山楂树结果了。父母带着一筐山楂到弟弟家,顺便也叫我去弟弟家拿一些。

一家人吃完饭后去了商场,父母带着我,还有弟弟和弟妹去看车。

“你有啥想法吗?”我妈问我。

“我没想法,不敢想,也买不起。”我回答。

“你带点钱,带孩子们在外面玩那些小火车什么的吧。”

就这样,我妈把我支了出去。然后继续带着弟弟和弟妹看车,最后弟妹也选到了满意的车。

再后来,我就离开了这个家,出国留学了。

那年疫情肆虐时,我带着硕士学位回到了祖国。机票价格不菲,我在中转站被隔离了整整两周,接着又在市里的观察点待了一周,终于踏上了归乡之路。

当我抵达家门,迎接我的不是温暖的家宴,而是一间偏僻的小房间,那是三年未见的二女儿的家。

我下车后从后备箱拿出行李,只见母亲戴着口罩,手里拿着消毒液。

口罩遮住了她的表情,我猜不透她的眼神里是厌恶还是戒备,但肯定不是关心。

5

我心里嘀咕,有必要这么夸张吗?如果怕我传染,何必叫我回来?不是说一家人要团团圆圆,你一个人在外,父母多担心吗?

接到电话时,我还挺高兴,以为家里还是需要我的。

但有些东西,一开始就不存在,后来也不会有。父母的爱也是一样。

母亲往我身上喷酒精,然后冷冷地说:“伸手。”

接着又问:“你怎么胖成这样了?”

担心我传染家人,母亲在隔壁收拾了一间屋子,让我单独住,甚至不让我在自己家的浴室洗澡。

我像行尸走肉一样跟着母亲走进小屋,心情可以用“心如止水”来形容,仿佛自己是个旁观者。

“本来这间屋子是要贴封条的,你爸和办事处说了才没贴。但你没什么事就别出门了。你应该也没什么事吧。”母亲说完就关门出去了。

我环顾了一下屋子,发现打扫得很马虎,地板上有泥土的脚印,桌子上积了一层灰,我擦了两遍才干净。

从我回国下飞机开始,他们就知道我回来了。21天,难道不够打扫干净吗?

桌子上放着一个电磁炉和一个锅,锅里满是铁锈。可能是母亲怕我缺铁。

屋子角落有一箱矿泉水和一个写着“红烧牛肉面”的红色纸箱。

第二天,母亲给我带了生鸡蛋和黄瓜,说:“你就吃这些减减肥吧。”

接下来的几天,母亲中午做好饭后都会给我盛一碗,早饭喝牛奶,晚上不让我吃饭。

送饭时,母亲会从楼下“哒哒”地下来,敲敲门,我开一条缝接过饭。除此之外,母亲没再说话。

最难忍受的是,屋子里没有卫生间。

我家是个小四合院,一楼租给了商户,卫生间只能商户用,现在不属于我们家。母亲让我去隔壁楼的卫生间。

至于父亲,我在家隔离最后一天才见到他,他像陌生人一样打了个招呼:“回来了。”没有其他关心的话,也没问我在小屋里是否适应,好像我是今天才到家。

如果当初我没听姥姥和大姨的话,回家后没有乖乖做家务,没有让着姐姐弟弟,而是像个普通孩子一样生活,正常表达需求,会不会就不是现在这样?

但很快理智让我清醒。如果回到过去,估计还是一样的结果,不要再对这个家抱有任何幻想。

可以出门后,我迫不及待地想离开家,收拾好行李就开始找车。从家到省会的网约车要600块,但我毫不犹豫地付了钱上车。

这是我第三次离家。

因为我的大学同学和朋友们大多数都在省城,所以我暂时选择留在了这里。我和大学时期最铁的室友合租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还养了一只我在国外留学时领养的泰迪犬,我给它取了个名字叫“Happy”。

尽管我拥有硕士学位,但由于年纪稍大、体型问题和缺乏工作经验,我花了很长时间,投递了几十份简历,面试了十几家公司,才终于找到了一份薪水一般且每周只休息一天的工作。

但这并没有浇灭我的热情,反而像是希望的火花,我会不断地给它添油加醋,让这火花越烧越旺。

我立志要成为家里最有成就的孩子,不依赖父母安排工作和买房买车。我要过得比他们都要好。

我给自己设定的第一个目标是,为还在农村生活的大姨买一套县城的房子。

在省城正式工作的第一年,我没有主动联系家里,家里也没有联系我。

那一年,我努力工作,积累经验,抓住机会学习所有我能接触到的知识,为将来跳槽做准备。我也在努力减肥,不想再因为体型问题错失工作机会。

工作之余,周末有时间我就会和朋友们一起买菜做饭,吃完饭就带着我的小狗“开心”出去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