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色列国防军在实战中大规模部署了多种人工智能装备,使战场成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前沿试验场”。本文聚焦于四类人工智能赋能装备——决策支持系统、单兵装备、巡飞弹/无人机和地面车辆,梳理了其在现代战争中的运用,探讨了其对优化目标识别精度、提升作战效能和降低作战人员风险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以色列,人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单兵装备,无人机,无人车

(图片来源于Future Center网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决策支持系统1.“薰衣草”
“薰衣草”(Lavender)是以色列国防军在2023年10月至今的加沙军事行动中使用的人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能够通过分析多源情报数据,识别并推荐可能与哈马斯或其他武装组织有关联的巴勒斯坦人作为潜在打击目标。该系统由以色列精锐情报单位8200部队开发,旨在应对高强度战场环境下海量信息的处理,辅助军方进行目标筛选。据报道,仅在冲突爆发后六周内,“薰衣草”就标记了约3.7万个潜在目标,涵盖从高级到低阶的各类武装人员。
“薰衣草”整合地理空间情报、信号情报、人力情报及开源信息,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分析个体行为模式与通讯特征,并为每个目标生成1至100的“可能性评分”,以评估其与武装组织的关联程度。

图1.“薰衣草”系统进行人员识别采用的五大基础数据(图片来源于土耳其SETA智库网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然而,“薰衣草”存在约10%的错误率,这意味着大量目标建议中有相当一部分可能是被错误标记的平民。此外,“薰衣草”常与名为“爸爸在哪儿?”(Where’s Daddy?)的追踪系统配合使用,后者用于监测“嫌疑人”是否返回住处,进而在目标进入住宅时引导军方发动攻击。
尽管以军声称所有目标均经人工审核,但有报道指出,审核过程极为仓促,有时仅用20秒即决定是否授权攻击,且审核内容可能仅限于确认性别,缺乏对真实身份与社会地位的充分考量。
2.“福音”
“福音”(Gospel)人工智能决策系统主要用于识别和标记可能被武装组织使用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以将其作为打击目标。与专注于人员识别的“薰衣草”不同,“福音”侧重于对物理空间进行目标化处理。它通过分析大量情报数据(包括图像、信号、地理信息等)来判断特定建筑是否被用于军事目的,如指挥中心、武器储存点或作战据点。
“福音”在设计上还具备计算预计平民伤亡的功能,即进行“附带伤害评估”(CDE)。系统会综合考量目标建筑物的结构特征、周边人口密度以及预计使用的武器类型等因素,估算每次攻击可能导致的平民死伤人数。这一功能在理论上可帮助军方在攻击决策中更好地遵循《国际人道法》的比例原则(IHL Principle of Proportionality),即在军事优势与平民伤亡之间进行权衡。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福音”面临诸多争议。有报道称,以军在行动中放宽了对平民伤亡的限制,甚至在追捕高级别哈马斯将领时,授权实施可能导致重大平民死亡的攻击。
3.“火力工厂”
“火力工厂”(Fire Factory)是一个由人工智能驱动的高度自动化目标处理和打击管理平台。该系统本身并非直接执行杀伤任务的武器,而是一个专注于统筹与优化打击流程的决策支持系统。
在接收来自“福音”等系统提供的原始目标信息后,“火力工厂”会对所有经批准的打击目标进行分析,生成能够最大化战术效果的攻击方案,具体包括计算所需弹药量、设定打击优先级等。随后,系统会综合目标位置、视线条件、打击有效性及可用弹药等多种因素,选定最佳进攻平台,并将空袭任务指令分配给相应的战斗机或无人机,同时制定空袭时间表。
借助“火力工厂”,以军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规模,高效执行空袭及其他火力打击任务。
单兵装备1.SMASH系列瞄准系统
在轻武器方面,以色列陆军通过列装智能瞄准镜,实现了步枪的智能化升级。智能射手公司(Smart Shooter)作为以色列陆军智能瞄准装备的核心供应商与关键技术支撑方,于2020年获得了美国国防部非常规战争技术支持局(IWTSD)的授权,为其“单兵武器优势压制光学瞄准镜”(IWOO)项目承担系统设计任务。这一合作里程碑不仅彰显了该公司的技术硬实力,更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度渗透至单兵作战系统,持续推动轻武器向精准化、智能化的方向演进。
智能射手公司研制的SMASH系列瞄准系统,依托源自火控光学技术的可变焦功能,能够自动完成弹道计算,实现对600米外目标的持续追踪与精确打击。该系统搭载先进的图像处理算法,可准确识别人员、车辆、无人机等不同类型目标,并具备同时追踪多个目标的能力,操作员可根据战术需要设定优先级并锁定关键目标。该系统采用开放式架构设计,能够与雷达及各类外部传感器无缝衔接,并灵活集成至多种作战平台。
SMASH瞄准系统分为手持式和遥控式。手持式专为单兵徒步作战而设计,可快速加装于步枪,能大幅提升单兵作战效率与目标命中率;遥控式则为一款重约15公斤的轻型遥控武器站(LRCWS),可在安全距离外操控,以打击地面及空中的静止或移动目标,适配多种载具平台。

