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超节点OS破局AI算力瓶颈,openEuler定义下一代操作系统

文/黄海峰的通信生活2025年11月14日至15日,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暨openEuler S

文/黄海峰的通信生活

2025年11月14日至15日,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暨openEuler Summit 2025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举行。本次大会由开放原子开源欧拉(OpenAtom openEuler,简称“开源欧拉”或“openEuler”)社区主办,并汇聚了院士、产业领袖及企业代表,共同探讨操作系统在AI时代的演进路径与生态共建。

开放原子开源欧拉委员会主席熊伟在主论坛发表主题演讲,宣布2025年openEuler新增装机量预计突破600万,并透露AMD正式加入成为社区捐赠人——至此,Intel、Arm、AMD三大主流芯片架构厂商首次齐聚中国开源社区。

熊伟在演讲中指出业界痛点:“以往不同节点的OS基于网络的资源互访,无法匹配CPU、内存的访问速度,形成了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却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而这一局面将被openEuler打破——12月底发布的24.03 LTS SP3版本将首次支持超节点,让跨节点资源像本地资源一样高效调度。

从生存成长到技术引领:openEuler的六年蜕变

从2019年开源至今,openEuler已从生存与成长阶段迈入技术引领新周期。截至目前,社区代码仓超过1.2万个,贡献单位达2136家,累计装机量突破千万套,成为中国服务器操作系统市场份额第一。

面向未来,openEuler提出了第二个五年计划:坚定拥抱超节点架构,引领AI时代操作系统创新,并持续推进全球化战略。2025年作为新五年的开局之年,openEuler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成为首个支持超节点的国产OS,预计全年新增装机量超600万,海外业务也取得实质性进展。

超节点OS:AI时代的操作系统“统一底座”

随着英伟达、AMD、华为等厂商在超节点架构上的持续投入,超节点已成为下一代算力的共识形态。

然而,硬件能力的爆发并不等同于效率的自动提升。“以往不同节点的OS基于网络的资源互访,无法匹配CPU、内存的访问速度,形成了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却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熊伟如此说道。

熊伟形象地比喻:超节点的高速互联总线是直道,而支持超节点的OS则是为所有邦国建立统一地址的关键,使得跨节点资源可以像本地资源一样被高效调度与借用。openEuler在24.03 LTS SP3版本中首次实现对超节点的支持,标志着其正式迈入“超节点OS”时代。

在架构设计上,openEuler超节点OS采用分层构建:池化底座,开放支持各类高速互联协议,实现DPU/SSU等设备池化;核心子系统,扩展Linux内核,实现异构融合内存、通信、虚拟化等能力;高阶服务,提供加速库、标准接口,支持快速部署与深度定制。

在实际场景中,该架构带来显著性能提升:数据库性能提升190%,虚拟机热迁移中断时长降至50ms,大模型推理TPOT<10ms,MoE预训练性能提升3倍,集群稳定运行时间从天级跃升至月级。

全栈AI与嵌入式:双轮驱动产业智能化

除了超节点OS,熊伟还重点介绍了openEuler在AI全栈与嵌入式领域的布局。

面向数据中心场景,openEuler联合伙伴推出开源AI全栈解决方案Intelligence BooM,支持微调、异构协同与生态扩展。目前已落地京东云云舰平台、宝德知识库一体机、华鲲振宇Copilot等场景,实现吞吐量提升60%、流程处理效率提升200%、故障率从周级降至天级。

在嵌入式与工控领域,openEuler通过MICA混合关键性部署框架,支持OpenAMP、JailHouse与XEN虚拟化,并集成轻量推理框架,推动AI下沉至边缘,目前已与南方电网、宝钢、菲尼克斯等企业合作,落地电鸿物联电力系统、柔性钢铁产线、vPLCnext柔性制造等标杆项目。

社区繁荣:从“开源共建”到“生态共荣”

在生态建设方面,openEuler开源6年来,社区已发展2136家贡献单位,并与15家海外基金会签署正式合作协议,标志着openEuler正在构建全球化的开源协作网络。

近期,社区迎来重要进展:AMD正式加入成为捐赠人,这意味着Intel、Arm、AMD三大主流芯片架构厂商均已齐聚openEuler社区。同时,神州数码、浪潮云等国内领军企业也作为新增伙伴捐赠人加入,将在AI、云原生等领域与社区深度合作。

在国际合作方面,openEuler与嵌入式技术基金会Zephyr达成合作,未来将在嵌入式领域展开技术共研;与LF AI&Data基金会签约,强化AI软件原生支持能力。

人才培养:点燃AI时代的“社区星火”

openEuler社区通过多元化的培养体系,正在构建面向未来的AI英才生态。

openEuler社区已与全球54个国家和地区的192所高校建立合作,通过“开源之夏”、ICT大赛、Hackathon等赛事活动,累计吸引20928名学子参与,获得149项大赛奖项。

更值得关注的是,社区成员已在OSDI、SOSP等顶级学术会议上发表33篇AI Infra论文,体现了openEuler在基础软件领域的学术影响力。

后记:openEuler从追赶者转向标准定义者

openEuler此次提出的“超节点OS”并非简单的性能升级,而是对AI时代算力架构的重新定义。它试图解决的是一个根本矛盾:如何在异构、分布式、超大规模算力环境中,实现“像一台计算机一样”的统一调度与资源效率。

熊伟的演讲透露出一个明确信号:openEuler已从追赶者转向标准定义者。其技术路径与生态打法,显示出中国开源系统在AI基础设施层的话语权争夺。

如果说过去六年是openEuler活下来的证明,那么未来五年,将是它能否走出去的关键——不仅是技术的输出,更是生态范式与架构理念的全球化渗透。

这条路不易,但值得所有中国开源人素履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