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善吾
编辑|善吾
十年前我国从北美引进了一种树,因为是远道而来,它备受欢迎。
当年它的名字就代表着“高端”和“昂贵”,一株小小的树苗,售价就高达1.5万元。
然而世事无常,如今的它身价暴跌,500元就能拿下不说,还包邮到家。
这种树究竟是何方神圣,从引人惊叹到跌下神坛,又经历了怎样的沉浮?
柳叶栎的跨洋之旅这种曾经被捧为“贵族”的树种,叫做柳叶栎,原产于北美东海岸。
在美国的东部和中部,到处是它的身影,可以说在当地它就是种再常见不过的树。

听它的名字就知道其叶子不一般,这种树浑身长着狭长如柳叶般的叶片,十分有特色。
这些叶片在秋季会先变成黄色,后变为褐色,形成迷人的秋景,这也是我国引进它的原因之一。

作为壳斗科栎属的落叶乔木,它的胸径能达到1.5米,还可以长到30米高,是名副其实的“大个子”。
由于树形优美,树干挺拔,不管是做绿化还是园林设计都适用,于是在千禧年左右,它被引种到了国内。

当时最先施行种植的是沿海一带地区,江苏东海县、宜兴市等地还开展了柳叶栎的造林试验。
引种引的还不是一种,人们从美国宾夕法尼亚、田纳西、阿肯色和路易斯安娜等4个州,引进了9个不同的柳叶栎种源。

在引种之初,人们对它是既新奇又期待,毕竟这树是从北美远道而来的“外来客”。
本着“好客”的态度,人们肯定得展现出“东道主”的风采,用最热烈的姿态欢迎。
这种强烈地迎接状态,直接导致柳叶栎一进国门就身价不菲。

当时在种植圈有一句话叫“家有十棵栎,县城一套房。”
每株幼苗价格动辄上千元,成年苗木更是高达1.5万元,堪称“树中贵族”。
不排除引进树种需要经过层层困难,但是这身价现在再看属实是有点儿让人觉得魔幻。

估计美国本土的柳叶栎也得感慨,真是同树不同命,搁本地咋可能有这么“高大上”。
但是当时的人们对柳叶栎的追捧,就是如此,没有一点儿夸张。
这背后除了柳叶栎自身的“过人之处”外,还有人们赋予它的各种“光环”。

借“外来种”的东风不必强调,那时绿化市场追求“新、奇、特”的风气也添了不少火。
更绝的是还有个“美国红枫”在前做借鉴,人们觉得柳叶栎能复刻它的“胜利”之路。

老百姓看着这些树想的是生活的更加美好,城市建设相关人员想的是它们能丰富绿化多样性。
在多方的“合作”下,这柳叶栎直接在国内名声大噪,成为了“高端”和“昂贵”的代表树种,让普通树种看的“眼红”。
光环背后的真相柳叶栎能在短时间内风靡市场,当然不能仅靠人们赋予的“光环”,也得有点过硬实力。
这实力中,首先是它们的生长速度快。要是引进来种却长的很慢,那人们也没那么多耐心等。

成材速度快就意味着在市场上更吃香,第一批种下柳叶栎的人看着它们那“猛窜”的劲儿,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更难得的是,柳叶栎的适应能力非常强,这美国的环境毕竟和我国的环境不同,要是来了不适应,那引进来也是白搭。

柳叶栎虽然喜欢酸性土壤,但也耐盐碱,对土壤肥力要求不高,这就意味着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生长。
而且还有一点,它有着耐水湿的特性,这使得它可以被人们种植在水边,这是许多其他树种不具备的优势。

有着这么多优势,人们期待着种下的柳叶栎能创造一段“传奇”。
然而正所谓期望越大,失望便越大,人们满怀信心地种下柳叶栎后,越来越多的问题出现了。

柳叶栎最引以为傲的,就是它那在秋天展现出的耀眼的金黄色,然而到了我国它却展现不出来了。
一到秋天,它竟然变得“不伦不类”的,叶子该红不红,半绿不黄,原树种来了都不敢说这是自己的后代。
园林景观要的就是效果,你秋天颜色不行,景观价值就大打折扣,这谁还敢再接着种下去。

与此同时,市场上越来越多可替代树种的出现,也盖过去了柳叶栎的风头。
还是拿美国红枫举例,这种树在秋天颜色更稳定、更鲜艳,相比之下,柳叶栎就显得平平无奇。
样子普通价格却贵,种植还占土地,这“赔本买卖”谁愿意做?于是柳叶栎渐渐跌下了神坛。

面对这种情况,人们也是想方设法的挽救,又是给它调节土质,又是给它改造环境的。
然而这些成本太过巨大,费劲培养出来价值却不咋高,那跟白费力气又有什么区别。

于是它的价格是一降再降,现在一棵成树的价格基本稳定在500块左右,还包邮,身价暴跌96%。
柳叶栎这令人惊讶的“过山车”身价史,不得不让人感慨,热度能把它捧上神坛也能将其拉下。
跌下神坛的启示价格的暴跌对早期投资者来说可能是一场灾难,但对整个产业和城市绿化而言,却未必是坏事。
对于消费者和城市绿化而言,这意味着可以用更低的价格,享受到这种树带来的美丽与荫凉。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不是一场悲剧,而是一个共赢的局面。

柳叶栎价格的理性回归,更有利于其不再依靠炒作天价树苗发展,而是寻求新的发展道路。
未来人们可以通过培育更优良的品种,提高柳叶栎的质量和适应性,这样促进其种群的多样性。
就像现在我国种植柳叶栎,更加关注的是它的耐盐碱性,这种特性让它在这条赛道更有竞争性。

实际上我国有很多树种都像柳叶栎一样,经历过大起大落的“树生”,它们并非得罪了谁,只是市场从疯狂回归理性的一种表现。
树木本身没有贵贱之分,是人们给它们贴上了价格的标签,撇开这些标签,每一种树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美丽。

曾经高高在上的“贵族树”,如今飞入寻常百姓家。
柳叶栎跌宕起伏的经历提醒着人们,让植物回归它们的本质:简单地为自然增添绿意。
信息来源:湖南省林业厅《耐水湿和耐盐碱优良树种资源》2004-04-16

信息来源:金羊网《万万没想到!绿化树缺水比虫害更糟糕》 2018-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