图2.SMASH 2000L (3000)

图3.SMASH X4

图4.SMASH Hopper 5000
(图2、图3和图4均来源于智能射手公司官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ARCAS突击步枪作战应用系统
突击步枪作战应用系统(ARCAS)是以色列埃尔比特系统公司(Elbit Systems)研发的智能火控系统,依托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将传统突击步枪升级为数字化、网络化武器。

图5.ARCAS突击步枪作战应用系统(图片源于埃尔比特系统公司官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RCAS以武器瞄具为核心数据接收端,可将光学影像实时投射到目镜上,借助增强现实图层与数字显示界面,为士兵构建全方位的态势感知体系,从而提升目标锁定效率和瞄准精度。
ARCAS搭载的人工智能算法可实时解析环境数据,精准判定目标属性与所处方位,其显示界面能清晰标注战场敌我单位分布,结合自动威胁识别与视听预警功能,助力士兵在复杂战场环境中快速决策。

图6. ARCAS的智能导航、位移探测、弹道修正与距离测算数字显示界面(图片来源于埃尔比特系统公司官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RCAS不仅具备被动测距、自动弹道修正、火力点侦测、导航支持、拐角射击与腰际射击辅助等尖端功能,还集成了武器故障诊断、余弹统计及无实弹校枪等智能维护特性。通过对接战术指挥系统、战斗管理系统与侦察网络,ARCAS可实现单兵装备与作战体系的深度融合,全面增强士兵的杀伤效能、作战效率与生存概率。
巡飞弹/无人机凭借国防工业创新实力以及持续性、系统性的科研投入,以色列已确立了其在人工智能无人机研发领域的全球引领者地位。此类无人机依托先进算法实现实时数据分析与自主决策能力,大幅提升了以色列在应对非对称威胁时的作战效能,特别是在边境管控、侦察监视、目标定位、精准打击等任务中展现出快速响应与成本效益优势。
1.“哈洛普”
“哈洛普”(Harop)是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IAI)于21世纪初借鉴“哈比”(Harpy)反辐射无人机项目的成功经验研制的巡飞弹系统。该系统兼具无人机与导弹特征,具备猎杀无人舰艇、指挥哨所、后勤补给站、装甲车以及防空阵列等高价值军事目标的作战能力。

图7.“哈洛普”巡飞弹(图片来源于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官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哈洛普”搭载的光电导引头使其能在无预先情报支持的情况下执行长达9小时的持续侦察。在划定空域内自主完成目标搜寻、识别定位、攻击路径规划后,可选择任意方向以不同俯冲角度实施精确打击。
“哈洛普”采用“人在回路”远程操控设计,支持操作员实时监控任务进程并掌握中止权限。依托车载或舰载发射筒的部署方式,“哈洛普”可灵活适配各类地形与环境条件,具备较强的战场适应能力。
尽管“哈洛普”以操作员远程操控的“人在回路”模式为核心,但其融合了人工智能技术以增强作战效能:无人机能够通过分析雷达波自动识别并导向威胁,同时其光电传感器可将探测到的静态与移动目标反馈给操作员,由后者进行最终的目标筛选与打击决策,从而实现人工智能辅助与人类最终决断的协同。
2.“苍鹭”TP
“苍鹭”TP(Heron TP)是由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研发的战略级无人机,以人工智能辅助分析系统与高空长航时性能著称。该无人机搭载先进传感器系统,能够在复杂作战环境下实现高精度情报收集、目标侦测及监视任务,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图像与信号数据的实时处理,显著提升战场态势感知效率,为作战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苍鹭”TP具备多任务协同执行能力,可同时搭载多种任务载荷,最大承载重量超过1000公斤。其飞行高度可达13.7千米,能在商业航路以上空域持续作业超过30小时。该无人机满足STANAG 4671标准,与北约体系实现完全兼容,这使其特别适合参与多国联合军事行动。充裕的内部空间使其能够灵活配置不同任务所需的设备组合。

