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民间故事:谁偷走了渭水河的月亮?

“咦?渭水河的月亮咋剩半个了?!”打更的老李头敲着梆子,嗓子抖得比锣还颤。半夜的冷风一吹,河面那豁口像被狗啃了,亮得惨白

“咦?渭水河的月亮咋剩半个了?!”

打更的老李头敲着梆子,嗓子抖得比锣还颤。

半夜的冷风一吹,河面那豁口像被狗啃了,亮得惨白。

村里老人说,这是“天狗食月”,可老李头分明瞅见,月光里闪过一道金影,三尖两刃刀似的,劈开水皮直奔南岸的破庙。

南岸的庙早塌了半截,供的是谁没人说得清。

只有个疯癫癫的乞丐扎根在这儿,白天啃冷馍,晚上对着供台嘀咕。

可那天夜里,乞丐突然清了清嗓子,声音亮得吓人:“杨戬,你欠渭水的人情,该还了。”

话音没落,供台上的泥皮“哗啦”掉下一块,露出里头暗金色的神像,三只眼,手托山,不是二郎真君是谁?

神像的眼睛“咔”地转了一下,像在笑,又像在哭。

庙外,渭水“咕嘟咕嘟”冒泡,一条银鳞大鱼跃出水面,肚皮上钉着半截孔雀翎,绿得发乌。

第二天,村里炸了锅。

打渔的赵老三哭嚎着,说他昨夜撒网,网到一条“会说话的娃娃鱼”,鱼张嘴就喊:“别让孔宣拔毛!别让孔宣拔毛!”

喊完就翻肚了,鱼肚子剖开,里头掉出个小铜镜,照谁谁变鸟脸。

赵老三的婆娘当场吓晕,醒来就念叨:“孔雀成精了,要收百鸟魂,补月亮!”

没人信,直到收麦的田小六在河滩上踩到一片金羽毛。

羽毛一沾地,“呼啦啦”飞出七只黑老鸹,排成个“债”字,啄得他满头包。

老鸹飞走,地上显出两行歪歪扭扭的字:“三尖刀,孔雀屏,欠命的偿命,欠月的还月。”

村里最精的算盘张把羽毛抢回家,夜里就做了个梦。

梦里,一个三只眼的男人站在渭水中央,脚下踩着一条血淋淋的孔雀脊梁。

男人说:“我杨戬封得住哮天犬,却封不住人心。五百年前,我借渭水洗刀,溅瞎了孔宣一只眼。如今他借月还魂,要拉全渭水陪葬。”

算盘张吓得尿了炕,天亮就扛着羽毛去找老李头,俩老货一合计:得找“活人祭”。

活人祭,祭的是“忘恩负义”。

老李头想起一个人,南岸的乞丐。

那乞丐本不疯,十年前是渭水最好的船把式,外号“浪里白条”。

那年发大水,他驾船救下三十七口,却独独没救起自己的闺女。

闺女叫小满,生得俊,爱唱《走西口》。洪水卷走她时,手里还攥着根孔雀羽毛,说是“要变鸟,飞到天上看爹”。

打那后,船把式就疯了,船也劈了当柴烧,只剩个船头雕的“杨”字,如今还挂在他腰上。

老李头和算盘张拖着乞丐到河边,月亮又被啃去一块,像被豁了牙的馍。

乞丐突然不疯了,他摸着“杨”字木雕,咧嘴笑:“我闺女没死,在月亮里缝嫁衣哩。”

说完,他一头扎进渭水,没溅起一滴水花。

水面“咔啦啦”结冰,冰下浮起个巨大的孔雀影,尾屏缺了七根,正正对应那七只老鸹。

冰裂了,杨戬的金甲影像站在浪尖,手里提着颗血淋淋的鸟头,却是他自己的,三只眼,眼珠子还在转。

他对着岸边的村民叹气:“我斩了孔宣,也斩了我自己。五百年前,我借渭水洗刀,洗的是私心;五百年后,孔宣借月讨债,讨的是人心。”

话音落,金甲碎成万点萤火,萤火拼成个小姑娘的脸,冲众人喊:“爹!别欠账!”

冰化了,渭水恢复如初,月亮圆得吓人,像一面照妖镜。

村民们这才发现,自己脚下踩着一圈金羽毛,每根羽毛上都刻着名字,老李头、算盘张、赵老三……

全是这些年偷过渭水鱼、砍过岸柳、往河里倒过污水的。

羽毛“嗖”地飞起,扎进每个人的心口,却一滴血没流,只留个小疤,形状像艘小船。

乞丐再没浮上来。

第二年清明,渭水南岸长出棵歪脖子柳树,树杈上缠着根孔雀翎,树下常有人听见小姑娘唱歌:“走西口,走西口,欠了河水要还舟……”

村里自此立了个规矩:每年中秋,家家蒸“月亮馍”,馍上插三根孔雀羽,第一口扔进渭水,谁偷懒,夜里准做噩梦,梦见自己变成鸟,被三尖刀追着拔毛。

老李头后来常说:“神仙打架,打的是人的账。咱渭水人欠的,哪是鱼虾,是良心。”

他死后,坟头老有只独眼老鸹蹲着,不叫,只盯着河。

有人靠近,它就飞起,翅膀上闪过一行字:“别学杨戬,别学孔宣,学小满,把债当歌咽进肚,把恩当船划回水。”

故事到这儿,您该问了:那月亮到底谁补的?

说实话,没人看见。

只记得乞丐跳水那晚,有个穿绿袍的影子在岸边哭,哭一声,月亮亮一分;哭七声,孔雀翎掉七根。

影子是谁?

您得空去渭水南岸,折根柳枝敲敲冰,听那回声,像不像小姑娘在笑:“爹!船来喽!”(民间故事:谁偷走了渭水河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