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央视国防军事频道的报道中,出现了一个让军迷们眼前一亮的画面——陆军高机动师装备的红旗13防空导弹悄然亮相。这一消息,瞬间引发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红旗13这款导弹,其实是在珠海航展上多次展出的FB10A导弹的自用型号。关于FB10A,有人称它为“飞豹”,也有人叫它“飞镖”,目前具体称呼尚未确定。此前,并没有公开报道显示红旗13已经装备部队,这次央视的报道,可谓是无意中给大家带来了一份惊喜。
 
 在当今的军事格局下,尤其是在俄乌冲突的战场上,陆军作战单元如何更有效地构建防空保护伞,成为了世界各国都不得不面对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在无人机横行的现代战场,搭建一个可靠的防空保护伞更是让各国军队头疼不已。
俄乌双方在应对无人机威胁时,采用了相对低技术的手段。他们用厚重的保护壳将坦克和装甲车辆罩起来,试图以此来抵御无人机的攻击。然而,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车辆的防护能力,但也让坦克和装甲车辆失去了高速机动和对战场态势的感知能力。这些车辆仿佛变成了为了存在而存在的“铁疙瘩”,在实际作战中的效能大打折扣。
对于解放军来说,这样的解决方案显然是不可接受的。我们追求的是在保障防空安全的同时,不影响部队的机动性和作战效能。因此,在最近一段时间里,我们看到包括625自行高炮等在内,各式各样的防空导弹纷纷加入解放军的装备序列,成为我们应对未来战场复杂防空形势的答案。而红旗13导弹,就是最新亮相的一个有力选项。
 
 从红旗13的尺寸来看,它可不是一款轻型导弹。根据珠海航展上透露的信息,红旗13的射程可能达到17公里以上,射高大概在7500米到1万米之间。这款导弹的射程和射高,介于陆军目前装备的高炮和肩扛式防空导弹的射程之外,同时又处于红旗16和红旗17导弹的射程之内,可以有效填补防空火力的空白区。
看到这里,可能有些观众会提出疑问:拿这么高级的导弹去打无人机,会不会有些浪费呢?其实,我们需要对现代战场上的无人机有更深入的了解。现代战场上的无人机,可不仅仅是消费级的民用四轴旋翼无人机,也不只是俄乌冲突中大量使用的光纤制导穿越FPV无人机。
 
 在未来,特别是中国将面临的高复杂电磁环境战场下,这些小型无人机的生存能力和起飞能力都值得怀疑。对于中国来说,战场上可能面对的无人机,更多是类似于MQ9这种级别的无人机。这些无人机不仅飞得高、飞得远,而且具有较强的弹药挂载能力,可以在远距离发起精确打击。
此外,我们的高机动部队还面临着SDB小直径炸弹等有人战机投放武器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中短程防空手段,或者专门为打击四旋翼无人机特化的小口径防空弹,是难以应对这些威胁的。我们需要在火力范围之内,补充一款更新型、更有针对性的防空导弹。
 
 红旗13的出口型FB10A,此前在苏丹战场上就曾经击落过土耳其研制的中高空无人机,取得了不俗的战绩。这样的实战表现,也让红旗13在解放军的装备序列中赢得了独特的生存空间。
所以说,对于未来的复杂战场防空形势,解放军的做法与美国截然不同。我们不会随随便便拿个导弹改一改就用来应对,而是真真正正、扎扎实实地构建起密不透风的陆地防空网络,确保部队在战场上的安全和作战效能。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