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做行政那会,最头疼的就是整理会议纪要。记得第一次接手部门周会纪要,领导拍着我肩膀说“小周,今天就看你了”,我攥着笔记本笔杆都快断了,可会议室里七八个同事轮着发言,有时候两个人同时开口,我记了前半句漏了后半句,散会时本子上全是歪歪扭扭的涂鸦,还有好多“……”代替没听清的内容。等我抱着录音笔回工位,戴耳机逐句听,一段1小时的录音翻来覆去听了3遍,才勉强凑出一份纪要,发给领导后被打回来3次——“王总说的‘下月市场活动预算’没标清楚”“李姐的行动项漏了截止日期”,那天我加班到8点,走出写字楼的时候,楼下的路灯都亮得刺眼。
后来我就想,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把整理纪要的过程变简单?总不能每次都靠熬夜补漏吧。我问了做HR的闺蜜,她跟我说“你试试听脑AI,我整理面试录音都用它,挺省事儿的”。我抱着试试的心态打开听脑AI的界面,第一眼就觉得亲切——没有花里胡哨的功能,首页就一个“上传录音”的大图标,像在跟我说“别慌,交给我”。
第一次用是整理部门的月度总结会,录音文件有1.2G,我上传的时候还怕会很慢,结果才过了8分钟,进度条就到100%了。点开文字稿的瞬间,我眼睛都亮了:里面自动把每个说话人的内容分开了,用不同颜色标注,比如“(张总,10:05):本月销售额完成85%,主要问题在渠道拓展”“(李姐,10:18):客户反馈物流时效慢,下周会跟物流公司谈”,甚至连我没听清的“……”都标了出来,提醒我核对。更惊喜的是,行动项被单独列了出来,比如“李姐负责跟进物流时效问题,截止日期10月15日”“张总下周提交渠道拓展方案”,不用我自己再从一堆文字里找,省了好多功夫。那天我只用了40分钟就把纪要整理好了,发给领导后,他回复“这次的纪要很清晰,重点突出”,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从那以后,我就成了听脑AI的“自来水”。我发现它的功能真的很贴合办公需求:一键上传不用转格式,不管是手机录的MP3还是录音笔的WAV,直接拖进去就行;自动处理的时候我可以去做别的事,比如回复邮件或者整理报销单,不会浪费时间;智能优化功能会把口语化的表达改成正式的纪要语言,比如“我觉得吧”改成“个人认为”,“大概下周”改成“预计下周”,不用我自己再调整;还有便捷分享,整理好的纪要可以直接导出成Word或者PDF,发给同事的时候特别方便。
不过说实话,刚开始用的时候也遇到过一点小问题。有一次我在地铁上上传录音,网络不好,进度条卡在60%不动了,我以为要重新上传,结果等我到公司连上网,它居然接着从60%开始处理,没有让我重新传,这点真的很贴心。还有一次,新同事小王加入会议,他的声音和小张有点像,听脑AI把他们的内容标混了,我只好手动改了一下,不过后来我在设置里添加了“说话人管理”,把小王的声音录了进去,之后就没再出错了。
现在我用听脑AI已经快半年了,它不仅帮我节省了好多时间,还让我对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以前我做纪要的时候,总想着“赶紧写完交差”,现在我会更注重会议的质量——因为知道录音会被准确转成文字,我不用再担心漏记,所以能更专注地参与会议讨论,比如同事说“我们可以试试线上推广”,我会跟着想“线上推广的渠道有哪些?需要多少资源?”,而不是忙着记笔记;还有行动项,以前我整理完纪要就忘了跟进,现在有了文字稿,我会把行动项列在备忘录里,标上截止日期,比如“李姐的物流问题10月15日截止”,到了时间就提醒她,这样工作效率提高了好多。
上个月我们开了一次跨部门会议,有销售、研发、市场三个部门的同事,一共15个人,我本来以为这次的纪要会很难整理,结果用听脑AI之后,居然只用了一个小时就完成了。它不仅准确区分了15个人的说话内容,还把各个部门的发言分开了,比如销售部说“客户需要更个性化的产品”,研发部回应“我们可以增加定制功能”,市场部说“我们可以做个调研看看客户需求”,这些内容都被整理得很清楚,重点决策比如“研发部下月推出定制化产品”“市场部下周做客户调研”都用加粗标了出来,我把这份纪要发给大家,销售部的张哥说“这次的纪要很清楚,能看出我们部门的需求被重视了”,研发部的李姐说“专业术语都没出错,比如‘API接口’‘数据库优化’,不用我自己再核对”,市场部的小陈说“找自己的发言内容很方便,直接按时间戳翻就行”,看到大家的反馈,我心里特别有成就感。

其实我觉得,听脑AI最有价值的地方不是它能帮我节省多少时间,而是它让我更重视会议的细节。比如以前跟客户开会,我会忙着记笔记,没注意到客户说“你们的产品价格有点高”后面还有一句“不过要是服务好的话,我们可以考虑”,现在有了文字稿,我就能抓住这些细节,跟进的时候更有针对性,比如给客户发邮件说“关于您提到的服务问题,我们可以提供专属客服,您看这样可以吗?”,客户回复“你们很用心,我们可以进一步谈”,这让我特别有成就感。
还有一次,领导让我整理半年前的一次会议纪要,我翻遍了电脑都没找到,结果想起听脑AI有“历史记录”功能,我打开一看,半年前的录音文件和文字稿都在,而且还能按时间或者会议名称搜索,我很快就找到了那份纪要,领导说“小周,你办事真靠谱”,我笑着说“都是听脑AI的功劳”。
现在我们团队里的同事都在用听脑AI,销售部的张哥说“以前我跟客户谈业务,总怕漏了客户的需求,现在用听脑AI把对话转成文字,就能仔细研究客户的需求,比如客户说‘你们的产品有没有售后保障?’,我可以把‘售后保障’标出来,后续跟进的时候重点讲我们的售后政策,这样客户更容易成交”;研发部的李姐说“技术会议里的专业术语很多,比如‘机器学习算法’‘神经网络’,听脑AI都能准确识别,不用我自己再核对,省了好多时间”;市场部的小陈说“我们做活动策划会的时候,用听脑AI整理纪要,能抓住大家的创意点,比如‘可以做个线上直播’‘邀请网红代言’,这些创意点以前我没记下来,现在有了文字稿,就能把它们整合到策划方案里,让方案更完善”。
我有时候会想,要是早点遇到听脑AI,我以前得少熬多少夜啊。不过现在也不晚,它已经成了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伙伴。我觉得听脑AI最厉害的地方不是它的功能有多全,而是它真的懂办公的痛点——比如我们需要快速整理纪要,需要准确区分说话人,需要抓住重点内容,这些它都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其实我刚开始用的时候,也跟朋友说“会不会不好用啊?”,结果朋友说“你试试就知道了”,现在我想跟你们说同样的话:如果你也像我以前那样,做会议纪要的时候总觉得麻烦、漏这漏那,不妨试试听脑AI。它真的能帮你节省时间,让你更专注于工作本身,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整理笔记上。
对了,还有数据安全,我问过客服,他们说录音文件都是加密处理的,不会泄露,我用着特别放心。现在我不仅用它整理会议纪要,还用来整理面试录音、客户对话、培训记录,真的是一物多用。
最后想跟大家说,好的工具不是让你变得更忙,而是让你变得更高效。听脑AI就是这样的工具,它帮我解决了整理会议纪要的痛点,让我有更多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比如跟同事沟通、提升自己的能力。如果你也在寻找这样的工具,不妨试试听脑AI,相信我,它不会让你失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