图8.“苍鹭”TP无人机(图片来源于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官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苍鹭”TP集成了自动滑行-起降系统(ATOL)和卫星通信装置,其航电系统采用冗余设计,能有效保障飞行和作战任务的稳定性,而全时域适应特性保证其在各类气象条件下均能保持战备状态。
目前该无人机已部署于以色列、德国等国家空军部队,其经过实战检验的作战性能和系统稳定性,使其在国际防务市场获得了广泛认可。2023年10月巴以冲突爆发后,以军密集运用“苍鹭”TP执行侦察、监视任务。在发动地面攻势之前,该无人机通过持续空中巡航获取关键情报,其人工智能飞控系统在低能见度、高风险环境中展现出卓越的实时应变能力,为以军地面部队的作战行动提供了重要支持。
3.“罗特姆”
“罗特姆”(Rotem)是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研制的高机动性便携式无人机,也是该公司巡飞弹系统家族中尺寸最小的成员。该无人机的垂直起降(VTOL)能力和小体积使其能够满足城市和狭小空间的灵活部署需求。该无人机既可自主运行,也支持人工操控。

图9.“罗特姆”无人机(图片来源于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官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罗特姆”配备人工智能图像处理算法,能够以高精度完成目标探测与监视任务。借助自主运行能力,“罗特姆”可实时分析环境、评估威胁,并在关键时刻快速决断。在巴以冲突中,“罗特姆”与以色列国防军地面部队配合,执行区域监视、目标指示和精确打击任务,大幅提升以军在地面攻势中的步坦协同水平,为部队安全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4.“云雀”
“云雀”(Skylark)无人机是埃尔比特系统公司研制的一款轻型战术侦察平台。该无人机以其便携性著称,广泛列装于步兵和特种部队。

图10.“云雀”I-LEX无人机(图片来源于埃尔比特系统公司官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云雀”无人机拥有众多版本,包括“云雀”I、“云雀”I-LEX、“云雀”C、“云雀”II、“云雀”3、混动型“云雀”3等。这些无人机集成了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自主执行目标识别与监视任务,在减少人工操作的同时提升作业精度,最终通过强化作战人员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为其提供决策支持。在巴以冲突中,“云雀”无人机主要用于爆炸物、伏击点和路障排查以及地道口监视等。
5.“赫尔墨斯”900
“赫尔墨斯”900(Hermes 900)无人机是埃尔比特系统公司研制的中空长航时无人机,具备全自主飞行和智能任务规划能力。该无人机集成了光电/红外摄像头与合成孔径雷达,可实现昼夜全天候作战,即使在恶劣天气条件下仍能采集高分辨率影像。其人工智能算法在目标探测与追踪方面拥有卓越精度,通过实时数据分析为地面部队提供决策支持。

图11.“赫尔墨斯”900无人机(图片来源于埃尔比特系统公司官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为“赫尔墨斯”450(Hermes 450)的升级型号,“赫尔墨斯”900采用多载荷模块化设计,翼展15米,最大起飞重量970公斤,有效载荷达300公斤。其续航时间达30小时,实用升限9100米,主要承担战术侦察、通信中继等任务。可配置载荷包括电子情报收集装置、电子战设备、高光谱传感器、地面移动目标指示器等。
6.“长钉萤火虫”
“长钉萤火虫”(Spike Firefly)属于以色列拉斐尔公司(Rafael)“长钉”系列精确制导武器。这款具备垂直起降功能的无人机配备红外与光电双追踪系统,结合智能环境分析能力,能在复杂战场环境中自主优化航迹,精准穿越狭窄空间对隐蔽目标实施清除。

