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阅微
深夜,当孩子熟睡,或是工作告一段落,你疲惫地刷着手机,看着朋友圈里那些光鲜亮丽的生活,是否也曾有过那么一瞬间,觉得“自己好像有点不对劲”?明明努力工作,努力扮演好妻子、好妈妈、好女儿的角色,却依然感觉与周围的一切格格不入,像个拙劣的演员,随时可能被拆穿。那种深深的孤独感和自我怀疑,是不是也常常让你在无人时默默心酸?
我想说,如果你有过这样的感受,那么太宰治的《人间失格》或许是一本值得你翻开的书。是的,我知道很多人觉得它“致郁”,觉得它充满了绝望和自我毁灭。但依阅微之见,这本书更像是一面极度诚实、甚至有些残酷的镜子,映照出了隐藏在光鲜生活背后,许多人不敢触碰、不愿承认的真实困境:那个努力想要融入、却始终感觉“失格”的灵魂。
那个戴着“搞笑”面具的你,真的快乐吗?《人间失格》的主角叶藏,一生都在扮演一个“小丑”。他从小就无法理解人类复杂的情感和所谓的“常识”。在他眼中,大人们的言行充满了不可思议的伪善和矛盾,而他自己,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异类。为了不被排斥,为了融入这个令他恐惧和困惑的世界,他学会了表演,用滑稽的举止和无伤大雅的玩笑来伪装自己,取悦他人。
书中写道:
“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绝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绝,便会在彼此之间筑起一道再也无法逾越的墙壁。”“我在人类世界中,度过了一段如同地狱般的生活。”
读到这里时,阅微我不禁心头一紧。这何尝不是我们许多人的写照?在职场中,我们害怕拒绝不合理的要求,担心得罪同事或领导,怕被贴上“不合群”的标签;在家庭里,我们有时也强颜欢笑,隐藏真实的疲惫和烦恼,努力维持表面的和谐,害怕“一旦拒绝”,就会破坏某种珍贵的联系。
叶藏的“表演”,是将自己彻底隐藏在面具之下。而我们呢?我们是不是也在用各种方式“表演”着?表演一个永远精力充沛的职场精英,表演一个总是情绪稳定的超人妈妈,表演一个对一切都游刃有余的“人生赢家”?
这种表演的背后,是极度的不安全感和对被孤立的恐惧。我们害怕展现真实的脆弱、困惑或不完美,因为社会似乎只奖励强大和成功。久而久之,我们甚至分不清,哪个才是真实的自己,哪个是那个努力想要被接纳的“角色”。而扮演得越用力,内心的“失格”感反而越强烈。
【金句闪光】或许,《人间失格》最令人心疼的地方在于,它撕开了“正常”与“异类”的界限,让我们看到,那种感觉自己不被理解、无法真正融入的孤独,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普遍。
无法理解的“常识”,为何让我们如此疲惫?叶藏最大的痛苦之一,是他无法理解人类世界约定俗成的“常识”和规则。他眼中的简单事物,在别人那里复杂得惊人;他认为理所当然的情感,在别人那里却被包装得面目全非。这种认知上的根本差异,让他觉得自己像个外星人,永远学不会地球人的语言和行为模式。
书中有一段描述他观察普通人的生活:
“我至今仍不明白,人们为什么会为了吃饭而工作。这似乎是一件既单调又令人费解的事情。”
这句话初看有些偏激,但细品之下,何尝不是一种对现代生活某些刻板模式的质疑?我们为了房子、车子、孩子的教育,日复一日地奔波,将大部分时间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这无疑是生活所需,是社会运转的基石。但如果有一天,你停下来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是我真正想要的吗?” 当这些看似天经地义的“常识”在你心中泛起一丝疑惑时,你是否也体会到了叶藏那种,无法完全认同和融入的抽离感?
特别是作为职场女性和妈妈,我们被赋予了太多的“应该”:应该在职场上独当一面,应该把家庭照顾得井井有条,应该身材姣好,应该情绪稳定,应该培养出优秀的孩子……这些“应该”构成了我们所处世界的“常识”和期待。我们努力去达到,去扮演,但内心深处,或许也藏着一丝疲惫和不解:为什么非得是这样?为什么不能允许我喘口气,允许我不完美?
《人间失格》的价值,不在于教你如何去“失格”,而在于让你看见,那种因为无法完全认同主流价值观而产生的疏离和挣扎,是真实存在的,并且有人曾经以如此极致的方式体验并记录了下来。它让我们有机会停下来思考:那些我们努力遵循的“常识”,有多少是真正发自内心的认同,有多少仅仅是为了不被抛弃的随波逐流?
【值得收藏】阅读《人间失格》,不是让你沉溺于绝望,而是提供一个视角,让你看见自己内心深处那些不被理解、不被接纳的部分。这或许是走向自我理解和与自己和解的第一步。
接受自己的“失格”,然后呢?太宰治笔下的叶藏,最终走向了彻底的沉沦和自我毁灭。他的故事固然令人唏嘘,但阅微认为,对于身处当下的我们而言,《人间失格》的意义并非仅仅在于展现绝望。它让我们有机会正视自己内心的阴暗角落,看见那些不被社会规范所容纳的情感和想法。
这本书最深刻的触动是:原来那种感觉自己“不够好”、“不属于这里”的心情,是如此普遍。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只有自己在经历,所以拼命掩饰,不敢求助。叶藏的故事,就像是把这种被掩埋的情感,血淋淋地呈现在你面前,告诉你:“你不是一个人。”
它提供了一个极端的样本,让我们反思:如果完全无法理解和接受人类的“常识”,会付出怎样的代价?而我们,作为在人间努力生活的普通人,又该如何在接纳自身那些“不合时宜”之处的同时,找到与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
这或许才是这本书最宝贵的价值所在——它不是提供答案,而是提出最尖锐的问题。它逼迫我们去思考:
我真正害怕的是什么?是孤独,还是暴露真实的自己?我为了融入,付出了哪些代价?失去了多少真实的自我?那些让我感到困惑和疲惫的“常识”,我是否可以以更清醒的姿态去面对,而不是全盘接受或全盘否定?我是否可以允许自己偶尔“失格”,允许自己不那么完美,允许自己寻求帮助?《人间失格》让我们看见了深渊,但看到深渊,是为了更好地拥抱光明。当我们诚实地面对内心的“失格”感时,或许才能卸下沉重的面具,找到那个真正感到舒适、能够呼吸的位置。
读完《人间失格》,阅微的心情是复杂的。有沉重,有理解,更有对自身和对周围世界的新的审视。它不像是一本提供治愈方案的书,但它本身就是一种极端的诚实,而诚实,有时就是最好的疗愈。
它让你知道,那些你小心翼翼隐藏起来的、感觉自己“不对劲”的时刻,或许只是一个过于敏感、过于真诚的灵魂,在努力与这个不完美的世界相处。而这样的你,一点都没有“失格”,只是独一无二。
读完《人间失格》,哪个瞬间或哪个观点最让你有醍醐灌顶的感觉?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叶藏那样,感觉自己与世界格格不入的时刻吗?你是如何面对那种“失格”感的?
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聊聊你的故事,分享你的感受。也欢迎向我们推荐你最近读过,让你深受触动的好书!
愿这本书也能给你带来力量和慰藉。如果你身边也有正经历类似困境的朋友,把这篇文章转给她,或许能给她一些启发,让她知道,她并不孤单。
关注回复“书单” 获取免费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