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诸葛亮北伐曹魏是公认的重头戏。自228年起至234年,诸葛亮连年对曹魏发动北伐战争,誓要兴复汉室。但令人不解的是,尽管每次北伐都以收复中原为目标,可诸葛亮并没有选择攻击曹魏的关中腹地,反而一直对陇右蛮荒之地用兵,这显然对曹魏的威胁不大,那诸葛亮为啥要这么做呢?
道理也很简单。从军事角度而言,诸葛亮总共统领的蜀军满打满算也就十万人,听着规模很大,但是由于蜀道艰难,后勤补给线很长,需要投入大量的士兵予以保障。所以,真正的战斗部队也就一半左右。就这点兵力,若是攻打关中的长安等重要城池,根本不现实。更何况,还要分出兵力来阻挡曹魏的援军,就更没有多少胜算了。虽说曹魏对蜀汉的北伐是采取守势,但架不住魏国军队规模大啊!超过四十万的正规军,再加上又是本土作战,还能动员老百姓协助守城,自然可以挡住蜀军。
对比之下,陇右地区却很好打,一来是守军不多,防守薄弱。自从夏侯渊攻占陇右地区后,曹魏对陇右的态度就很暧昧,虽说是自己的地盘,但是当地的粮食生产没办法支撑大规模驻军,只能依靠关中地区提供后勤,成本非常高。二来是陇右地区的住民以羌族等少数民族为主,本来就不怎么服从曹魏的管理,与其得不偿失耗费大量资源去建设陇右,还不如守好关中腹地划算。
对于诸葛亮来说,自然要避实击虚才是上策。更何况,蜀汉攻打陇右地区有个天然的优势,那就是当地的羌人对蜀汉将领马超非常推崇,称其为“神威天将军”。虽说诸葛亮北伐时马超已经去世,但是马氏家族的继任者马岱还随军出征,在当地依然有很高的威望。因此,每次诸葛亮对陇右用兵,当地人都暗中联络表示臣服蜀汉,哪怕是到了姜维时期,也发生过羌族部落主动向蜀汉投降的事儿。所以,既有局部的军事优势,又有不小的群众基础,肯定要首选攻打陇右地区。
再说,诸葛亮深知蜀军的短板在于机动性不足,因此将解决办法瞄向了陇右地区。具体来说,陇右虽然不产粮食,但是适合放牧跑马,连曹魏最为精锐的骑兵军团虎豹骑都以陇右战马为第一选择。若是能够夺占陇右,战马便可以装备给蜀军。等到训练精熟后,便能纵横疾驰在中原腹地,就算战事不利也能迅速撤退,不至于被敌军追上。从这个角度来说,失去陇右对于曹魏来说,也是很大的损失。
当然,还有一层不能明说的考虑是,诸葛亮本就想着将战火烧到陇右地区,以此让本就对曹魏不太满意的羌族部落再添怨恨。若是曹魏肯安抚,那必将消耗大量钱粮,这将是个无底洞。倘若曹魏不管,那陇右地区早晚人心浮动,蜀汉再来进攻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