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大财可富司机
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资本市场发生的事情,离谱到编剧都不敢这么写。
就像前几天司机写的《牛市里基金亏到只剩9分!大V最新回应来了!》净值1元的私募,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神运作,净值亏到0.0954元——这不是虚构剧情,而是“坚石大佳传奇1号”持有人的真实遭遇。
这件荒唐至极的事情被雪球网友“大佳割韭菜”曝光后,引发金融圈巨震。文章所指向的财经大V“大佳的投资笔记”,也火速行动:一边给雪球平台发律师函“维权”;一边抛出“自愿补偿协议”给持有人,试图平息怒火。
但纸包不住火,随着更多细节浮出水面,这起事件恐怕早已不是“业绩波动”那么简单,监管的目光或许已经盯上。
9月29日,“大佳的投资笔记”委托律师事务所发函给雪球平台称,“大佳割韭菜”的文章“持续传播已经严重损害了‘大佳的投资笔记’微信公众号的商业声誉与市场形象,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相关基金产品的发行与管理主体为具备资质的基金管理人,基金业绩波动是市场行为所致。‘大佳的投资笔记’公众号仅为信息展示平台,绝非基金发行或销售机构,与文章所述产品的盈亏无任何当选或事实上的因果关系,更不负有保障投资者收益的义务。”
要求雪球在收到“函后三日内删除‘大佳割韭菜’发布的两篇文章及全部评论内容”,同时对该账号采取禁言等必要处置措施。

律师函中写明“大佳的投资笔记”公号是做信息展示的,和司机前篇文章猜测的对上了:财经大V靠“高收益组合”吸粉,再用IP给私募“冠名”引流。毕竟“坚石大佳传奇1号”里的“大佳”二字,总不会是凭空出现的巧合。
律师函要求雪球3日内删帖禁言,但截至10月4日,“大佳割韭菜”的帖子仍在,转发超300次、评论2628条,热度丝毫未减。

另一边,大佳给持有人的“解决方案”也同步曝光。
10月2日,财经大V“表舅是养基大户”微博贴出了大佳对于持有人的“自愿补偿协议”。协议显示,补偿协议签署的主体是“深圳市大佳文化创新有限公司”,大佳文化创新自愿承诺对持有人进行补偿。补偿款来源于大佳文化创新的IP资产,包括“大佳的投资笔记”“大佳数据与策略中心”“大佳写字的地方”。补偿周期为六年,每年的3月、6月、9月和12月最后一个工作日之前。

熟悉的味道又来了!还记得司机前几天写的《魔幻!基金暴雷后卖“阴间资产”抵债!》吗?含德基金暴雷后给投资者画了“六年兑付”的大饼,结果经侦查明是非法集资,实控人跑路、高管失联,最后想用“6万个坟墓”抵账都成了骗局,投资者本金血本无归。

更让人费解的是:“大佳割韭菜”在帖子里透露,大佳的知识星球“大佳和他的朋友们”每年收入超600万,公众号还显摆“长线组合涨4.1倍”。赚钱像呼吸一样简单的大V,赔给持有人的钱为啥要拆成六年?是真没钱,还是在学含德基金“拖延战术”?
这份补偿协议,意外扒出了大佳的“自媒体帝国”。除了主号“大佳的投资笔记”,还有“大佳数据与策略中心”“大佳写字的地方”两个号,这两个帐号主体都是大佳文化创新。顺藤摸瓜,更多真相浮出水面。
主号“大佳的投资笔记”,文章作者是“皑大佳”,但他的过往并不简单。用这个名字检索能找到一篇旧文,当年还在力推他的前账号“皑大佳的游资之旅”,夸他是“打板低吸大神,一年两次翻倍”,还标榜“人品周正,从来不收费荐股,不消费粉丝,是一个非常棒的朋友。“

但点进二维码一看,这个账号早就因违反管理规定被停用了。原来,现在的“大佳”是换了马甲重新开张。

接着看另外两个微信公众号的主体大佳文化创新。司机在前一篇文章中写过,天眼查显示,大佳文化创新成立于2019年,注册资本100万元,法人潘露露,股东还有董浩田和潘伟。
上篇文章留言中有数位持有人称:“‘坚石大佳传奇1号’之前的基金经理就是董浩田,交易员是潘伟。大佳就是潘伟的笔名。基金净值只有0.4的时候就辞职,撇清关系了。”

如果持有人说的是真的,这哪里是“IP授权不严格”?分明是“自己人操盘、自己IP引流”的闭环套路。中国基金业协会官网显示,坚石大佳传奇1号的基金管理人深圳市前海坚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去年6月28日已被深圳证监局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同时,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坚石大佳传奇1号的存续规模已低于1000万。
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事件后的“市场反应”。按常理,出了这么大的事,大佳的自媒体该凉了吧?但事实是:微信公众号照更不误,知识星球“大佳和他的朋友们”不仅没凉,成员还从5400+涨到了5600+。据说每年的费用是1200元/人,这段时间又轻松入账了几十万!

更值得警惕的是,今年8月大佳文化创新刚备案了“大佳资讯”网站,首页赫然挂着某证券公司的开户广告。券商难道不知道这个IP背后的私募纠纷?监管早就明令禁止券商违规展业,这种合作一旦出问题,券商难逃连带责任。

目前,“大佳割韭菜”已经走了仲裁流程。但大V这边依旧岁月静好:一边用 六年补偿稳住持有人,一边靠星球和广告赚着钱。财经大V“表舅是养基大户”的吐槽一针见血:“用广告收入赔投资者,当做封口费,正儿八经签协议。如果监管还不行动,有点说不过去了,全程违规……”

事实上,大V“IP引流+私募挂钩”的模式不止这一家,此前司机写过很多财经大V用所谓的“高收益组合”当作引流的“样板田”,发行私募后业绩崩塌,给持有人造成了巨大损失。
这起事件的后续,司机也会持续盯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