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的夜幕,被巴基斯坦与阿富汗边境线上密集的炮火彻底撕裂。这一次,不再是零星的摩擦,而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全线出击。阿富汗塔利班的部队,如同出鞘的利刃,在长达10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多点开花,协同越境打击,甚至一度攻占了巴基斯坦军队的数个哨所。这场突如其来的猛烈攻势,其决心之大、协同之强,标志着地区局势的危险升级。
塔利班并非乌合之众,他们手中挥舞的,是2021年从阿富汗前政府军手中缴获的美式装备,从火炮、迫击炮到无人机,一应俱全。更令人震惊的是,他们的打击范围甚至延伸至巴基斯坦大城市拉合尔的上空。塔利班首次正式承认对袭击负责,并明确指出,这是对巴基斯坦空袭喀布尔、侵犯阿富汗主权的报复行动。这份声明,将两国之间长期潜藏的矛盾彻底摆上了台面。
然而,报复的借口之下,是早已埋下的引线。巴基斯坦长期以来一直指控阿富汗塔利班为“巴基斯坦塔利班运动”(巴塔)提供庇护所和训练场,而后者正是巴国内部安全的心腹大患。尽管塔利班方面一再否认,但巴方对其“窝藏恐怖分子”的指控从未停止。这场冲突的根源,是巴方对塔利班包庇“巴塔”的长期积怨,最终在近期找到了爆发的出口。
那么,是什么成为了点燃这根引线的导火索?答案或许在新德里。就在冲突爆发之际,阿富汗塔利班政府的外长正在对印度进行为期6天的访问。双方发表了一份措辞惊人的联合声明,塔利班不仅公开支持印度对克什米尔的全部主权,更将巴基斯坦境内的恐怖袭击归咎于其“内部问题”。这份被外界视为“地缘政治投名状”的声明,彻底激怒了伊斯兰堡,随后的边境全线激战,便是对此最直接的回应。
这一变故,让本就复杂的地区安全局势更添变数。就在不久前,中国还曾召集这两个邻居,共同商议反对美国重返巴格拉姆空军基地的事宜,一度展现出某种程度的战略协同。这场突如其来的冲突,无情地揭示了在共同的外部压力下,地区国家内部脆弱的平衡与深刻的利益分歧。
从更宏大的视角看,这已不仅仅是巴阿两国之间的双边冲突,而是一场牵动印、巴、阿、中、美多方利益的复杂棋局。塔利班在寻求国际承认的道路上,显然将印度视为一个重要的制衡力量。而印度,则乐于利用阿富汗这个“战略纵深”,来牵制其宿敌巴基斯坦。这场在邻国之间爆发的激烈冲突,其背后是大国博弈的影子,预示着我们周边的安全环境正变得愈发诡谲难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