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手机设计愈发趋同,曲面屏、巨型影像模组扎堆的时代,回头翻看五年前的机型列表,索尼 Xperia 1 II 反而像一颗被时光擦亮的 “遗珠”,越品越戳中人心,它没跟风做刘海或挖孔屏,而是死磕真全面屏的对称美学。

当年它或许因系统体验、品牌策略等原因没能成为爆款,但放到今天再看,这份不向流量妥协的设计坚持,反而比很多新机的 “套路化颜值” 更有辨识度 —— 这种跨越五年仍能 “吊打一片” 的设计生命力,大概就是让人忍不住 “泪目” 的底气。(做个锤子?)

跟现在的手机比,这块 6.5 英寸的 4K OLED 屏,观感是真的舒服。21:9 的超宽比例非常适合看片,毕竟这比例和大部分影视资源的原生比例能完美对上,不用裁画面也不用留黑边。4K 分辨率铺满整个屏幕的视觉冲击,对比如今观影带黑边的 1.5K 屏,谁的视觉爽感更足,其实挺明显的。

屏幕还用上了索尼电视那边的 X1 ™影像处理技术,开大师模式的时候能调出 10bit 色深,还兼容 BT.2020 色域,画面呈现上确实够专业。而且也能自定义白平衡,索尼还给了好几种专业影像规格白平衡,像 D50、D55、D61、D65 这些都有。

背面延续经典的索尼设计风格,机身厚度仅**「7.9mm」**,套上手机壳,几乎感觉不到摄像头的凸起。即便放在当年,这三颗摄像头的素质也相当不错:分别是 1200 万像素 24mm 主摄、1200 万像素 16mm 超广角,以及同样为 1200 万像素的 70mm 长焦;其中主摄与长焦均配备 OIS 光学防抖。

除此之外,马克兔 2 搭载了**「蔡司 T * 镀膜」**,可有效减少光线反射,同时抑制高光、削弱炫光,提升画面纯净度。镜头模组内还隐藏一颗 3D iToF 镜头,主打人与动物眼部对焦功能,支持每秒 20 张自动对焦连拍,以及每秒 60 次自动对焦运算。

侧边指纹解锁其实熊猫个人觉得特别好用,不过误触的情况确实存在。至于专门的拍照与对焦按键,懂的都懂,这也是索尼的经典设计了,不用多解释,遥遥领先。

实测充电功率大概 10-15W,不过它电池本身也不算大,全新机也就 3800mAh 上下。我手里这台用久了,实际容量只剩 3000mAh 左右,充满一次差不多要将近一个小时。单看 B 站的话,能亮屏 6 小时左右,不过这是熊猫提前优化过系统的表现。这个续航拿来当影视娱乐的备用机,其实也够使了。

2020 年那会儿,大部分品牌早就把 “外星科技” 3.5mm 耳机孔给砍了,索尼倒是还坚持保留着。不过它并没有配单独的解码芯片,所以推力确实一般 —— 想推个阻抗稍微大点儿的耳机都挺费劲,但话说回来,有总比没有强啊。

不过虽说没有单独的解码芯片,但这手机的正面双扬声器是真舒服!听感比现在不少手机好太多,就算跟我手里的几款旗舰比也丝毫不差。再加上索尼音频部门的调音,还有内置的 EQ 调节功能,实用性和易用性都特别不错。

配置方面,要是不玩大型游戏,高通骁龙 865 用在索尼这种类原生系统上其实也够用。不过熊猫手里这台是日版,需要折腾。但说实话,索尼系统的易用性确实不如国产定制系统 —— 虽说流畅是真流畅,可好多实用功能都没有,连桌面都丑得有够出奇的。但话说回来,换个桌面再折腾折腾,用着也还蛮不错的。

测了测英雄联盟手游,画质、特效都拉满的情况下,大乱斗模式里大部分时候能稳在 60 帧左右。不过偶尔会有点掉帧,尤其打开商店的时候会明显点。之所以一直是 60 帧,也因为这手机最高就支持 60 帧显示,想高也高不上去。

最后影响方面其实没啥说头,在当年或许它还有能力和其他品牌板板手腕,但拿到现在能肉眼可见的感受到非常糊,特别是在光线差的情况下。不过有一说一,每秒20张的连拍,让我有种按相机快门的感觉,很爽!!!

最后,如果能低于300元拿下,那我觉得这手机还是非常不错的,但索尼的机子懂得都懂,换成其他品牌,300-500什么8gen1甚至8gen2的机器都能淘到,但在索尼这里不行,不推荐大家专门去购置,捡漏倒是可以。
以上便是本次分享的全部内容了,如果你觉得还算有趣或者对你有所帮助,不妨点赞收藏,最后也希望能得到你的关注,咱们下期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