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太原晋阳古城遗址:在“地下博物馆”触摸2500年的文明根脉

太原市西南郊,汾河与晋水交汇处,一片看似普通的农田下,沉睡着一座“中国版庞贝”——晋阳古城遗址。这座距今2500余年、曾

太原市西南郊,汾河与晋水交汇处,一片看似普通的农田下,沉睡着一座“中国版庞贝”——晋阳古城遗址。这座距今2500余年、曾与长安、洛阳齐名的北方雄都,虽地面遗存寥寥,却以“地下历史博物馆”的姿态,藏着春秋战国的争霸风云、盛唐北都的繁华市井、宋初兵燹的沧桑记忆。

“晋阳古城不是‘看得到’的古城,而是‘挖出来’的文明。”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常一民站在遗址考古大棚前感叹,“这里每一寸土地都可能是文物层,每铲下去都可能揭开一段被时光封印的历史。”

近日,随着晋阳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启动区开放,记者实地探访,为您解锁这座“看不见的都城”如何以新姿态走进当代视野。

导语:为何说晋阳古城是“理解太原的钥匙”?

公元前497年,晋国大夫赵简子命董安于筑晋阳城,拉开了这座城市的序幕。此后,它见证了“三家分晋”的权谋交锋、汉文帝龙潜晋阳的政治伏笔、李渊起兵反隋的龙兴之地、盛唐时期“天王三京,北都其一”的鼎盛,更在宋初被大火焚毁、渐成废墟……

“晋阳古城是太原城市文明的起点。”山西省社科院历史所所长高春平表示,“今天的太原,从城市格局到文化基因,都能在晋阳找到源头。”与多数古城“地上城、地下坟”的模式不同,晋阳因宋初彻底损毁,地面仅存几处夯土台基,却完整保留了从春秋到宋初的文化层叠压,地下埋藏着宫殿基址、手工业作坊、古墓葬群等400余处遗迹,堪称“中国城市考古的活样本”。

2021年,晋阳古城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2023年,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启动区开放,让这座“沉睡的都城”终于向公众掀开神秘面纱。

第一幕:核心看点——地下遗址如何“开口说话”?

晋阳古城遗址面积约20平方公里,现存西城垣、宫殿区、手工业作坊区、墓葬区四大核心片区。记者跟随考古专家,探访最具代表性的四大“历史现场”:

看点1:宫殿基址——触摸盛唐“北都”的权力中心

在遗址中部的“宫殿区”,一座东西长100米、南北宽80米的夯土台基格外醒目。“这是目前已知晋阳古城最大的宫殿基址,推测为唐代北都的朝会大殿所在。”考古现场负责人小吴介绍,台基由纯净黄土分层夯筑,最厚处达4米,表面可见排列整齐的柱础石凹槽。“想象一下,当年这里雕梁画栋,群臣朝贺,何等气象!”

为让游客更直观感受,遗址区用玻璃栈道架设于考古探方上方,透过脚下的透明玻璃,可见不同朝代的文化层叠压:最底层是春秋战国的绳纹陶片,中间是汉代的绳纹砖,上层是唐代的莲花纹瓦当。“一脚跨千年,这就是晋阳的‘时间切片’。”

看点2:冶铁作坊——解码“战国第一冶”的技术密码

在古城西南部,“冶铁作坊区”揭开了晋阳作为“北方工业重镇”的面纱。这里出土了大量战国至汉代的炼炉残块、铁渣、铸范,其中一座保存完好的圆形炼炉直径达4米,炉壁残留着木炭与矿石烧结的痕迹。“经检测,这里的铁器含碳量达到钢的标准,说明当时已掌握块炼渗碳技术。”常一民研究员说,“晋阳铁器曾远销草原,是丝绸之路上的‘硬通货’。”

现场复原了部分炼炉与铸范,游客可触摸仿制的铁剑、铁犁,听讲解员讲述“百炼精钢”的故事。

看点3:古墓葬群——看尽“乱世中的生死仪式”

古城西北的“墓葬区”是另一重历史维度。这里分布着从战国到宋金的数百座墓葬,等级从平民到贵族不等。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西汉列侯墓,虽遭盗扰,仍出土了青铜壶、玉璧、漆盒等50余件文物。“墓主可能是晋阳当地的豪族,随葬品中的‘雁鱼灯’(已调省博)工艺精湛,体现了汉代‘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考古队领队介绍。

目前墓葬区未完全开放,但通过遗址公园的数字展厅,游客可观看3D复原影像,了解墓室结构与随葬品细节。

看点4:西城垣遗址——寻找“消失的城墙”

