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狂放一生我敢言圣的金圣叹,放如今绝对是百万粉大网红

穿越历史迷雾,理清是非曲直,仍让古月照今人。话说中国历史上最狂、最幽默、最有风骨的文人是谁,无疑明末清初的金圣叹肯定排在

穿越历史迷雾,理清是非曲直,仍让古月照今人。话说中国历史上最狂、最幽默、最有风骨的文人是谁,无疑明末清初的金圣叹肯定排在前列,他凭一己之力把 “文人风骨”玩成“行为艺术”,从科举叛逆到文坛顶流,再到用生命开最后一个玩笑,他的人生比小说还跌宕,留给我们的话题更是无穷无尽。

金圣叹原名金采,改名这事就透着股 “狂劲儿”——相传他梦见孔夫子拍着他的肩说“真乃圣人也”,直接改名“圣叹”,翻译过来就是“圣人看了都得叹服”,这自信程度堪比现在的“全网第一嘴替”。可这位“自封圣人”偏不按常理出牌,参加科举时彻底放飞:考官出“吾四十而不惑”,别人引经据典谈感悟,他提笔就写“吾四十而不惑——惑就惑在考官为啥总出这种无聊题”;题“杀鸡为黍而食之”,他干脆画了只肥鸡,配文“此鸡味美,下饭绝佳”,结果自然是屡考屡败。但人家毫不在意,转头就扎进书堆,成了古代“第一书评人”。

他给《水浒传》《西厢记》写的批注,堪称 “古代弹幕天花板”,辛辣又搞笑。读武松打虎,他评“老虎:出门觅食遇疯子,倒了八辈子霉”;看张生跳墙会崔莺莺,他调侃“张生这轻功,不去偷银子可惜了”;更硬核的是,他嫌《水浒传》后五十回写得“狗尾续貂”,直接大刀阔斧删到七十回,加上自己的批注出版“定制版”,搁现在就是自带流量的“内容创业者”,书籍一上市就卖爆,圈粉无数,连当时的文人都争相收藏。

可这位文坛顶流,偏要跨界 “为民请命”。明末清初,苏州知府为搜刮钱财,摊派苛捐杂税,老百姓苦不堪言。金圣叹看不下去,联合一百多个秀才,跑到孔庙哭祭,写下《哭庙文》,把知府的贪腐罪行骂得酣畅淋漓,还顺带讽刺了朝廷的不作为。这波“行为艺术式维权”直接捅了马蜂窝,官府给他们扣上“聚众闹事、亵渎孔庙”的罪名,抓起来判了死刑,这就是震惊朝野的“哭庙案”。

话说他有一次金山寺闲游,寺宇长老出对子难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对出了下联“中秋八月中”。历史上称此对为“生题死对”。临刑前,金圣叹依旧没丢了幽默,他不忍心看到同难者死亡的场面,就对行刑的刽子手:“我身上有两张银票,如果你肯先杀我,银票就归你。”刽子手信了他,在行刑时第一个杀了他。刀起头落,从金圣叹耳朵里滚出两个纸团,刽子手疑惑地打开一看:一个是“好”字,另一个是“疼”字。金圣叹就用这种最轻松的方式,直面了最残酷的死亡。

金圣叹的一生,看似荒诞不羁,实则坚守本心。在文字狱横行的年代,他敢批经典、敢说真话;面对强权压迫,他不愿妥协、挺身而出;即便身处绝境,也用幽默对抗黑暗。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不必事事迎合世俗,保持清醒与风骨,哪怕前路坎坷,也能活得酣畅淋漓;困境中的乐观,不是逃避,而是最硬核的勇气。

如今再看金圣叹,他就像古代的 “叛逆网红”,用独特的方式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让我们明白,真正的风骨,不是不苟言笑的刻板,而是历经风雨仍不改本心的通透与洒脱。如果他活在当下,你觉得他会成为吐槽UP主还是带货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