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九三大阅兵中,新东西太多,让人目不暇接,但是仍有一个比较新颖的装备让人眼前一亮,主要还是它长得太特殊了,特殊到都不像是一款武器。

这就是名为LY-1的激光武器系统,虽然是装载于庞大的陆基运输车辆上,但这个体量,显然更适合做为海基定向能武器使用,其外形也与常规武器不同,更像是一套大型的光学装置。
据介绍,这种系统是基于海基的作战系统(可能已有陆基衍生版本),主要是用来对付低空飞行的无人机、直升机等目标的。

和传统的防空导弹、火炮相比,激光武器的优势是射击速度快,几乎可以做到“即视即打”,而且没有传统弹药那样的物理消耗问题。理论上,只要电力供应充足,它就能无限作战。
LY-1激光系统的出现,说明中国在新型武器领域的研发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并已经实战化装备。虽然外界对它的具体性能还不清楚,比如打击距离、功率大小这些细节没有公布,但能在阅兵中亮相,本身就说明它已经有了一定的成熟度。

从战场用途来看,它主要适合应对小型、数量多的空中目标,比如来袭飞航导弹或者无人机。传统防空火力要打击这种目标成本很高,效费比并不太划算,而激光系统则更经济高效。
现在世界上有很多国家都在研究激光定向能武器,但是通常功率都只在几十KW间徘徊,更大功率的激光武器受制于发电与电池存储等多项技术难以突破。本质上如果激光武器在功率上可以有效突破,它将具备更强的打击能力,而不仅仅只是目前的对付无人机等小型低速目标。

很显然,此次LY-1激光系统的亮相,不仅仅是这次阅兵里很有“未来感”的一种装备,它的出现也标志着中国在此项技术上已经率先做出了突破,让人对未来战场的作战方式产生了新的想象。
据外媒早先猜测,中国此款激光武器装备的发射功率极有可能已超过200KW。要知道美国早年前曾经试验过150KW级别的激光武器,但打算实际服役时,则大幅降为60KW级,可见实战化难度之大。如果真如外媒猜测那样,中国激光武器已经达到这种功率,那么在激光等高能武器研发、服役进度方面,中国已遥遥领先世界。

早年,就有报道说中国海军在一艘大型两栖运输舰上进行过小幅改装,安装并测试了这种基于激光的定向能武器,这也是中国海军首次在舰艇上进行硬毁伤级激光武器的公开化测试,但测试相关信息目前仍极为有限。

从流出的相关照片显示,舰载激光武器与此次阅兵展示的LY-1舰载高能激光武器系统高度类似。该舰前部上层建筑有小部分做了明显改动,新增了一个抬高的平台,平台上安装了带有可伸缩保护罩的炮塔状装置。
该位置位于主炮与舰桥之间,占据甲板空间不大,视野良好,布置合理。保护罩的设计与国外多款舰载激光武器项目类似,这也间接印证了其本身也是一款激光武器。

现在国际上公认的标准,高能激光武器的标准门槛通常要具备上百千瓦的功率水平。低功率版本可用于致盲或干扰敌方光学设备,高功率版本则具备摧毁无人机、小型舰艇或低空飞行导弹的能力。
国外已有多次报道外军在我国近海遭到海军舰载激光武器的照射,致飞行员短暂失明,应该与此相关武器的少量装备与测试有关。

而之所以会选择大型两栖舰作为测试平台也具有其合理性。因为该类舰艇吨位大、空间和电力冗余充足,能够为高能激光提供稳定的电源和冷却条件,同时改装难度相对较小。
目前中国有数量较为庞大的中型舰艇,但通常还缺乏完善的中程防空导弹防护,仅依靠舰炮和近防系统应对威胁。如果激光武器可以成功部署到此类舰船上,将有效弥补其在近程防御方面的不足,成为拦截无人机、巡航导弹和高速小艇的全新手段。

虽然现在世界各国也清楚高能激光武器实战化至少应在100KW以上,但现有大部分国家的试验型号其实都远低于这一水平,难有寸进。
总的来看,此型武器在中国应该已经完成相关技术验证与测试,进入到实战化部署中,显示出中国在舰载定向能武器领域的重要突破。未来随着功率提升和作战应用明确化,这类武器或将成为舰艇防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提升海上编队在应对复杂威胁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以前只在科幻小说中才能看到的激光武器,现在这么早就被中国军方列入实战化配备,真的有种技术飞跃,恍若隔世的感觉,不知道今晚美国五星大楼与白宫的披萨指数会不会又要爆增。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