沿考古大道向北,一段长约300米的夯土城墙残垣静卧田间。这是晋阳古城西城墙仅存的地面遗存,残高2-3米,夯层清晰可见。“宋代以前,晋阳城周长40余里,有8座城门,如今只剩这段‘土埂’,但仍能看出古城‘跨汾河、倚晋山’的形胜之势。”常一民指着远处汾河方向,“当年城墙外就是护城河,水系与山势共同构成防御体系。”

城墙旁立有考古地层剖面展示墙,从春秋的扰土层到宋代的耕土层,每一层都标注着对应的年代与遗迹信息,堪称“立体的城市发展史”。

第二幕:深度体验——从“看遗址”到“参与考古”

晋阳古城遗址公园不仅是“展示区”,更是“互动场”。园区围绕“考古科普”“文化体验”设计了多元活动,让历史从“教科书”走向“现实场景”:

体验1:“小小考古家”研学营(付费,198元/儿童)

每周六日开放,小朋友穿考古马甲、拿小毛刷,在模拟探方中清理“假文物”(仿制品),学习“划分地层”“记录遗迹”等专业步骤。结束后可获得“考古证书”,并亲手制作陶片拓片带走。“孩子玩得满头汗,却喊‘下次还要当考古学家’!”太原家长刘女士笑道。

体验2:“文物修复师”工作坊(免费,需预约)

每月第二个周六,邀请省博修复专家现场教学,游客可在指导下用竹签、毛刷清理“残破陶片”,学习黏合、补配等基础修复技术。“原来修复一件陶器要几个月,文物工作者太不容易了!”参与活动的白领小张感慨。

体验3:“晋阳夜话”文化沙龙(免费,每周五晚)

在遗址公园的露天剧场,邀请考古学家、历史作家讲述晋阳故事:从赵简子筑城到李白赋诗“晋祠流水如碧玉”,从宋太宗毁城到当代考古发现。“听专家聊‘晋阳为什么会消失’,才明白历史的偶然与必然。”太原高校历史系学生小周说。

第三幕:实用攻略——高效打卡与周边联动开放信息

时间:遗址公园核心区全年开放,9:00-17:00(16:30停止入场);考古大棚、数字展厅周一闭馆维护;

门票:免费(部分体验项目收费,详见园区公告);

导览:入口处有电子导览屏,可扫码收听语音讲解;也可预约免费人工讲解(9:30/14:00各一场)。

交通指南

自驾:太原市区→南中环街→晋祠路→晋阳大道(导航“晋阳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停车场免费);

公共交通:太原地铁3号线“晋阳古城站”A口出,步行10分钟即达;或乘308路公交至“晋阳古城遗址”站(2元/人,30分钟直达);

打车:从晋祠景区打车约15分钟,费用25元;从太原南站出发约25分钟,费用40元。

游玩建议

最佳路线:西城垣遗址→宫殿基址(考古大棚)→冶铁作坊区→数字展厅→墓葬区(外围观景台)(逆时针游览,覆盖核心遗迹);

必带物品:防晒帽+墨镜(露天区域多)、舒适运动鞋(需步行2-3公里)、笔记本(记录考古冷知识);

联动玩法:可与晋祠(10分钟车程)、天龙山石窟(20分钟车程)串联游览,形成“古城-古祠-古窟”的历史文化线;

避坑提醒:遗址区无商业摊点,建议自备饮水;部分探方区域正在考古发掘,需听从工作人员指引,勿进入封闭区。

结语:晋阳古城,是太原的“根”,更是文明的“光”

离开时,夕阳为西城垣镀上一层金色。考古大棚里,小学生正围着讲解员问:“叔叔,这里能挖出恐龙吗?”“不能哦,但能挖出2500年前的人用过的碗。”

晋阳古城的魅力,或许就在于此——它没有华丽的城墙与街市,却用每一片陶片、每一道夯土、每一个考古故事,告诉我们:一座城市的伟大,不在于地面有多繁华,而在于地下埋藏着多少文明的密码。

这个周末,不妨放慢脚步,来晋阳古城遗址走一走。

踩一踩春秋战国的夯土,看一眼盛唐的莲花瓦当,

听一段考古人讲述“挖地三尺找历史”的故事,

你会懂得:

所谓“历史悠久”,不是抽象的概念,

是脚下的土地记得,

是手中的文物会说,

是我们与祖先,从未真正走散。

(文中图片由晋阳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