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系绳索从 60 米高空跃下,下方靠安全网接住”—— 贵州花江峡谷大桥的国内首个商业化无绳蹦极项目,未开先火却突遭紧急叫停,让全网热议瞬间升温。原计划 10 月 22 日开放的这一极限项目,因安全评估尚未完成,暂时按下了 “启动键”。

这场引发关注的 “高空冒险”,依托的是堪称 “基建奇迹” 的花江峡谷大桥。这座横跨黔西南州与安顺市的大桥,全长 2890 米,主跨达 1420 米,桥面距水面垂直高度 625 米,不仅是世界山区峡谷第一大跨度钢桁梁悬索桥,更以超 600 米的高度超越北盘江第一桥,成为新的 “世界第一高桥”。而无绳蹦极项目就搭建在这座大桥之上,体验者可自主选择 20 米至 50 米的坠落高度,不借助任何绳索保护直接跃下。
为保障安全,景区在蹦极台下方铺设了约 160 平方米的安全网,网体四角由正副两套钢丝绳双重固定,底部还增设气垫作为备用防护。景区此前曾回应,安全网防护性能符合国家标准,开放后也将为体验者购买保险,项目预计收费 2000 元左右。但这一系列保障措施,仍未能打消公众的安全顾虑。
争议的核心焦点在于项目的测试程度。花江峡谷大桥景区肖姓管理人员向记者证实,目前项目仅完成沙袋测试,尚未进行真人测试。这一消息引发网友强烈质疑:“沙袋的重量、坠落姿态与人体完全不同,仅凭沙袋测试怎能确保万无一失?”“无绳蹦极比传统有绳蹦极风险陡增,没有充分的真人实测数据,谁敢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 对于紧急叫停的决定,肖姓管理人员明确表示,安全是首要前提,“在没有保证安全措施完整,所有救援方案评估成功的情况下,项目都不会开放”。这一回应虽暂时平息了部分争议,但也让公众对 “国内首个商业化无绳蹦极” 的合规性与成熟度打上了问号 —— 作为行业创新尝试,其安全评估标准如何界定?真人测试需达到何种程度才能满足开放条件?
从 “世界第一高桥” 的基建光环,到 “国内首个无绳蹦极” 的创新噱头,该项目自曝光起就自带流量密码。但极限运动的魅力始终建立在绝对安全的基础上,2000 元的收费背后,承载的是公众对生命安全的极高期待。目前,景区尚未公布安全评估的具体完成时间,这场 “高空冒险” 何时能重启,仍需等待专业结论给出答案。而此次叫停也为所有极限旅游项目敲响警钟:创新可以大胆,但安全绝不能 “跳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