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位在三月底慷慨激昂表示"要顶住美国压力继续在中国订船"的希腊船王Evangelos Marinakis吗?他的声明好像还在耳边回响:"面对现实,船东别无选择,只能去中国造船"。结果怎么样?不到一个月,这位船王就带着装满美元的钱袋子,乐呵呵地跑到韩国船厂下单了!而且一下就是18艘船,总价值约12.7亿美元(约92.32亿人民币)的超级大单!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他真的是嘴上说支持中国,行动上却"背刺"中国船厂?还是有其他不为人知的原因?是单纯的商业决策,还是美国的301关税大棒真的吓住了这位"船舶帝国"的缔造者?
韩国船厂的超级"四日游"事情还得从4月底说起。HD韩国造船海洋突然宣布,他们在短短4天内接获了22艘集装箱船订单,总金额高达25354亿韩元(约合128亿元人民币)。这消息一出,航运圈都炸锅了。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希腊船王Marinakis旗下Capital Maritime的18艘订单。这些订单包括4艘8400TEU的LNG双燃料集装箱船、8艘2800TEU集装箱船及6艘1800TEU集装箱船。

有趣的是,这些船的订单价格都高于市场均价。比如那4艘8400TEU的LNG双燃料集装箱船,每艘标价1.4亿美元,而市场参考价才1.29亿美元;6艘1800TEU集装箱船的单价是4500万美元,比市场参考价3250万美元高出近40%!
船王的"180度大转弯"更耐人寻味的是,就在今年3月底,这位Marinakis船王还在美国纽约的一场国际航运论坛上慷慨陈词,表示"无论美国采取任何行动,中国造船业对航运业都至关重要"。

他甚至放言,如果美国真的实施针对中国造船的惩罚性措施,他会引导旗下约140艘船全部远离美国贸易。这威胁可不小,毕竟Capital Maritime管理着包括油船、集装箱船、LNG船等在内的146多艘各类船只。

Marinakis当时还列举了选择中国船厂的三大理由:一是产能充足,二是价格有竞争力,三是质量有明显提升。听起来简直就是中国造船业的形象大使!
然而,这位"形象大使"转眼就投入了韩国船厂的怀抱,而且是以高于市场价的"溢价"方式。
美国301关税的"威力"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转?一个不得不提的因素是美国正在酝酿的301关税条款。
今年2月21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提出了一项让航运业颤抖的提案:对中国建造的船舶每次靠美国港口最高可征收150万美元的费用,对中国建造船舶的运营商每次靠港最高征收100万美元。

这个提案在4月17日得到了"升级"——改为按每净吨或每卸载一个集装箱征收靠港费,并设计了递进征费机制。按照这个机制,到2028年,一艘由中国船企建造的10000TEU集装箱船每次停靠美国港口将被收取超过200万美元的费用!
面对这样的威胁,即使是再坚定的"中国船厂支持者"也不得不掂量掂量了。
韩国船厂的"质量牌"与"技术牌"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韩国船厂的实力。数据显示,HD韩国造船海洋今年以来已接到49艘、61.6亿美元的新船订单,完成了全年接单目标的34.2%。
特别是在支线集装箱船市场,HD现代尾浦的表现相当亮眼。今年全球订造的33艘3000TEU以下支线集装箱船中,HD现代尾浦就拿下了16艘,占比接近一半!这说明韩国船厂在某些细分市场确实有其独特优势。

HD韩国造船海洋的一位人士也表示,尽管在支线集装箱船市场面临中国造船企业的价格竞争,但他们凭借"高品质产品与先进技术"在扩大竞争优势。
中国船厂的现状与挑战对比之下,中国船厂虽然在全球造船市场占据着重要地位,但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根据克拉克森研究数据,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船厂新接订单量占全球份额的55%,韩国为35%。看起来中国遥遥领先,但在高附加值船型如大型LNG船等领域,韩国仍保持优势。

更重要的是,中国船厂多年来以"价格优势"著称,但随着人力成本上升和环保要求提高,这一优势正在被逐渐削弱。如果再加上美国可能实施的惩罚性关税,中国船厂的国际竞争力将面临严峻考验。

此外,中国船厂还面临着交付周期长的问题。据了解,目前中国主要船厂的新船交付期已经排到了2026-2027年,而韩国船厂虽然价格较高,但在某些船型上能提供更短的交付周期。对于急需新船的船东来说,这也是一个考量因素。
希腊船东的"精明算盘"回到希腊船王Marinakis的决策上,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典型的"两手准备"策略。
一方面,他通过公开支持中国船厂,向中国这个全球最大造船国释放善意,为将来可能的合作留下余地;另一方面,他实际上将新订单交给了韩国船厂,规避了美国可能实施的关税风险。

别忘了,Capital Maritime去年已经在中国新时代造船订造了10艘8742TEU双燃料集装箱船。如果美国真的实施了惩罚性关税,这10艘船将面临巨大的运营成本增加。因此,这次转向韩国订造新船,可能是一种风险分散策略。

这种做法在商业上是完全合理的。毕竟船东的首要任务是为股东创造价值,而不是为某个国家的造船业"站队"。面对不确定的政策风险,分散订单是最安全的选择。
这对全球航运业意味着什么?希腊船王的"变卦"虽然只是一个案例,但它折射出的却是整个全球航运业正在经历的变局。
首先,地缘政治因素正在对全球航运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美国对中国造船业的打压只是开始,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的贸易壁垒出现。

其次,船舶建造成本可能会因此上升。如果更多船东为了规避风险而选择韩国或日本船厂,这些船厂很可能会提高造船价格。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韩国主要船型的新造船价格已经上涨了7%-9%。

最后,这可能促使中国船厂加速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船型转型。长期来看,这反而可能有利于中国造船业的技术升级和结构优化。
谁会是真正的赢家?虽然希腊船王的这次"变卦"让中国船厂短期内失去了一笔大订单,但从长远来看,全球航运业的竞争格局不会因为一两个订单而发生根本改变。
根据ClarkSea指数,尽管近期航运市场有所波动,但整体运费水平仍处于相对高位。这意味着船东们有足够的现金流来投资新船,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韩国建造。
此外,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进出口国,其航运需求仍将保持强劲增长。据预测,到2026年,中国的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3亿标准箱,比2023年增长约15%。这一需求将持续支撑全球造船业的发展。
最终,船东们会根据自身需求、风险偏好和商业考量来选择造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