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房子不管怎样小,在周围的房屋都是这样小的时候,它是能满足社会对住房的一切要求的。但是,一旦在这座小房子近旁耸立起一座宫殿,这座小房子就缩成可怜的茅舍模样了。
(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马恩选集》.第一卷.)
房子虽小,可如果都是小房子,人们也不在意;但是,如果小房子旁边建起一所富丽堂皇的宫殿,这样,人们就在意小房子的不好了。
所以,社会的情况,是“相比”的。人们如果都很穷,那谁也不会太在意;如果一个人突然“富了”,富可敌国、富得流油,可其他人仍穷,这样,就是个社会对比问题了。
同样,一群人、一个群体,都是普通人,那也算不了什么;但是,其中一个成功了,可其他人仍旧是普通人,这样,就发生对比性了。
资本主义生产的趋势,就是“两极分化”、贫富差距;有钱人越来越有钱,普通人越来越穷。
有钱人是怎么变成有钱人的?原因是很多的,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对工人的剥削、压迫。
另一部分人、恰恰是“工人”,所以,工人只有被剥削的“份”,一生的收入早已被设计好了,就是那点钱,只会少、不会多。
加上富人掌握了资本、资源,“长袖善舞,多财善贾”,富人会越来越富,工人一辈子就那点收入,如同设置好了“收入天花板”、不会超过那个限度的。
这样,社会就发生了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人们自身觉得不公平,一些知识分子也“看不惯”,所以,提出“均贫富、等贵贱”,还有因此爆发起义革命。
这个现象,古代就有了,许多人关注这个问题,比如孔子,他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一直到近代,马克思、恩格斯总结提出“社会主义”,要求“社会主义人人平等”、“一大二公”等等。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革命风暴。
但是,公平是应该公平,然不能否定个别人的努力。假如一群人,大部分人都很懒、得过且过,整天浑浑噩噩混日子;其中有个别人,他们努力、奋斗,勤俭持家、发家致富,成了“富人”。这样,难道就否定他们的奋斗?说是“不应该”?
所以,就像俗话说的“五个手指不一样齐”,社会里的人群,发生“等级差异”,是再正常不过了。因为不可能人和人的“财富、收入”都是一模一样,现实都是“此山高,那山低”,必然存在“高低起伏”。
然而,如果一个学生刻苦学习,考到了高分;另一个学生,不好好学习,考了低分;但是,那个学生父母是农民工人,学校就把他的成绩“捏造”低;这个学生父母是官员、富商,学校就将他的成绩“捏造”高。
这样,努力没有回报;谁会去奋斗、吃苦?
所以,应该确保公平、正义、合情、合理,给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一个舞台、平台,让他们尽情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而且,“规则”是公平的、一视同仁的,不是依靠父辈、背景、家庭出身。这样,就看谁努力、还是不努力。
过一个时期,不论是“小房子”还是“宫殿”,那就谁也怨不着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