图12.“长钉萤火虫”无人机(图片来源于Jerusalem Post网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款仅重3公斤的智能“察打一体”平台搭载350克全向杀伤战斗部,采用电池供电,正常飞行时间为15分钟,在侦察模式下可用一块额外电池替换战斗部,从而将飞行时间延长至30分钟,在城市环境和野外开阔地的作战半径分别为500米和1000米,飞行速度为60公里/小时,攻击目标时的最大俯冲速度可达70公里/小时。通过人工智能驱动的飞控和目标识别系统,它能够独立完成从侦测、追踪到打击的全流程任务。
“长钉萤火虫”无人机具备航点自主巡航与视频导航两种操控模式。视频导航模式允许操作员通过触控视频画面实时指引航向。锁定目标后,无人机可持续保持追踪状态,操作员可在最终攻击指令下达前的任意时刻将其召回。
地面车辆1.梅卡瓦Mk.4“巴拉克”
梅卡瓦Mk.4“巴拉克”(Merkava Mk.4 Barak)主战坦克融合了人工智能系统、先进传感器与虚拟现实技术,既拥有强大的火力配置(120毫米滑膛炮),又以高度集成的信息处理能力为士兵在现代战场上作战创造了新视角。

图13.梅卡瓦Mk.4“巴拉克”坦克(图片来源于Wikimedia Commons网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态势感知方面,梅卡瓦Mk.4“巴拉克”配备的“铁视”(Iron Vision)系统可为乘员提供360°全景视野。该系统借鉴了战斗机的头盔显示(HMD)理念,将真实的战场视频信息与数字数据叠加显示,为乘员创建数字化的视觉环境,使指挥官能够实时透视车体内外环境,在城镇战等复杂场景中迅速识别威胁并加速决策流程。此外,该坦克的人工智能目标探测系统能够同时处理来自坦克传感器及外部信息源的多源数据,通过先进算法自动完成目标锁定、识别、分类与威胁等级排序等任务。
在防御方面,梅卡瓦Mk.4“巴拉克”搭载了“战利品”(Trophy)主动防护系统(APS),可有效抵御反坦克导弹与火箭推进榴弹。同时,坦克还配备了专门针对空中威胁的智能防御系统,结合车身电子设备与传感器网络,为乘员构建起全方位的防护体系。
2.“美洲虎”
“美洲虎”(Jaguar)无人车由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旗下的埃尔塔系统公司(ELTA Systems)研发。该装备主要应用于边境安防与侦察任务,搭载先进人工智能系统,同时配备一挺7.62毫米FN MAG机枪,武器系统集成在以色列通用机器人公司(General Robotics)制造的“比特犬”(Pitbull)遥控武器站上。

图14.“美洲虎”无人车(图片来源于Shephard Media网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美洲虎”具备高度自主行动能力,在任务中可自主扫描环境、感知周边障碍与各类风险威胁,同时能自主规划行进路线,精准抵近目标区域。依托高灵敏度传感器,“美洲虎”可在浓雾、沙尘等恶劣天气条件下稳定运行。其搭载的高分辨率摄像头与热成像系统,进一步支持全天候昼夜行动。
“美洲虎”依靠人工智能系统自主执行大部分侦察任务和瞄准操作。在发现潜在威胁后,其会向指挥中心实时回传数据,由操作员决定是否下达攻击指令。
“美洲虎”还拥有多项实用化自主功能:任务期间,系统会自动监测能量储备,需补充能量时可自行前往充电站完成自主充电;内置的禁用装置,会在装备被敌方捕获后自动激活,防止敏感部件被窃取,也可向无人机传输精确位置,引导其实施空袭销毁。
3.IRIS
智能个体机器人系统(IRIS)是由以色列Roboteam公司开发的超轻型、模块化无人车,用于在复杂环境下支援作战人员执行情报、监视与侦察任务。
凭借轻巧的机身,IRIS可在崎岖地带、地道等通行受限的区域灵活部署。其模块化架构支持根据任务需求调整配置,可集成多种传感器、摄像设备与通信装置。系统自带的高清摄像头支持90°翻转与变焦功能,配合红外LED照明系统,可实现昼夜作业能力。

图15. IRIS无人车(图片来源于Guardian Defense & Homeland Security网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IRIS融合了人工智能传感技术与自主移动能力,可在无需操作员干预的情况下主动规避障碍,实现从抵达目标区域到任务完成后自主返回的全流程自动化。该系统还搭载机械臂与钩爪装置,以便在狭窄空间行进过程中移除障碍物。
依靠高精度目标识别与威胁判别能力,IRIS可即时分析和回传自身收集到的音视频数据,并依托人工智能决策支持技术为操作员提供行动建议。该系统采用的ROCU-7控制单元可在安卓设备上运行,并支持IP加密的MESH通信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