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轮机循环用水的沉淀池分级设计,核心是通过“粗滤→细滤→精滤”的阶梯式过滤逻辑,逐步截留清洗废水中不同粒径的杂质(从大块渣土到细小悬浮颗粒),确保循环水浊度≤25NTU(符合清洗用水标准),同时避免杂质堵塞水泵、喷头,延长设备寿命。其分级设计需明确各级功能、结构参数、运行维护要求,具体方案如下:
一、分级设计核心原则
1. 粒径适配:1级池截留粒径>5mm的粗杂质(石块、渣土块、轮胎碎渣),2级池截留1-5mm的细泥沙,3级池截留<1mm的悬浮颗粒、胶体,避免“小杂质占用粗滤空间”“大杂质磨损细滤组件”;
2. 水流平稳:采用“溢流式”或“导流槽”衔接各级沉淀池,流速控制在0.1-0.3m/s,防止水流过急扰动已沉淀的杂质,确保过滤效率;
3. 运维便捷:各级池均预留检修口、排污泵接口,且池深、池宽适配常规清淤工具(如吸污泵、刮板),降低维护难度。

洗轮机
二、各级沉淀池详细设计方案
①1级沉淀池(粗滤区):首道“拦路虎”,拦截大块杂质
- 核心功能:快速截留清洗废水中的大块杂质,避免其进入后续管道、水泵,造成堵塞或叶轮磨损。
- 结构设计:
- 尺寸:单池容积需匹配洗轮机日排水量(按日均清洗200台、每台排水100L计,日排水量20m³,1级池有效容积建议≥5m³,尺寸可设为3m×2m×1m,池深1.2m,预留0.2m高防溢);
- 关键组件:池入口处设格栅网(孔径5mm,材质为304不锈钢,避免生锈),格栅倾斜角60°,方便人工打捞杂质;池底设1%-2%的坡度,低处预留Φ100mm排污口,连接排污泵(功率1.5kW),便于排空清淤;
- 水流路径:清洗废水先流经格栅,大块杂质被截留,剩余污水通过池壁溢流口(距池顶0.15m)进入2级池,避免底层沉淀的杂质被带入下1级。
- 运行维护:
- 清理频率:每日作业结束后清理1次,用捞网捞出格栅上的杂质,若当日清洗渣土车超200台,午间加清1次;
- 定期检查:每周检查格栅是否变形、破损,若孔径变大需及时更换,防止粗杂质漏入2级池。

洗轮机
② 2级沉淀池(细滤区):中段“过滤网”,截留细泥沙
- 核心功能:去除废水中1-5mm的细泥沙(占清洗废水杂质总量的60%-70%),降低后续精滤环节的负荷,避免细泥沙长期淤积导致池体容积缩减。
- 结构设计:
- 尺寸:有效容积为1级池的1.5-2倍(建议≥8m³,尺寸可设为4m×2.5m×1m),池深1.2m,预留0.2m高;
- 关键组件:池内增设斜管填料(材质为PP蜂窝斜管,孔径50mm,倾斜角60°),斜管区占池底面积的70%,利用“浅层沉淀原理”加速细泥沙沉降(沉降效率比平流池提升3-5倍);池底同样设1%-2%坡度,低处接Φ80mm排污口,配1.1kW排污泵;
- 水流路径:1级池溢流的污水进入2级池后,先流经斜管区,细泥沙附着在斜管表面并滑落至池底,上层较清的水通过池顶溢流口(距池顶0.15m)进入3级池。
- 运行维护:
- 清理频率:每周清淤1次,先通过排污泵抽排上层清水至3级池,再用高压水枪(压力5MPa)冲刷池底、斜管表面的泥沙,最后用吸污泵将泥浆清运至工地渣土堆放区;
- 斜管维护:每季度检查斜管是否破损、堵塞,若有泥沙结块,用低压水(1MPa)反向冲洗,避免影响沉降效果。
③ 3级沉淀池(精滤区):终末“把关者”,净化悬浮颗粒
- 核心功能:去除水中<1mm的悬浮颗粒、胶体,将水浊度降至≤25NTU,确保循环水重新进入洗轮机后,不会导致喷头堵塞、清洗效果下降。

洗轮机
- 结构设计:
- 尺寸:有效容积≥3m³(尺寸可设为2.5m×1.5m×1m),池深1.2m,预留0.2m高;
- 关键组件:
- 池内分“沉淀段”和“过滤段”:前段设砂石过滤层(下层铺10-20mm石英砂,中层铺5-10mm石榴石,上层铺1-5mm无烟煤,总厚度0.5m,支撑层为Φ50mm鹅卵石),截留细小颗粒;
- 后段设浊度传感器(精度±2NTU,安装高度距池底0.5m),实时监测水质,若浊度>30NTU,自动触发“反冲洗程序”(通过反冲洗泵向过滤层反向注水,冲洗时间15-20分钟);
- 池底设Φ65mm排污口,连接反冲洗泵(功率2.2kW),同时预留Φ150mm回水口,连接洗轮机清水箱,完成水循环;
- 水流路径:2级池溢流的污水先经砂石过滤层,细小颗粒被截留,净化后的水进入池后段,经浊度传感器检测合格后,通过回水泵(功率3kW)输送至洗轮机清水箱,若不合格则启动反冲洗。
- 运行维护:
- 清理频率:每2周检查1次砂石过滤层,若反冲洗后浊度仍>30NTU,需更换上层无烟煤(每3个月更换1次)、石英砂(每6个月更换1次);
- 传感器校准:每月用标准浊度液(20NTU、30NTU)校准传感器,避免数据偏差导致“合格水被误判”或“不合格水进入循环”。
三、分级沉淀池的衔接与配套设计
1. 水流衔接:各级池之间用导流槽(宽0.3m、深0.2m)连接,导流槽内贴瓷砖(减少水流阻力),且槽底坡度0.5%,确保污水顺畅流动,不积水;
2. 防臭与防腐:池体材质建议用C30混凝土(内壁做环氧树脂防腐涂层,防止污水中的杂质腐蚀池体),3级池可加装臭氧发生器(功率500W,每日自动运行1小时,臭氧浓度0.3-0.5mg/L),抑制细菌滋生,避免长期循环导致水体发臭;
3. 液位控制:3级池设液位传感器(量程0-1.2m),当水位低于0.5m时,自动触发新水补水阀(Φ50mm),补充市政自来水,避免回水泵空转;当水位高于1m时,关闭补水阀,防止溢水。
四、分级设计的优势与适用场景
- 核心优势:相比“单级沉淀池”,分级设计的杂质截留率提升至95%以上,循环水复用率从60%提升至85%,年省水费超3万元;同时减少水泵、喷头堵塞故障(故障率下降80%),降低维护成本;
- 适用场景:
- 日均清洗≥100台的中大型工地(杂质排放量高,需过滤);
- 车辆脏污程度高的场景(如矿山、渣土填埋场,废水含大量粗杂质+细泥沙);
- 环保要求严格的地区(如1线城市,需循环水浊度达标,避免污水外排处罚)。
综上,洗轮机循环用水的沉淀池分级设计,不是“简单分三个池”,而是通过“功能分区、组件适配、运维匹配”的系统性设计,让每1级池都解决1类杂质问题,实现“水质达标、设备耐用、运维省心”的循环目标,是洗轮机节水、合规运行的核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