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二十四诗品》笔记|中文写作,写须服务于不写,画须服务于留白

晚唐司空图、司空表圣先生有一部著名的“以诗论诗”之作——《二十四诗品》(或称《诗品二十四则》等等)。盖先生以二十四首四言

晚唐司空图、司空表圣先生有一部著名的“以诗论诗”之作——《二十四诗品》(或称《诗品二十四则》等等)。盖先生以二十四首四言诗,组诗的形式,分别擘画并论述了二十四种诗风诗境——雄浑、冲淡、高古、典雅、洗炼、含蓄,等等等等。——而这二十四首论诗之诗中,较为公认的最好的一首又是哪一首呢?——该是《含蓄》一首。

一则,这首诗的传唱度就在那里,一会儿您看看它,一定认识它——它的一些句子,甚至已被作为日常成语来使用。再则,这首《含蓄》似深刻地触及了“诗”这种体裁乃至整个“中文审美”的核心要义所在,即它论诗又论得极有道理。概而言之,是《含蓄》之诗本身就是好诗;而作为一篇诗论,又是妙论、至论。——此《含蓄》之诗如下: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语不涉难,已不堪忧。

是有真宰,与之沉浮。

如渌满酒,花时反秋。

悠悠空尘,忽忽海沤。

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二十四诗品•含蓄》)

清·潘是稷《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图·含蓄》

一、含蓄之美长什么样子?中文好诗长什么样子?

一者,“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此诗一上来就是千古名句。这里的意思,凡中文读者都不难理解,甚至小学生都不难理解,即我国诗学体系、中文审美之下的一首好诗,不能啰里吧嗦、没话找话,进而不能写得太直白太露骨。这是含蓄之美的基本大纲。——还可以怎么理解它呢?往深处去想,则司空先生其实在这里做了一番自问自答。问:诗,最好写成什么样子呢?而答是:要写成“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的样子——就是尽量少的字,而尽量长的意、尽量深的情……

那么,二者,这一回答还是太抽象,这种样子具体又什么样呢?司空表圣先生进而举了个例子:“语不涉难,已不堪忧”——就是比如啊,文章表面不给你摆一个“苦”字一个“难”字,惟读来,那一层意思又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方面的例子太多太多了吧?甚至中文诗技法早已发展到了“以哀景写乐,以乐景写哀”的程度,即无论如何都能通过诗的意象——而那常常就是几笔风景画而已——把诗人的忧乐传达给你。此如《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可有一字“涉难”?惟:读来却全是对诗中人的“不堪忧”……

这是含蓄之美究竟长什么样子,并中文好诗大约长什么样子。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画意

二、含蓄之美的变通、调和

但,含蓄迂回之美,“有话不直说、不多说”之美,难道就是我们写作中文诗的不移不易之法吗——就容不得丝毫变通、调和吗?好像也有不少热忱直率之美的好诗吧?则:三者,司空表圣先生正面回答了这个问题,答曰:“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如渌满酒,花时返秋。”

是:1、文章有“真宰”——真正的内在的主宰(语出《庄子•齐物论》),故含蓄之美也须随之“浮沉”——随之调和。是的,当然允许变通啊!譬如你写的就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就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就一定要直接写出来,呐喊出来,喊得观者无不血泪激荡。即根本上,文章的“真宰”还在于“人”。即“诗人”者,不妨就说他们是“人的诗”,而万万不要给附会成诗人的表象——给附会成“诗的人”——文辞的仆役。

“贺兰山缺”风景

总看《二十四诗品》,司空先生几乎是篇篇强调这一最高原则,如《雄浑》之篇讲“持之匪强,来之无穷”——不要硬写,不要用“强”;而《高古》之篇讲“虚伫神素,脱然畦封”——不要宥于“畦封”。到了这里的《含蓄》之篇,一样的,一样是不要你去扮演含蓄,而是守定了“真宰”,随诗情诗旨而“沉浮”——从容与之推移。

