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华北“隐形电厂”赋能供暖季:智能电网跃升与能源转型新引擎

凛冬将至,华北地区在供暖季伊始便迎来一项能源科技的重大突破。2025年11月1日,我国规模最大的蓄热式电锅炉型虚拟电厂正

凛冬将至,华北地区在供暖季伊始便迎来一项能源科技的重大突破。2025年11月1日,我国规模最大的蓄热式电锅炉型虚拟电厂正式投入运行。这个“看不见的电厂”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发电设施,而是通过智能平台,将分布在张家口、唐山两地的16处蓄热式电锅炉资源巧妙整合,形成一个具备54.4万千瓦调节能力的强大整体,旨在保障供暖季电力供应的同时,显著提升电网运行的灵活性和韧性。

这一创新模式的启用,标志着华北电网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它不仅为区域能源供需平衡提供了新型解决方案,更在国家积极推动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展现了科技赋能智慧能源管理的巨大潜力。虚拟电厂的成熟运营,预示着中国电网正向更智能、更高效、更绿色的未来加速迈进。

01 智能调度与“热能银行”模式

核心在于其独特的“热能银行”运行机制。蓄热式电锅炉能够在夜间电力供应充裕、电价较低时,将电能高效转化为热能储存起来。待到白天用电高峰时段,这些储存的热能便被释放用于供暖,有效实现了“电力搬运”。这种模式的优势显而易见:一方面,它显著降低了用户的供暖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将夜间富余电力转移至白天使用,它成为稳定电网运行不可或缺的优质调节资源。

国网冀北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作为华北地区主要的虚拟电厂聚合商,将这些分散的蓄热式电锅炉资源进行整合。这种聚合并非简单的叠加,而是通过精密的智能控制,使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到电网调度中。这不仅保障了供暖季的可靠用电,更在用电负荷变化时,提供了重要的弹性调节能力,应对电力系统日益增长的调节需求。

02 市场化机制与区域能源韧性

该虚拟电厂的成功运行,得益于华北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的成熟机制。这个市场如同一个“调节需求发布平台”,发电企业与虚拟电厂聚合商每日在此提交各自的出力和调峰计划。华北电网调度中心会依据整体供需状况,综合评估后形成调度指令,确保负荷资源能够精准响应电网需求。

这种市场化运作不仅增强了电网的调节能力与运行韧性,也为参与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通过提供调峰服务,参与的蓄热式电锅炉用户可以获得相应的市场报酬,从而形成了一种可持续的商业运营模式。例如,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作为该虚拟电厂的用户,自2020年起连续五年参与项目,累计调峰电量约2500万千瓦时,获得了约540万元的调峰收益,大幅降低了供暖成本。

这种机制有效地激发了市场主体的积极性,鼓励更多分散的能源资源加入到电网调节中来。

03 AI赋能,开启智慧能源新篇章

为支持虚拟电厂的规范化和规模化发展,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创新打造了以运营管理平台和聚合商服务平台为核心的“智能大脑”。这一系统依托新型负荷管理技术,实现了对海量分散资源的精准感知和智能控制,并能为虚拟电厂聚合商提供一站式服务,极大地简化了运营流程。

国网冀北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市场营销中心主任强调,2025年在平台中引入了AI大模型,是此次技术升级的关键亮点。AI大模型深度融合了智能算法与业务场景,使其能够对运行数据进行深度分析,精准预测市场电价趋势,并动态优化调控策略。这一先进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虚拟电厂的响应速度和运行稳定性,使其在复杂多变的电力市场中更具竞争力。

AI技术的注入,不仅让虚拟电厂的“智能大脑”拥有了更强的学习和决策能力,也为其未来的发展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

华北地区蓄热式电锅炉型虚拟电厂的启用,不仅是技术创新的一次成功实践,更是中国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它通过智能化的聚合与调度,将原本分散的柔性负荷资源转化为电网的稳定力量,在保障民生供暖、促进新能源消纳、提升电网运行效率和韧性方面展现出巨大价值。随着AI等前沿技术的持续赋能,虚拟电厂有望在未来扮演更加核心的角色,驱动中国能源结构向更加清洁、高效、智能的方向发展。