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梁世杰:莫让仪器“绑架”了健康

在这科技如脱缰野马般狂奔的时代,医疗领域也被裹挟着大步向前,“CT”“B超”这些先进仪器,就像医疗江湖里的“新贵”,一跃

在这科技如脱缰野马般狂奔的时代,医疗领域也被裹挟着大步向前,“CT”“B超”这些先进仪器,就像医疗江湖里的“新贵”,一跃成了诊病化验的“香饽饽”。如今,有病去查,没病也查,仿佛不查就心里不踏实,好似漏掉了什么宝贝。年轻人查,小孩查,老弱病残更得查,甚至有人把测试器搬回家,测压计戴手上,心脏观测仪器背身上,美其名曰“二十四小时观测”,这架势,就好像人的身体得24小时都“晴空万里”,但凡有点“乌云遮日”“风吹草动”,就得被视为有病,活脱脱一群“测病狂”。

就说那甘肃某医院,从德国贷款1000多万欧元购置德国设备,还美其名曰中医现代化。这检测费贵得离谱,医院创收靠它,升级评估也靠它。可这背后呢,一是误导患者,二是给患者增添了沉重的消费负担。这就好比一个人,本来只是有点小感冒,却被这昂贵的仪器检查出一堆莫须有的毛病,吓得魂飞魄散,还得掏空腰包去治疗,这不是花钱买罪受嘛!

古人云:“人分高矮胖瘦,有老少之分,地区之差。”可不是嘛,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哪能有什么统一标准呢?就像《素问·示从容论》里说的:“年长求之于腑,年少求之于经,年壮求之于脏。”年长的人,身体机能下降,疾病多与腑相关;年少的人,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疾病多与经有关;年壮的人,身体强壮,疾病多与脏有关。这就好比不同季节的农作物,有不同的生长特点和需求,哪能用一种方法去种植和管理呢?

再看看欧洲人和中国人,欧洲人眼珠是灰的,中国人眼珠是黑的,这能拿统一标准去评判谁健康谁不健康吗?就好比不同品种的花,颜色、形状各异,各有各的美,哪能强行让它们都变成一个模样呢?完全用那些死的仪器去测动态中的有生命活力的人,这简直就是犯了形而下学的错误。

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测量工具,像尺、称、天平、放大镜等等,但这些可都是量静止物品的,也就是量“死物”的。桌椅板凳之类的,今天尺寸多少,明天还是多少,变化不会太大。可对于活物、活动的物体,那就只能代表当时当刻、当时地点、当事人所测的结论,过一时一刻都会作废。就像生长的树木、庄稼,活动的鸡鸭鹅狗,一天一个样,一分钟一个变化。而今天,我们却用仪器去测有生命的人体,单纯不加分析地作为得病、诊病、治病的依据,这不是犯了“盲人摸象”“刻舟求剑”的错误吗?

就说那肿瘤诊断、白血病诊断,还有什么“脑积水”“肾囊肿”,很多时候就是这些不求原因的仪器诊视之误。水动舟移,还能跳水捞剑吗?仪器检测出来的结果,就像那刻在船上的记号,船已经走了,水已经流了,还按照记号去找剑,这不是白费力气嘛!

我有个朋友,身体一直挺好,可有一次单位组织体检,用仪器一查,说是有“肾囊肿”。这朋友吓得脸色苍白,以为自己得了绝症,整天忧心忡忡,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后来又找了好几家医院复查,有的医生说没事,有的医生说观察观察。这朋友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最后,找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老中医把了把脉,看了看舌苔,问了问症状,说没什么大问题,就是有点肾虚,调理调理就好了。这朋友这才松了一口气,原来都是那仪器给闹的。

还有那些把仪器搬回家,二十四小时观测的人,就像给自己戴了一个无形的枷锁。身体稍微有点不舒服,就紧张得不行,以为自己得了什么大病。其实,人的身体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偶尔有点小故障、小异常是很正常的,就像汽车偶尔会有点抖动、有点异响,不一定就是大毛病。可这些人却被仪器牵着鼻子走,失去了对自身身体的正确判断。

朋友们啊,我们不能被这些仪器“绑架”了健康。指标检查要客观动态分析和参考,不能盲目迷信。我们要尊重身体的自然规律,相信自身的免疫力和调节能力。就像大自然有自己的节奏和规律,我们不能强行去改变它。让我们从这仪器的“迷障”中走出来,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健康,用科学的方法去维护健康,这才是真正的健康之道啊!愿我们都能三思而后行,莫让仪器毁了我们的健康生活。

作者简介:梁世杰 中医高年资主治医师,本科学历,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4年,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师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著名老中医陈勇,侍诊多载,深得器重,尽得真传!擅用“商汤经方分类疗法”、专病专方结合“焦树德学术思想”“关幼波十纲辨证”学术思想治疗疑难杂症为特色。现任北京树德堂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新3+3工程—焦树德门人(陈勇)传承工作站研究员,国际易联易学与养生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焦树德学术传承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文化研究会中医药慢病防治分会首批癌症领域入库专家。荣获2020年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仲景医学分会举办的第八届医圣仲景南阳论坛“经方名医”荣誉称号。2023年首届京津冀“扁鹊杯”燕赵医学研究主题征文优秀奖获得者。事迹入选《当代科学家》杂志、《中华英才》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