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镜周刊》采访中,丹麦经济学家尼尔森(Nielsen)乐观展望德国经济,强调其稳定性优于美国,尽管增长较慢。他认为德国的医疗和社会多样性更胜一筹,并预测未来两年德国增长可能超美,呼吁克服悲观情绪。

源自《明镜》作者: Benjamin Bidder
《明镜周刊》: 尼尔森先生,您拥有某种最近有些稀缺的东西:对德国作为投资地点的坚定信心。
尼尔森:(大笑)我知道,乐观情绪有点过时了。但德国远比大家想象的要好得多!
《明镜周刊》: 前不久,那些所谓的经济贤人给德国诊断出停滞状态,并向政府递交了一长串缺陷清单。当前的这些发展难道不是更让人担忧和悲观吗?
尼尔森:我相信,我可以用几项事实来鼓舞你们。我们正处于一个世界日益危险和不稳定的时代。但德国却拥有惊人的稳定性。当然,有风险和震动,但这些远没有其他世界地区那么剧烈。看看美国的政治发展。相比之下,德国和欧洲则以基本稳健的政策为特征——尽管实施起来常常令人沮丧地缓慢。
《明镜周刊》: 美国在新技术领域和增长率上领先。您说的真的是稳定性吗——还是坟墓般的宁静?
尼尔森:我知道,有一种惯性,总把经济成功用美国的标准来衡量。当然,美国的人均经济实力达到9万美元,德国折合后是6万美元。即使调整了购买力差异,德国也只相当于7.5万美元。但您知道吗?我宁愿带着7.5万美元的经济实力在德国生活,也不愿在美国有9万美元。

尼尔森
《明镜周刊》: 为什么?
尼尔森:美国的经济产出包含了大量被浪费的金钱。以医疗支出为例,美国投入的比例远高于德国,却换来远逊色的结果。
《明镜周刊》: 您指的是哪些方面?
尼尔森:比如预期寿命。德国人如今平均比美国人多活三年。通常,收入与预期寿命呈正相关。但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的学者最近显示,即便是最富有的美国人也只活得和收入最低的德国人一样长。
《明镜周刊》: 如果是这样,为什么我们没看到从美国向德国的移民潮?
尼尔森:我的女儿两年前从纽约搬到了柏林。她现在在一家约有百名员工的公司工作,高层大多是女性,员工队伍说二三十种语言。她说,在纽约她从未见过如此高的多样性和性别平等水平。
《明镜周刊》: 我刚从美国旅行回来。那里没人像我这样频繁抱怨自己祖国的弊端。我们德国人是不是无可救药的牢骚满腹者?
尼尔森:这不是德国人的毛病,这是欧洲人的通病。我们丹麦人也一样。最近,美国私募股权公司KKR的负责人来柏林。他不停地说,他在德国看到了巨大机会。我们观众都忍不住微笑起来。一位前联邦政府成员凑近我,低声说:看来需要一个美国人才能这样谈论德国。美国人有时言过其实,但德国人真的太会低估自己了。
《明镜周刊》: 一种民族怪癖吗?
尼尔森:一位英国政治分析师朋友最近给我写道:德国自我认知问题的一部分,其实也是其成功的原因:这个国家经历过太多灾难。因此,有一种感觉,成功从来不是永恒,而是脆弱的。这往往表现为广泛的悲观情绪。幸运的是,在德国,这种情绪会推动行动和变革,而不是瘫痪。
《明镜周刊》: 现在您也露馅了!您一定是在谈论另一个德国!事实上,政府承诺大改革,却连小变动都难以推进。
尼尔森:恕我直言:默茨总理在正式上任前就放松了债务刹车。他为此承受了很多批评,因为他在竞选中还承诺了完全相反的事。但这是个大胆的举动,需要勇气。而且它会带来回报。
《明镜周刊》: 目前人们更多在议论资金被挪用来填补一般预算缺口。
尼尔森:这种事当然会发生。但我还是预计,明年基础设施和国防的额外支出将带来经济活力。2027年增长会更强劲。德国正在加速,我相信在未来两年,德国的增长甚至可能超过美国。这可能在下次联邦议会选举前引发繁荣。
《明镜周刊》: 而没有解决国家的结构性问题?
尼尔森:您也不要高估那些结构性难题。是的,人口老龄化是个问题,眼下鉴于当前氛围,德国似乎无法通过移民弥补劳动力短缺。许多工业国家都有类似问题。即使美国,如果特朗普长期成功推行对移民的严厉政策,也可能面临人口难题。但说清楚:德国这些年停滞的原因,与结构性问题无关。
《明镜周刊》: 不是吗?
尼尔森:不是。主要原因是德国比其他国家更易受冲击的外生冲击。我暂且不提新冠,因为它影响了所有人。然后是俄罗斯入侵引发的原材料危机。它让德国工业的前体材料全面涨价。加上支持乌克兰的高昂成本。根据我的计算,德国的国际竞争力——那些所谓的贸易条件——因此恶化了超过7%,而美国的同期改善了7%。我从未见过如此巨大的转变。但即便如此,德国经济还保持得相当不错。
《明镜周刊》: 您对长远视角来看也乐观吗?
尼尔森:从根本上说是的。德国目前可能显得比其他地区慢且乏味。但这不一定是弱点。上周末我在柏林散布,走了很长的路。沿着曾经的分界线,那道曾分割这座城市、国家、大陆乃至世界的墙。它和平倒塌,这深刻提醒我们,平静而耐心的合作能成就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