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笔下的狐女,从不是单一的 “媚” 与 “奇”。《娇娜》一篇里,那为书生舍命剜心的狐家少女,用一场跨越人狐殊途的羁绊,写下了聊斋世界里最动人的 “情” 与 “义”。若说聂小倩的美是凄美缠绵,娇娜的好便是肝胆相照,当落魄书生孔生遇上灵慧果敢的狐女娇娜,一场始于 “治病” 的相逢,终究酿成了生死相依的传奇。
故事人物:

1、孔雪笠,圣人后裔,性情温婉含蓄,擅长作诗,身着素色长衫,面容清秀,眉宇间带着书卷气与漂泊的愁绪。
2、皇甫公子,容貌俊秀,气度不凡,衣着华丽,眼神灵动聪慧。
3、娇娜,年约十三四岁,眼眸清澈如秋水,身姿纤细似弱柳,肌肤胜雪,红衣灵动。
4、阿松,娇娜表姐,年方十八,眉如远山,眼含秋水,着绣凤锦鞋,容貌与娇娜不相上下,温婉贤淑。
5、太翁,鬓发雪白,慈祥而威严,身着锦缎衣物,手持拐杖。
6、香奴,红衣婢女,容貌艳丽,怀抱琵琶。

孔雪笠,乃圣人后裔。他性情温婉含蓄,擅长作诗。曾有一位挚友在天台县担任县令,寄来书信邀请他前往。孔生赴约途中,县令却恰巧病逝,他顿时陷入漂泊无依的困境,连返乡的盘缠都没了着落,只好暂居在普陀寺,靠给寺里的僧人抄写经文维持生计。寺庙西边百余步远的地方,有一座单先生的宅邸。单先生本是官宦子弟,后来因一场重大官司家道中落,家人也所剩无几,便迁居到乡下,这座宅子从此就荒废了。
一日,漫天大雪如崩涛般倾泻而下,天地间一片苍茫,路上连半个行人的身影都没有。孔生偶然路过单家旧宅,忽然有个少年从门内走出,容貌俊秀,气度不凡。少年见到孔生,立刻快步上前行礼,几句温和的慰问过后,便执意邀请他进屋小坐。孔生被少年的风采吸引,欣然应允。

宅子不算宽敞,却处处悬挂着华丽的锦缎帷幕,墙壁上挂满了古人的书画真迹。案头放着一册书,封签上写着《琅嬛琐记》。孔生随手翻阅几页,书中内容竟全是他从未见过的奇闻异事。他以为少年是单家主人,也没多问对方的家世背景。少年细细询问孔生的遭遇,言语间满是怜悯,劝他开设学馆招收弟子谋生。孔生叹息道:“我不过是个漂泊在外的旅人,谁会愿意引荐我呢?”
少年却笑着说:“倘若先生不嫌弃我资质愚钝,我愿拜您为师。” 孔生又惊又喜,不敢以师长自居,只愿与少年结为好友。他趁机问道:“这座宅子为何长久闲置?” 少年答道:“这原是单府的产业,先前单公子迁居乡下,宅子才空了下来。我姓皇甫,祖籍陕西,家中房屋被野火焚毁,暂时借居在此。” 孔生这才知晓少年并非单家人。当晚两人谈笑风生,十分投契,少年便留孔生同住。

次日天刚蒙蒙亮,就有僮仆在屋内生起炭火。少年先起身走进内室,孔生还裹着被子坐在床上。僮仆突然进来禀报:“太翁来了。” 孔生慌忙起身。一位鬓发雪白的老者走进来,对着孔生恳切地道谢:“承蒙先生不嫌弃我那顽劣的儿子,愿意教导他。这孩子刚学写字,还望先生不要因你们是朋友,就以同辈之礼相待,该严格时还需严格。” 说完,老者便让人呈上一套锦衣,还有貂皮帽子、袜子和鞋子。
等孔生洗漱完毕,老者又吩咐摆上酒食。席间的桌椅、衣物,都精美得叫不出名字,光彩夺目。酒过几巡,老者才拄着拐杖离去。饭后,皇甫公子拿出自己的课业,全是古文辞赋,没有一篇应试的时文。孔生疑惑询问,公子笑着说:“我本就不求功名进取。” 到了傍晚,公子又设宴,说:“今晚咱们尽情欢饮,明日起就要专心治学,不能再这样放纵了。” 他叫来僮仆:“去看看太公是否已经歇息?若歇息了,悄悄把香奴唤来。” 僮仆离去后,先捧着一个绣囊进来,里面装着琵琶。

片刻后,一位红衣婢女走进来,容貌艳丽动人。公子让她弹奏《湘妃怨》,婢女用象牙拨片拨动琴弦,琴声激昂中带着悲凉,节奏与孔生以往听过的截然不同。公子又命人用大酒杯劝酒,直到三更时分才散宴。从第二天起,两人便早起一同读书。皇甫公子天资聪慧,过目成诵,不过二三个月,写出的文章就立意新奇,文笔精妙。他们约定每五天饮一次酒,每次饮酒必定会召香奴前来。
一天晚上,孔生酒意上涌,目光不由自主地停留在香奴身上。皇甫公子早已看穿他的心思,说道:“这婢女是家父豢养的。兄长漂泊无家,我日夜都在为你谋划,不久后定会为你寻一门好亲事。” 孔生连忙说:“若是真能得蒙恩惠,那姑娘必须像香奴这般才好。” 公子笑着打趣:“兄长真是少见多怪,若这就算好,那你的心愿也太容易满足了。”

转眼过了半年,孔生想出门到郊外逛逛,可走到门口,却发现两扇大门从外面锁着。他疑惑询问,公子解释道:“家父担心往来的友人扰乱你的心神,所以才谢绝访客。” 孔生虽觉奇怪,却也没再多想,安心住了下来。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