2、继之开篇回答了“好诗长什么样子”,那,“写诗”这事儿又长什么样子呢?是:“如渌满酒,花时返秋”;是:当满则满,溢亦可也;是:当返则返,花自有时……——概而言之,好诗长什么样子?的确是“含蓄”的样子,至少,的确是一般就长这个样子。而,写诗长什么样子?是真宰真我涵养在内,美酒百花造型在外的样子;是诗人自然而然指挥着雄浑、高古、含蓄诸风格去造型、造境、造意的样子;是“人”自然而然地行过了“诗”,形成了“诗人”的样子。

“如渌满酒,花时返秋”画意

至此,本文开头所谓“中文审美的核心要义所在”亦庶几浮出了水面。是什么呢?是:一,中文美学,“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中文写作,“写”须服务于“不写”——画须服务于留白。而,二,中文美学,中文写作,“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语出《论语•雍也第六》)——时时处处,字字句句,内容情感须平衡于表达形式。反之,大家也能轻易举出无数不那么好的中文写作或伪中文美学的例子,如:明明它辞采斐然,怎就是不美不舒服呢?盖“文胜质则史”,盖“不写之写”到底没有被这个作者写明白……

三、好诗的极处又长什么样子呢?

所以,好诗、诗的写作,推到极处又长什么样子呢?则:四者,司空图《含蓄》的最后一段曰:“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一言以蔽之,长“自由”的样子。宇宙无垠,自由取收。

中文传统诗、中文美学的门槛高吗?——是真的高。仅一个“格律”就让人“白头搔更短”;加一个“用典”,又让人不知要读破多少书去;再加一个“赋比兴”,加上“以乐景写哀”、“含蓄之美”诸技法,再加……加死我得了!高去吧,高死我得了!——然而,借用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另一篇《洗炼》里的话——“如矿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冶,绝爱缁磷”——道:这些门槛,看似加法,又无不是在帮中文作者们做减法。中文太完备了,中文美学太完备了,好与不好的边界,已给前人收拾得太清楚了。如此反复练习,反反复复,则下笔就是“洗炼”过后的文章,是“绝爱淄磷”的干净的文章……

但,“干净”了又怎样呢?

清·潘是稷《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图·洗炼》

但,自由正在干净之中,在对“不写”的有效克制之中,在“写”完全打通了“不写”以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中。——李杜王莫不如是,苏辛莫不如是,明清一流小说家莫不如是。——即第一流的中文作者,其着墨之处也好看,其不写而未着墨之处,也耐看——《红楼》曹公的不写之写里,又无数《红楼》也已矣……这是写到了极处的大自由。

小结道:《含蓄》之诗好看,它所讲的道理也好看

综上,小结道:一,倘不去看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含蓄》之中的复杂道理,而就当它是一首诗看,也已非常非常的好看。起笔“不着一字”,搁笔“万取一收”,纵闹不清他老人家在这里讲什么呐,也不难感触得到这首诗的浩荡洒逸、浩然正气。且“含蓄”啊“含蓄”,这首《含蓄》不正就是含蓄之美的模版范例吗?很少很少的字,很长很长的情……

二,倘稍一细思《含蓄》试图为我们传达的道理,便又须道它一声:“好看。”此如:1、中文美学,美在“写”与“不写”、画与留白的微妙平衡;美在内容与形式、“文”“质”之间的微妙平衡。反之,失衡,一时惊奇而已,一时新鲜而已;凡好的中文皆反对“一时”——皆拥抱“隽永”。中文文学是观照人们的深刻幸福、深度享受的。

唐帝陵石像生

再如:2、它所映出的道理还有,中文写作的高门槛,其实是“干净”或“自由”必须付出的代价。非辛苦洗炼,何来干净?非干净为文,何以袒露出真我或“真宰”?而那——那才是一篇文章真正动人的东西。而我,以我笔写我,以含蓄、直率不论什么风格下笔却怎样都是真的我,其自由取收的真自由、大自由也已矣。其:尽得中文美妙,达于幸福深处的曲径回廊也已矣……

写于北京办公室

2025年8月19日星期二

【主参考文献要】《诗经》,《论语》,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与李生论诗书》等,《新唐书》,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严羽《沧浪诗话》,辛文房《唐才子传》,王士祯《渔洋诗话》,袁枚《续诗品》,《四库全书总目》,王济亨《司空图选集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