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刚过一半,荷兰和中国围绕安世半导体的“掰手腕”就出了大反转——前阵子荷兰那边还喊着“冻结资产”挺横,这会直接慌了神,部长都放话要找中国高层谈,咋回事?
先把前因后果捋明白,这事儿得从上个月说起。安世半导体早就是咱们中国企业闻泰科技100%控股的公司了,结果荷兰政府突然跳出来,拿个冷战时期的老法律当幌子,说要“冻结”安世在荷兰的资产。更气人的是,安世荷兰的几个高管还跟着起哄,跑到当地法院告自己的老板闻泰,这不妥妥的“吃里扒外”吗?
换谁谁不火大?咱中国商务部直接出手,10月4号就下了个通知:安世中国子公司和合作方,不准把特定组件往外卖。别觉得这招“软”,懂行的都知道,这直接掐住了安世的“命门”——安世全球近70%的封装测试产能,都在广东东莞的工厂里!

可能有人问了,封装测试是啥?简单说,半导体芯片不是做完晶圆就完事儿的,得经过测试、封装才能用,尤其是车规级的芯片,对可靠性、散热要求贼高。安世最牛的就是封装技术,比如车规大功率芯片用的CCPAK1212封装,比老技术散热快30%;小信号芯片的MicroPak封装,体积直接小了四分之三,手机、汽车座舱里都得用。但这些“绝活”的产能,一大半都在东莞!
再看安世的生产布局,简直是把“软肋”主动递到咱手里。它的晶圆加工在欧洲,德国汉堡厂做小信号芯片,英国曼彻斯特厂做大功率芯片,但这俩厂用的还是8寸、6寸的老生产线;而封装环节,除了东莞占70%,剩下30%在马来西亚和菲律宾,而且这俩厂还不“全能”——马来西亚只封小信号芯片,菲律宾只封大功率的,唯独东莞厂啥都能封,还囤着不少存货。咱一禁止出口,等于把安世近七成的成品攥在自己手里,欧洲那边就算做出晶圆,没地方封装也白搭!
荷兰一开始没当回事,结果没几天就傻了眼。这边刚冻结资产,那边自家企业就喊缺芯片,连德国汽车工业协会都急得跳脚——安世在全球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市场占了19.2%的份额,车规场效应管更是卖得比谁都好,市占率超25%,德国大众、宝马这些车企,车上的三电系统、充电桩、智能座舱,全得用安世的芯片。前阵子还传“大众要停产高尔夫、途观”,虽说后来辟谣是“库存盘点”,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怕芯片断供提前做准备呢!

更有意思的是,荷兰安世告闻泰的理由,反而把自己的“短”全露出来了。他们说闻泰前CEO张学政“强迫”安世给上海鼎泰匠芯下了2亿美元的晶圆订单,远超实际需要的七八千万美元。可谁知道,这恰恰是张学政的“先见之明”!鼎泰匠芯的晶圆厂2023年就投产了,是12寸的新线,能做车规级功率芯片,每月产能12万片,比欧洲那俩老厂强多了。现在回头看,这不就是提前铺好了“备胎”?就算欧洲那边断了晶圆供应,咱自己的工厂也能顶上。
反观荷兰这边,现在彻底慌了神。之前还嘴硬说“冻结资产”,这会荷兰经济事务部部长文森特·卡雷曼斯直接在节目上坦言“事儿闹大了,得找中国高层谈”;安世荷兰更搞笑,没辙了就发公告,吓唬客户别用中国这边的芯片,这不就是典型的“无能狂怒”吗?
老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这事儿从头到尾,荷兰就是犯了个致命错误——以为自己握着安世欧洲的晶圆厂就有底气,却忘了中国手里攥着最关键的封装产能,还有闻泰早早就备好的自主晶圆厂。他们想“卡脖子”,却没料到自己的脖子先被卡住了。
说到底,这哪儿是什么“资产冻结”,分明是荷兰高估了自己的筹码,玩脱了!现在的局面很清楚:安世近一半营收来自中国市场,70%封装产能在中国手里,闻泰还有自主晶圆厂兜底,荷兰和欧洲车企反而得求着芯片稳定供应。这反转也给所有想搞“技术霸权”的国家提了个醒——时代变了,想拿别人的资产当筹码,先掂量掂量自己有没有那个本事,别最后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