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人陈继儒在《小窗幽记》里写道,“花间明月,松下凉风,输我北窗一枕。”
单看前两句,明月花间照,凉风松下吹,可不就是三伏热天里最向往的夏日清凉,还流露着清新美好。
可陈继儒却说比不上的北窗一枕,显然他此处化用了陶渊明北窗高卧的历史典故,意指隐居生活。
夏夜清景固然美好,终不及他归隐山林来得悠然自在。外在环境再怎么幽雅别致,倘若内心不平和闲适,这些良辰美景也无法享受。
所以,现代人尤其向往这种慢下来的生活节奏,总感觉古人的诗词里充满了松弛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值此三伏将至,且看古人笔下的夏夜如何句句清爽,句句闲适,让人神往。

1
茅舍萧萧暑雨余,夜凉清若在冰壶。
一窗月上杉篁影,便是人间水墨图。
—宋・刘子翚《夜凉》
刘子翚的夏夜,像一幅写意水墨画,淡淡地在夜色中晕染开来。
一场夏雨过后,潇潇残雨滴落在茅檐下。夜色清凉如许,宛若置身于冰壶之中。明月初升照在幽幽窗前,竹影婆娑,杉树斑驳,就是最美的人间水墨画。
诗人前两句写雨后清凉,茅屋听雨,本就透着隐逸恬淡。再来一句若在冰壶,既传达出夏夜的雨后清凉,又象征了诗人内心的超凡脱俗,仙气飘飘。
早在南朝时期鲍照的《白头吟》里,就有“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之语,用来形容人高洁正直,后来也用来比喻诗风清新自然。
当然,冰壶意象运用得最为出神入化者,莫过于七绝圣手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虽遭贬谪但不改高洁操守。
在此基础上演化而来的“冰壶秋月”,也寄托着文人墨客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这自然也是诗人刘子翚内心所求。
后两句写月上窗影,将摇曳生姿的竹木之影与杉木之影投射在月窗上的动态画面,比喻成一幅写意水墨画,十分贴切动人。
全诗没有浓烈的色彩对比,也无激动的情绪流露,处处流淌着清新淡远和宁静雅致,是一个凉爽而悠然的夏夜。
“一窗月上杉篁影,便是人间水墨图”,是中国人才懂得的顶级浪漫。

2
露坐庭中待月明,翛然白苧晚凉生。
好风吹散西南雨,洗出天河万点星。
—明·胡奎《夏日书事·其二》
胡奎的夏夜,同样写在雨后初晴,等待明月初升,但意境极为开阔。
他一个人露天而坐在庭院里,静静等待明月升起。一袭轻薄洁白的苎麻夏衣,带来丝丝凉意,也让人飘飘欲仙,无拘无束。
突然一阵好风飘来,吹散了西南夜雨,洗涤出银河里的星辉斑斓,一片繁星璀璨。
诗人前两句交代了夏夜纳凉的时间与地点,一个人露天而坐,身披苧衣,与以往文人夏夜消暑场景并无太大不同。
读完前两句,还只觉宁静逍遥,“翛然”语出庄子“翛然而往,翛然而来”,意指挣脱了束缚而深感逍遥自在。
末句“好风吹散西南雨,洗出天河万点星”一出,境界大开,豁然开朗。我们仿佛看到云消雨散,星河璀璨,苍茫夜空被繁星点点瞬间点亮。
所以诗人盛赞这晚风是“好风”,就像杜甫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自然风雨要冠以好字,贵在及时,贵在惊喜,贵在满足了人的主观需求。
诗人本就露坐庭中待月明,突然来这么一阵及时晚风,将璀璨星河“洗涤”出来,多么善解人意,多么惊喜交加。
“洗”字用得多么精妙,更是将“好雨”人格化,洗出了浪漫星空,也洗出了冰爽凉意,还洗出了心头欢喜。
与清代周熙元的“风露渐凉人散后,倚阑闲看一池星”想比,此语更为开阔壮大。

3
明月留人不放归。烟波深处钓船稀。巨鳞跋浪向苔矶。
永夜露床青篾簟,空庭风架白蕉衣。清凉一味养人肥。
—清·曾廉《浣溪沙·湖上乘凉》
曾廉的夏夜,妙在湖上乘凉,明月有情,诗人有意,迟迟不肯归去。
多情明月洒下清辉一片殷勤挽留,不让早早归去。浩渺的烟波深处,只剩几艘渔船零星地飘荡在夜色里。成群结队的肥鱼,朝着长满青苔的石矶上不断翻腾跃动。
漫漫长夜里,一枕竹编凉席露天而放。空旷庭院中,晚风习习,吹拂着一架晾晒的蕉麻白衣。如此清凉意味,最是滋养人的身心。
词人上阙写湖上乘凉的景色,明明自己流连忘返,却言明月多情挽留,开篇就觉风趣幽默,暗指湖上月色吸引人心。
这湖光月色下,有动有静,有疏有密。静在稀疏船只停留在烟波深处,动在密集鱼群翻腾越向苔矶。鱼儿拍打浪花的声音,又尽显以动衬静,自然不舍归去。
下阕视线转向深夜空庭,许是归来家中,许是小湖本就在家中园林里。青篾簟,白蕉衣,处处流露着清凉,处处传达着隐逸。
但最令人惊艳的还是“清凉一味养人肥”,以情结尾,意犹未尽。“肥”字,令人耳目一新。
“肥”,肉多也。可以指土地肥沃,可以言利益肥缺,又或者衣服肥大。在诗词上最经典的是用在植物上,绿肥红瘦,传达绿叶之葳蕤。
此处词人不落窠臼,竟然用在“清凉一味养人肥”,那就不是字面意义的肥胖,而是由内而外的自在充实、精神富足。
字面上言“肥”,可传达的确是雅,是清,是独属于文人高士的清欢闲适。
如今入伏在即,祝愿朋友们也能去赏赏一窗月上杉篁影的人间水墨图,吹吹洗出天河万点星的人间好晚风,在湖光山色中体验“清凉一味养人肥。”
(图片来自网络,不妥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