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祁驿 耿子腾 解元利 史歌 洪伊皖
当“史上最长黄金周”遇上“史上最多新能源车”,一场关于出行、能源和消费的宏大实验在长达八天的假期里席卷全国。数以亿计的中国家庭驾车驰骋在高速公路上,他们不仅勾勒出一幅活力奔涌的国民出行图景,更在“堵车与充电”的焦虑、“撞车与理赔”的插曲以及“买车与补贴”的狂欢中,亲身演绎了汽车行业变革浪潮下的百态人生。
堵车:提前上路的“大聪明”,全陷重围“提前三天出发,总能避开拥堵吧?”这曾是无数“老司机”深信不疑的黄金法则。然而,在2025年的十一假期,这条法则失效了。

9月28日,假期前最后一个工作日,全国多条高速主干线在午后就已提前“染红”。导航软件上,贯穿南北的京港澳、大广高速,连接东西的沪蓉、沈海高速,纷纷出现了超过十公里的深红色拥堵路段。许多自诩“大聪明”、选择提前错峰出行的车主们,绝望地发现他们与选择9月30日晚“正大光明”加入堵车大军的同事们,最终在高速上实现了“胜利会师”。

“原以为提前半天出发能抄近道,结果在高速上看了场日落。”9月30日下午3点,车主李先生驾驶一辆SUV驶入G4京港澳高速,本计划能连夜抵达武汉,却在出城段遭遇拥堵。据交通运输部预测,当日15:00-23:00,全国主要城市出城高速均现拥堵高峰,北京G6京藏、上海G60沪昆等路段车流密度达平日8倍。

这种“早走早堵”的魔幻场景在多地上演,车主王女士9月30日清晨6点出发,在G15沈海高速被堵3小时,“服务区厕所排到加油站,最后只能找应急车道解决”;G42沪蓉高速上,有司机干脆支起折叠桌打牌,“反正动不了,不如放松点”。数据显示,10月1日8:00-14:00迎来出行峰值,长三角G2京沪高速无锡段车速一度跌至每小时15公里。
充电:限充 80%还得排队,有人掉头找桩比堵车更让新能源车车主emo的是充电难。10月1日,从广州返程湖北的辰女士在湖南某服务区傻了眼,充电桩叫号已排到49号,而整个服务区仅有2个充电桩4个接口。“一辆车充40分钟,算下来要等3小时,我干脆在车里睡了一觉,醒来还没轮到。”
为提高流转效率,多地服务区启动“限充80%”规则。永州服务区工作人员透露,国庆期间每车充电限时半小时,“确保电量够到下一站就行,不然后面的人根本排不上”。

在充电资源最紧张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一些大型服务区甚至推出了“充电排队叫号系统”。车主扫码取号后,可在车内通过小程序实时查看排队进度,仿佛在高速上“下馆子”。更有甚者,由于服务区入口被等待进场的车辆彻底堵死,一些导航App开始主动推送“前方服务区饱和建议,请于下一出口下高速,前往三公里处某品牌超充站”的提示。不少车主不得不果断驶离高速,完成“掉头充电”的极限操作。

更戏剧化的是增程车车主的“跨界抢桩”。理想车主张先生坦言:“加油站排队长,电费比油费便宜一半,就算只充20分钟也划算。”部分车主为充电甚至下高速绕路,湖北车主陈先生在服务区排号无果后,掉头开了20公里找充电桩,“来回折腾1小时,总比趴窝强”。
并非所有服务区都陷入充电困局。在河南京港澳高速郑州北服务区,车主王女士就体验了“随到随充”的顺畅:“去年在外地排队1小时,今天20多分钟就补能80%,还能免费领杯热咖啡。”这得益于河南交投集团早在9月初就启动的专项部署——在京港澳、连霍等重点高速的60余对服务区新增1400根充电枪,使运营总量达3912把,其中439把为超充桩,部分采用华为全液冷技术,充电功率最高达600kW,“一杯咖啡时间满电出发”成为现实。

河南交投还构建了“硬件+服务+数字化”三重保障体系:郑州北、洛阳等高峰服务区配备“充电服务专员”,引导车辆停放、协助操作设备;组建24小时运维团队,设备故障15分钟内响应;“河南交投新能源充电”小程序与高德、百度地图同步更新桩位信息,高速情报板实时滚动提示,车主可提前规划避开高峰。
撞车:陈震车祸撕开车险“侥幸账”10月3日下午,知名车评人陈震在北京海淀区驾驶劳斯莱斯闪灵发生碰撞事故,车头严重损毁,安全气囊全部弹出。北京交警次日通报:陈震负事故全部责任,排除酒驾毒驾。事发后,其仅购买交强险的情况引发热议——这位曾宣称“车多只买交强险,车损险不划算”的博主,如今面临高额赔偿。

