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一代帝王的自述:我靠2万人打赢昆阳之战,战后清点战果,为何连自己都不敢信?

不少人说我是“中国历史上最会种地的皇帝”,这话还真没冤枉我。公元22年之前,我满脑子就一个念头:把南阳老家那几亩地种得比

不少人说我是“中国历史上最会种地的皇帝”,这话还真没冤枉我。

公元22年之前,我满脑子就一个念头:把南阳老家那几亩地种得比邻里都好。

可谁能料到,后来我会牵着自家耕地的黄牛上战场,最后还把支离破碎的汉朝重新拼了起来。今天,我就跟大伙唠唠我这“草根逆袭”路上的真事儿。

一、骑牛起兵:不是我想拼,是百姓没活路了

王莽掌权那几年,中原的老百姓真是苦到了骨子里。

他瞎搞的那些改革,把天下搅得一团糟。贪官污吏趁机搜刮,老百姓手里的粮食被抢光,路边饿死的人一茬接一茬。我哥刘縯实在看不下去,拉着一群同乡要反王莽。

他找到我的时候,我刚把一筐饱满的麦子扛回晒场。

“弟弟,再闷头种地,咱们早晚得被王莽的人逼死!”看着他布满血丝的眼睛,我又想起邻居家孩子饿到哭不出声的模样,咬咬牙点了头。

没想到起兵第一天,我就闹了个大笑话。

我哥和其他首领都骑着高头大马,唯独我,只能牵着家里耕地的老黄牛当坐骑。队伍里有人偷偷笑我,我倒没往心里去——能活着推翻王莽,骑牛又咋了?

不过有件事,我记了一辈子——就是佃农王二对我的情分。

他跟着我起兵时,怀里紧紧揣着半块干硬的麦饼,趁没人注意塞给我:“公子,您读书耗脑子,快垫垫肚子。”就这半块麦饼,我嚼得格外香,一路都揣在怀里。

二、昆阳之战:2万人赢42万,靠的不是运气是脑子

公元23年的昆阳之战,是我这辈子闯过最险的一道关。

王莽派了42万大军把昆阳城围得水泄不通,营寨连起来能绕城池三圈,远处望去全是敌军的旗帜。可咱们城里的起义军,满打满算才2万人,不少将领吓得直打退堂鼓,说要弃城跑路。

我猛地一拍桌子吼道:“现在逃出去就是死路一条!守在城里,咱们还有一线生机!”

见没人信我,我直接摊开地图,一条一条跟他们分析:“城东是沼泽地,敌军的骑兵根本过不去;城西有条小路,咱们正好能从这儿突围搬救兵!”

当天夜里,我带着13个最勇猛的弟兄摸黑突围。

一路上全是烂泥坑,鞋子早就磨破了,脚底板全是血泡。找到援军的时候,我嗓子哑得发不出声,只能用力比了个“杀”的手势。

决战那天,连老天爷都站在咱们这边。

狂风卷着暴雨劈头盖脸砸下来,敌军的旗帜被吹断,粮草营也被雷劈着了火。我提着剑带着敢死队直冲敌军大营,喊着“为了家里的妻儿爹娘,冲啊!”,弟兄们个个红了眼,跟敌军拼命。

后来王二跟我唠嗑时说:“公子您举着剑第一个冲出去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仗咱们赢定了!”

三、用人之道:我从没把功臣当“工具”

我一直觉得,打天下靠的是弟兄们的力气,坐天下靠的是实打实的人心。

就说冯异吧,他原本是王莽手下的小官,被咱们俘虏后,不少人嚷嚷着要杀了他斩草除根,我赶紧拦住了。

我看他谈吐有条理,不像寻常的莽夫,就把一部分兵权交给他:“以前你跟着王莽,不算你的错。以后跟着我,咱们一起让百姓过上安稳日子。”

冯异也没辜负我的信任,后来平定关中全靠他,立了大功。弟兄们都叫他“大树将军”,因为他总把功劳推给手下的弟兄。

还有件事,我到现在都没忘。

有一次军队缺粮,一个弟兄实在饿极了,偷偷摘了农户的玉米。我知道后,亲自带着他上门给农户道歉,还把我自己的口粮匀出来赔给人家。

我跟弟兄们说:“咱们之所以反王莽,就是因为他让百姓没饭吃。要是咱们也抢百姓的东西,跟王莽有啥两样?”

称帝之后:我还是那个想让百姓种好地的刘秀

公元25年,我在洛阳称帝,国号还叫“汉”——这是老祖宗的基业,不能丢。

有人劝我大修宫殿享享福,我直接拒绝了——百姓刚能吃上饱饭,哪能把粮食浪费在盖宫殿上?

我下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让工匠改进农具。

我把自己种地的经验教给工匠,让他们做更锋利的犁头,还造了能一次种三行的“耧车”。百姓们用了都说:“陛下懂种地,这农具太好用了!”

后来我建了座云台,把二十八将的画像都挂了上去。

有人说我这是“作秀”,可他们不知道,这二十八个人,全是跟我一起骑过牛、啃过干麦饼、拼过命的弟兄啊!

跟大伙说句心里话:这世上哪有什么“天选之子”,所谓逆袭,从来不是靠运气。

1.守住本心:千万别忘自己为啥出发。我从起兵那天起,就没忘“让百姓有饭吃”这个念想。

2.善待弟兄:你把别人当亲兄弟,别人才会跟你拼命。这天下,从来不是一个人打下来的。

3.沉住气:起点低不可笑,骑牛打仗也不丢人,一时输了更没关系,能笑到最后才是真本事。

大伙觉得,做大事最该守住的是什么?来评论区跟我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