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惯子如杀子”,这话在豪门家庭教育里,有时更显沉重。手握资源、能为子女铺就坦途,少了恰当的引导,也可能养出让父母忧心的孩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向太近期的一段视频,把这份豪门育儿的无奈摊在了大众面前。 10月14日,向太在个人社交账号发布一段6分钟长的视频。视频打破多年来对小儿子向佑的“沉默”。提起这个儿子,向太直言“是我一生的痛”。向太无奈承认“慈母多败儿”这话,在自己身上应验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家对向家的两个儿子并不陌生。关注度大多集中在大儿子向佐身上。向佐偶尔行事偏“抽象”,品行常被人夸赞,事业稳步推进,家庭也美满。向太常主动在社交平台分享他和儿媳郭碧婷的日常,言语间满是自豪。小儿子向佑,成了向太不愿多提的存在。评论区里“为何不提向佑”的留言越来越多,向太终于愿意开口。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向太的讲述里,向佑和向佐走了两条完全相反的路。向太坦言,从小对两个儿子没有偏袒。只要是他们想学的、想要的,都会尽全力给更好的。向佐总能踏实做好。向佑总爱“搞事情”。向太曾带向佑去看心理医生。才知道儿子心里一直觉得“父母偏心向佐”——哪怕能做好的事,向佑也会故意搞砸,只为吸引父母的注意。这份早早就埋下的逆反心理,让向太至今不解。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向佑暴躁的脾气,更让向太头疼。向太没有回避儿子的过往,直接承认向佑曾因殴打出租车司机引发纠纷,终被判入狱6个月。“他的脾气根本控制不住,跟向佐比起来,太不让人省心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向太的语气里满是无奈。两人在英国读书时的细节,透着鲜明对比:向佐每月话费仅2000元,总主动给家里打电话;向佑同期话费高达2万元,偏偏不主动联系家人。这让向太至今疑惑“他的电话都打给了谁”。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向太并非没发现向佑的闪光点。向佑在绘画上很有天赋,曾为一位女友创作作品集,对方凭此成功考入英国圣马丁艺术学院。向太当时特别支持,告诉向佑“只要你想考,物质上不用愁”。向佑直接拒绝了母亲的期盼。后来向佑说想创业,向太也全力支持,从宠物店到餐厅,资金从不短缺。每次都以血本无归收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让向太吃惊的是,向佑出狱后,竟说自己在狱中认识了上海的富豪,要去和对方谈生意——“就连我和华强,都未必能轻易和那些人谈合作,他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次次失望后,向华强夫妇对向佑没了办法。终究是自己的孩子,看着他没钱,还是狠不下心。久而久之,只要向佑开口要钱,向太大多会满足。向佑只有拿钱时会听几句劝告,钱一到手就抛到脑后。后来更是变本加厉,只要父母不给钱,就以“出去找别人借”相威胁。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向华强夫妇心疼儿子,只能一次次妥协。 视频最后,向太满是后悔:“早知道今天这样,当初就该让他像向佐一样,多吃点苦,多经历点挫折。”向太借着自己的经历告诫所有人:“不要溺爱孩子,光给物质没用,得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然最后苦的还是父母。”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段坦诚的讲述里,没有豪门的光鲜,只有一位母亲面对“不成器”儿子的无奈与牵挂。家庭教育里,“懂分寸”比“给资源”更重要。 从向太谈向佑的这件事里,能清晰看到“溺爱”对成长的反噬——它不是“给资源”的问题,而是“失底线”“缺挫折”的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向太看似“一碗水端平”地给物质,却没给向佑立住“责任边界”:要钱就给、失败就兜底,让他既没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比如放弃绘画天赋、创业亏),也没认清现实规则(比如误以为能轻易对接超等资源),最后才养成“威胁索求的依赖心理。
信息来源: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