某财险公司理赔员透露:“国庆前三天车险报案量同比增22%,超六成是剐蹭事故,但近10%车主只买了交强险。”业内人士算了笔账:劳斯莱斯闪灵维修费用或超百万元,交强险仅赔2000元财产损失,剩余部分需陈震自掏腰包。
惊魂:智能误触+车辆自燃,新能源安全引关注假期出行的意外不止交通事故,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也接连引发热议。10月5日,有小米SU7车主在社交平台爆料,自己在景区停车场停车后未操作车辆,车子却突然启动并缓慢驶出车位,“当时我正在扫码付停车费,回头看见车自己动了,吓出一身冷汗,赶紧跑过去踩了刹车”。该事件相关视频迅速登上热搜,引发不少年轻车主担忧“科技配置反而添乱”。

10月6日下午,小米汽车官方微博发布调查结果,明确“排除车辆质量问题”:经核查,事发时车主手机“小米汽车APP”误触发“遥控泊车辅助”指令,车辆接收到指令后按预设逻辑执行泊出操作。小米同时提醒,使用智能功能需确保手机网络稳定、避免误触,且需在车辆周边安全范围内操作。
就在小米事件发酵期间,另一起新能源汽车安全事件引发关注。10月5日,一辆购买仅一个半月的阿维塔06在停放中突发火情,火势迅速蔓延,致周边七台车辆不同程度受损。幸运的是,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当日晚间,阿维塔汽车官方发布声明回应:已第一时间派技术团队赶赴现场,初步排查排除人为纵火、外部碰撞因素,具体起火原因需结合车辆后台数据、电池状态及残骸进一步检测分析。声明同时表示,将全力配合监管部门调查,并保障车主合法权益。事件在社交平台引发“新能源汽车自燃风险”讨论,有网友留言“假期高温多雨,担心电池出问题”,也有行业人士指出,长途出行后车辆电路、电池负荷增加,建议车主定期检查车况。
这两起事件恰好折射出新能源汽车安全的不同维度:小米事件指向“智能交互逻辑”的完善性,阿维塔自燃则关乎“核心部件可靠性”。汽车行业分析师指出,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车企需在“智能功能设计”和“电池、电路安全”上双管齐下,比如为智能指令增加“二次确认”机制,同时优化电池热管理系统,才能全面降低安全风险。
买车:销售追着找省补,经销商却越卖越亏尽管出行路上挑战重重,却丝毫未影响消费者在“家门口”买车的热情。十一期间,各地车市人气火爆,但今年的主题不再是简单的“人找车”,更是“人找补贴”。
“先生您别急,我正在帮您查!听说邻省那个市的区补政策昨天又有调整,叠加国家以旧换新补贴和我们厂家的优惠,最高能到5万!”在某品牌展厅,销售顾问小李一边接着客户电话,一边飞快地滑动手机,在各个省市的政务APP、车企补贴小程序之间来回切换。

2025年,国家及地方的汽车消费刺激政策层出不穷,但各省市、甚至省內不同城市的具体条款、申报流程和截止日期各不相同,形成了一幅复杂的“补贴地图”。这催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最优秀的销售顾问不再仅仅是产品专家,更是“补贴政策研究员”。他们的核心工作之一,就是绞尽脑汁为客户规划出最优的补贴组合方案,上演了一场精彩的“补贴寻宝记”。
不过,经销商的日子却更加难过了,10月7日,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布“2025年中国汽车经销商急需政策支持”的文章,文中指出,当前汽车经销商的新车销售出现大面积亏损,普遍存在现金流赤字经营和资金链断裂风险加剧的情况,已难以摆脱生存的困境。崔东树建议,相关部门应尽快组织汽车经销领域金融环境专项调研,引导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和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对汽车经销领域的支持力度,从而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流通的功能;金融机构与汽车经销商共同推动汽车市场稳定,对现有贷款以灵活方式进行展期和延续,同时,逐步增加对经销商的授信额度,拓宽贷款使用范围。
2025年的十一黄金周,就像一场突如其来、规模空前的“压力测试”。它测试了中国路网的容量极限,测试了充电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测试了智能汽车时代事故应对的新模式,也测试了消费政策对市场的刺激效能。
测试中暴露出的“堵”与“缺”,是成长中的烦恼,清晰指明了基础设施仍需提质扩容的方向。而过程中涌现的“智”与“变”,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智能、高效、以人为本的汽车社会正在加速到来。这场发生在金秋时节的出行盛宴,有笑有泪,有焦虑也有惊喜,它最终沉淀下来的,将是推动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宝贵经验和坚定决心。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介明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