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宗馥莉辞任背后:娃哈哈的传承困局与破局尝试

文|杨海涛(潜能训练导师)宗馥莉辞去娃哈哈集团法人代表、董事及董事长职务的消息,为这家老牌饮料巨头的传承故事写下转折注脚

文|杨海涛(潜能训练导师)

宗馥莉辞去娃哈哈集团法人代表、董事及董事长职务的消息,为这家老牌饮料巨头的传承故事写下转折注脚。这场看似突然的离职,实则是商标争议、股权博弈与管理冲突多重矛盾交织的必然结果,更折射出中国民营企业接班潮中的典型困境。

商标使用权争议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娃哈哈现行股权架构下,“娃哈哈”商标使用需全体股东一致同意,这一规则为品牌运营设下刚性约束。而宗馥莉主导其控制的“宏胜系”企业推进新品牌“娃小宗”,并被指存在转移集团资源却未支付商标费用的“不合规”操作。当“娃哈哈”商标使用的法律风险持续暴露,股东间的信任裂痕已难以弥合,辞职成为化解矛盾的现实选择。

复杂的股权制衡格局则构成了深层制度障碍。目前娃哈哈形成国资持股46%、宗馥莉持股29.4%、职工持股会持股24.6%的三方格局,国资作为第一大股东对稳定的诉求与宗馥莉的改革意图存在天然张力。宗庆后在世时的个人权威能平衡各方利益,而宗馥莉推动的人事改革、数字化布局乃至上市计划,既触动了老员工与职工股东的利益,也与国资的稳健偏好相悖,这种制衡最终演变为改革阻力。

家族内部的遗产纠纷进一步加剧了治理困境。宗庆后百亿遗产的争夺已进入司法程序,香港高等法院驳回宗馥莉相关上诉的判决,不仅冻结了核心资产,更暴露了家族内部的信任危机。在外部股东质疑与内部家族矛盾的双重夹击下,宗馥莉的管理权威持续被削弱,履职空间不断压缩。

从行业视角看,这场离职亦是新旧管理理念碰撞的产物。宗馥莉的西式“结果导向”管理与娃哈哈传统“家文化”格格不入,铁腕改革引发老员工不满,而“娃小宗”品牌因“山寨感”遭遇市场冷遇,进一步动摇了其管理根基。

宗馥莉转投“娃小宗”的选择,看似退守实则是另一种破局。脱离娃哈哈的股权束缚后,她可自主推进品牌战略,此前铺垫的渠道与生产资源或能焕发新活力。而娃哈哈则面临失去改革推动者的挑战,如何在三方利益中寻找新平衡成为关键。

这场风波没有绝对赢家,但为民营企业传承提供了镜鉴:股权架构的提前规划、品牌资产的清晰界定、管理理念的平滑过渡,缺一不可。娃哈哈的故事尚未落幕,但其折射的传承命题,将持续引发中国企业界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